APP下载

基于PPGIS平台的城市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以宜昌市西陵区为例

2019-03-21向妍燕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宜昌市空间规划公众

向妍燕

(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1 引言

我国城市已进入存量建设时期,“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已经成为后工业化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微更新与微改造也将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1]。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需要新陈代谢,但是,这种代谢应当像细胞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的替换[2]。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这种类似细胞一样的城市建成环境正是与公众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活动场所。在当今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网络技术实现社区公众参与城市更新的研究体系值得更深一步探索。本文将基于PPGIS的公共参与技术平台探究城市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可行性,基于PPGIS技术对城市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更新中公众参与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实践提供部分科学指导依据。

2 相关概念

微型公共空间通常用来指城市中可供人进行休憩的小型公共场地或交流的景观场所,作为一种位置分布非常广泛的小型城市开放空间。微型公共空间不仅可供人们休闲娱乐、公共交往,也可美化城市环境,还可在城市设计中调节土地使用强度、发挥防震减灾等作用。

人居环境视野下,“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应定义为:尺度较小、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承载城市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规模通常在300~5000 m2之间。它是相对于城市大中型公共空间而定义的空间类型,包括街边小公园、小广场、社区游园、体育场等[6]。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与居民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包括社区中心绿地、儿童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等。

PPGIS即公共参与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公共参与技术,是GIS技术在公共参与方面的应用,也可看作是公共参与中扩展了地理信息技术的模式”[7]。PPGIS向用户传递图形化的地理信息和规划信息,打破公众参与中的专业壁垒,便于用户理解规划,强调“自下而上”的方法与制度的集合[8]。PPGIS具有方便、互动和可视化的特点。

在宜昌西陵区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调研过程中,借助PPGIS平台实现公众参与。PPGIS平台实验性地以自下而上的模式获取公众参与信息数据,意在探索比传统公众参与模式更加有效、准确的“微”更新措施。

3 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方法

3.1 工作重点及流程

微型公共空间规划除了有城市尺度的统筹意识与深入城市角落的细节意识之外,还应该从多种尺度多种关注点的综合视角开展工作,将有利于提升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质量。在对微型公共空间进行讨论时,通常会先对其进行分类,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的类别是不同的。本文则依据周边的城市功能环境及其主要服务人群将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划分为四类,即社区类、商业类、交通类以及公共服务类。

由于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数量最多,与市民生活联系也最紧密,所以以此类微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微更新的切入点提升规划的可行性。首先进行上位分析与概念界定,随之进行现状调查,全面进行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资源挖掘,并且倡导公共参与城市规划更新,将现状基本情况以及公众意向在PPGIS平台上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最后反馈给相关部门形成最终改造规划并且进行设计指引加以实施(图1)。

3.2 规划方法

保持“众规”原则,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要求对整个城市的空间资源及其使用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但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分布广、散、深,仅靠有限的规划设计人员,难以实现全面调查挖掘,更勿论体验式的分析研究。社区居民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的高频使用主体,是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品质的权威裁定者。他们的参与,将会大大提高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效率与准确性[9]。数字化时代下,利用PPGIS平台,让空间使用者直接提出切实的建议及需求;甚至可以让这些体验、使用或拥有微型公共空间的主体直接参与到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过程中。

图1微型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流程

采用“修缮”方法,基于城市居住社区的区位和现状,将城市居住区分为3类:开放型老社区、一般建成居住区、规划未建居住区。开放型老社区重点改善老社区微型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一般建成居住区以提升城市活力为主要目标,完善现有微型公共空间景观及设施;针对规划未建居住区,制定微型公共空间配套建设要求,控制未来的微型公共空间建设。尽量以“修缮”代替“新增”,开发其城市功能潜力。

4 PPGIS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4.1 PPGIS平台的构建

PPGIS 平台的构成有用户对象、交互端、服务端和数据端[10]。用户对象是 PPGIS 平台研究的基础,由规划设计师、技术平台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用户4类用户组成;交互端是 PPGIS 平台中实现信息交换的窗口;服务端由网络调研平台和地图地理数据服务组成;数据端承载搜集、分析、反馈平台相关数据等需求。

