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水平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研究

2019-03-21

山东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韧性特质权重

(长江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国外研究者将心理韧性定义为:受到严重压力或逆境损伤,呈现越挫越勇的心理发展现象[1]。国内关于心理韧性的界定还未统一。心理韧性可称为心理弹性、复原力、抗逆力等[2]。研究者倾向于将心理韧性定义为成功应对挫折的连续集合体[3],有特质论、结果论和过程论之说。运动心理韧性是指在运动情境中,运动员知觉到威胁性刺激时,不被击败的心理特性[4]。心理韧性高的运动员面对各种不利的运动情境,能够保持高度专注、忍受疲劳和伤痛、积极自律、追求完美与较高目标、高度的自信心、有顽强的意志和较强的抗压能力等[5]。

体育竞争的残酷性,使参赛运动员心理上常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挫折。一般来说,参加高水平比赛的都是顶尖高手,谁拿冠军都是可能的,关键是心理,心理在高水平体育比赛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心理韧性是优秀运动员最重要的心理特征[6],运动员是否能够应对困境,主要取决于个体心理韧性水平。更好的心理韧性对运动员的卓越表现有重要意义,可见,它反映竞技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成长过程[7]。Gould等人通过访谈发现,82%的摔跤教练认为心理韧性是运动员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8]。Dong sung等人调查发现优秀运动员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坚韧性[9]。赵雪敏、王新宝、殷晓旺等人调查研究验证了心理韧性和篮球成绩是正相关关系[10]。已有的研究均显示出运动员的心理韧性与运动表现关系密切,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因此,心理韧性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更好的心理韧性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

当前关于心理韧性的评价方法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2]。综述以往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定量研究心理韧性测评工具如PPI、PPI-A缺少深厚的理论基础,相关实证研究较少,信效度受到质疑,运动心理韧性训练和研究较为薄弱。定性研究对运动心理韧性概念的界定不一,运动心理韧性的特征繁多但没有凝练出核心特征,质性分析出来的心理韧性品质没有考虑其权重等[11]。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运动员心理韧性的评价标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应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化的测量指标体系,建立一种客观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心理韧性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进行探讨, 从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的核心品质出发建立评价指标对心理韧性进行评价, 构建一个心理韧性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培养及其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1 心理韧性评价体系与分级标准

1.1 评价指标的优先

1.1.1 主要定性研究因子 定性研究主要是质性研究归纳出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特征,国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质性研究。如Joncs等人提出,运动员的心理韧性是拥有的一种心理优势,反映在维持决心、专注、自信以及对压力的自我控制上等[12];Mandelco和Peery提出弹性特质的形成包括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智力、认知、人格等,外部因素指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13]。Fletcher等人的研究表明:积极的个性、动机、信心、专注力和领悟社会支持等可以消除压力的消极影响[14]。Bowe认为篮球运动员心理韧性包括专注力、竞赛特质焦虑、特质自信心、心理准备技巧、成就动机和领导技能6种因素[15]。 国内关于运动员心理韧性的质性研究相对较少。李涛等人以质性研究的范式,对世界级冠军水平运动员的心理韧性特质进行探索,揭示出心理韧性特质主要包括挫折类型、核心心理韧性品质以及核心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16],具体为:挫折类型(伤病、比赛失败、不公平感);个人特质(坚强、刻苦努力、好胜心、坚持);自我促进(自信心、反思总结、动脑子);自我调控(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内部保护因子(挫折激励、目标指引、胜利鼓励、谦虚低调、感恩);外部保护因子(家人支持、教练支持、领导支持、团队支持、大赛历练)。

李静在探讨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特点时提到,运动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运动情境中遭受威胁时,心理上不容易被击败的特性[17]。心理韧性强的个体行为特征主要有:无论面对怎样的运动情境都能保持高度专注,忍受伤痛、积极自律、追求完美与既定目标,高度自信心、坚定的求胜意志,较强的抗压能力等[18-20]。

1.1.2 主要定量研究因子 关于运动员心理韧性的量化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测量探讨运动员心理韧性特质,如国外较著名的量表是:McLennan等人编制的《竞赛者量表》,该量表将运动员的心理韧性分成危机管理、正向期望、注意力控制和归因控制4个维度[21];Goldberg编制的《心理坚韧性量表》,将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分为压力管理、恢复力、自信心、动机和专注力5个维度,指出心理坚韧性可以帮助提升训练和竞赛表现[22]。

国内较著名的量表:李静编制《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量表》,包括积极认知、努力奋斗、坚持忍耐、情绪控制4个因子,信度、效度良好,能区分出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差异特征[23];黄崇儒编制的《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包括抗压性、积极奋斗、忍受伤痛[18],李静对该量表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整个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24];胡月琴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包含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5个因子[25],应用广泛,主要针对普通青少年人群。

1.2 评价指标的确立 根据上述国内外学者的定性、定量研究,对多频心理韧性因子进行提取,少频因子和不符合国情因子进行剔除,得出决心、专注、自信、压力应对、人格、认知、自我控制、智力、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性、动机、领悟社会支持等51个因子作为制定高水平运动员心理韧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基础。