宜昌西陵区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PPGIS平台由规划设计师与技术平台人员共同搭建,将webGIS平台在微信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用户在微信APP中可搜索并且添加“宜昌市西陵区社区微空间更新”,之后可以简单操作上传自己的GPS位置和在此位置拍摄的微型公共空间照片以及相关评论。团队微信账号接受信息后,经过程序接口的后台处理,可以将图文呈现在webGIS平台上,由规划设计师分析用户反馈现状与建议,制定规划目标、解释规划方案、参与决策规划结果。政府管理部门配合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更新工作,有最终决策权。

4.2 PPGIS平台的应用

PPGIS平台信息采集与规则公众用户可用微信端访问“宜昌市西陵区社区微空间更新”(图2)。操作界面内包含 3类主要信息:在线地图、定位拍照、评论建议。其中,在线社区地图界面有图层标注、信息点标注以及底图,;定位拍照即公众可在所处位置拍摄微型公共空间现状,实施更新空间现状;评价建议涉及六个层面的内容:安全性、可达性、景观质量、环境设施、使用强度、利用程度。公众可进入这六个选项进行更加详细的建议描述。规划人员与政府有关人员则可进入Web窗口进行详细查看公众意见与数据资料(图3)。

图2微信规划客户端界面

图3 web窗口客户端界面(作者自绘)

5 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实践

5.1 宜昌市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现状

本次研究区选取宜昌市的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西陵区。西陵区位于长江的西陵峡口,地属宜昌市,是宜昌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功能区,总面积89.9 km2,常住人口42.73万人。首先进行西陵区社区微型公共空间现状资源挖掘:在高清卫星影像图中标注可能为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的点,然后通过现场调查获取总计102个社区微型公共空间;然后进行此类公共空间的现状评价:记录社区微型公共空间的基本情况(现状位置、面积形态、权属、周边情况、环境设施以及景观质量)并且进行简单评价;最后进行公众意向收集:由于本次调研未能调研到所有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基本情况,需要收集公众对社区微型公共空间使用情况(使用时段、时长、频率以及其他需求)。下图展示了3个社区型微型公共空间基本情况(图4)。

图4三个社区型微型公共空间基本情况

5.2 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设计指引及实施控制

根据现场调查以及PPGIS平台公众的数据收集,从安全性、可达性、景观质量、环境设施、使用强度、利用程度六个方面对102处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进行了现状评价与统计分析,收集并且整理了120位用户的投票数据,整理出结果如图5和图6。

图5 居民参与结果统计

社区居民最关注社区微型公共空间的是环境设施、景观质量与安全性3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居民最喜欢的环境设施中,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最感兴趣的景观配套是活动器械、凉亭、桌椅,选择活动器械的居民占比 58%,选择凉亭的居民占比 48%,选择桌椅的居民占比 38%,这些也是社区微型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主要问题所在。调查的大部分社区微型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缺乏活动器械、凉亭、桌椅的问题,或者是有设施但维护不善。

图6 居民最喜欢的环境设施

由此,得出西陵区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图7西陵区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设计示例

①构建具有场所感和归属感的微型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的场所感与归属感,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甚至促使居民主动自发维护其中的公共设施;②打造功能多功能、高活力的城市社区微型公共空间,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活动需求;③基于PPGIS构建城市社区微型公共空间活力网络微循环系统,提高可达性。

6 结语

宜昌市西陵区社区类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实践中,PPGIS平台在规划更新前期的调研与后期更新设计两个阶段起了承上启下作用。PPGIS平台前期收集了社区微型公共空间的位置以及基本信息,后期有效梳理了社区公众需求,整合居民规划建议,有效推动微型公共空间的更新建设。

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则需要对城市社区微型公共空间资源进行全面挖掘、统筹修缮,并制定长远开发利用计划,包括对其布局、形态、功能、设施等制定建设目标并进行实施控制。而这些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亟待创新技术提高公众参与效率与质量,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目前,PPGIS在微更新前期能高效获取社区微更新中公众意愿信息,推动规划设计针对性开展;经系统完善后,可在中远期实现公众基于网络平台的方案交流、自主改造等操作,使社区微更新回归公众参与,共建美好社区的本质。

猜你喜欢

宜昌市空间规划公众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试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公众号3月热榜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