1.3 三级综合指标分层评价体系的确立 通过湖北省武术运动队的4名国家级主教练、4名国家一级健将运动员以及长江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的3位专家教授的访谈打分,对初步选定的51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 参考层次分析法(AHP)[26],初步建立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的三级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水平运动员心理韧性综合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图

1.4 评价体系分级标准的建立 根据国内外多个心理韧性量表的等级划分标准,笔者初步提出了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见表1~6,以便于对运动员心理韧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表1 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分级表(挫折应对因素)

表2 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分级表(个人特质因素)

表3 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分级表(自我促进因素)

表4 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分级表(自我调控因素)

表5 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分级表(内部保护因素)

表6 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分级表(外部支持利用因素)

2 评价模型

2.1 目标层计算方法 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构建运动员心理韧性综合评价公式:

式中,Y为评分总得分;Ci为单项指标的得分,等级优、良、中、差分别取值为10分、8分、6分、4分;ωi为单项指标权重;Bj为准则层权重;i、j分别为单项指标个数和准则指标个数。

参照单项指标评价方式,将运动员心理韧性的综合评判也分为4级:

1)一级。运动员心理韧性状况很好,综合指数为9

2)二级。心理韧性状况较好,综合指数为7

3)三级。心理韧性状况一般,综合指数为6

4)四级。心理韧性较差,综合指数为Y≤6,难以积极难以利用各种外部保护和内部保护因素应对挫折和压力,目标模糊,刻苦努力程度差,难以坚持到底,不善反思总结自我促进和自我调控,有明显的特质焦虑,自身抗压性较差,求胜意志淡薄,恢复力较差,有消极认知和情绪,建议增强心理韧性训练。

2.2 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AHP)是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种影响因素,按支配关系将这些影响因素组成有序的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决定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最后决策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建立后,需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参考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pij取值1, 2, …, 9及其倒数1, 1/2, …, 1/9。pij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相对于第j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数值越大代表重要程度越高,1代表重要程度相同。具体比较法则如表7所示。

表7 因素相对重要程度分类标准

根据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通过运动心理学专家咨询和打分,按照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图的层次关系进行比较,构造相应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27]。

对任一层次的某个要素C及其隶属的几个要素D1,D2,…Dn的C为评价目标,进行D1,D2,…Dn的重要性两两比较,所得判断矩阵为:

对于判断矩阵P,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对用的特征向量即为各评价因素的权重。权向量ω、最大特征值λmax及随机一致性比率CR的计算方法为:

CR={(λmax-n)/(n-1)}/RI

式中,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当n为3~6时RI取值分别为0.58,0.94,1.12,1.24。

当CR<0.1时,说明权值分配合理,判断矩阵P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重新构建判断矩阵P,直至满足一致性条件。

由图1所示的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图,运动员心理韧性综合评价(B层)判断矩阵为:

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计算程序,计算出该层内各指标相对权向量ωA-B=[0.0825,0.2005,0.1060,0.1060,0.2005,0.3046],最大特征值λmax=6.1087,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175<0.1。在运动员心理韧性综合评价体系中,外部因素所占权重高达30.46%,其次为内部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20.05%,挫折应对因素权重为8.25%。

同理,可以计算出其他各层内各指标相对权重和三级指标权重值(表8)。根据心理韧性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在运动员心理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依次为教练支持、坚持、目标指引、家庭支持、恢复力、领导支持、忍受伤痛、刻苦努力、反思总结、挫折激励、团队支持、特质焦虑、冒险和挑战、胜利鼓励、感恩、谦虚低调、大赛历练、抗压性、成就动机、动作控制、求胜意志、灵敏、坚强、专注、认知、承诺、情绪控制、乐观、自信、心理技巧、自律。

表8 远动员心理韧性各指标相对权重和三级指标权重值同级同类指标组内指标相对权重

(续表8)

同级同类指标组内指标相对权重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组内权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组内权重三级指标三级指标组内权重三级指标权重恢复力P430.4934恢复力P43110.0523内部因素P50.2005目标指引P510.3568目标指引P51110.071538胜利鼓励P520.1610胜利鼓励P52110.032281挫折激励P530.1775挫折激励P53110.035589谦虚低调P540.1436谦虚低调P54110.028792感恩P550.1610感恩P55110.032281外部因素P60.3046教练支持P610.4348教练支持P61110.13244家庭支持P620.2104家庭支持P62110.064088领导支持P630.1570领导支持P63110.047822团队支持P640.1122团队支持P64110.034176大赛历练P650.0855大赛历练P65110.026043

权重超过5%的依次为:教练支持、坚持、目标指引、家庭支持、恢复力,其中教练支持特征所占权重最高,为13.24。权重小于1%的评价因素为:乐观、自信、心理技巧、自律。

3 应用分析

以湖北省武术运动队4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为例(如表9),对其进行为期1周的观察、访谈,应用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心理韧性打分自评(表10~14)。

表9 被试一栏表

表10 运动员评价指标得分及权重结果

(续表9)

评价指标队员C 队员W队员G队员X动作P4229.589.59.5自律P4231010510恢复力P4316767目标指引P5117779胜利鼓励P5218899挫折激励P5316669谦虚低调P5419106.59感恩P5519.510610教练支持P6111010610家庭支持P6218569领导支持P63178610团队支持P64110958大赛历练P6519888权重结果7.8576127.7428816.3983819.145739

表12 队员W的访谈及测试结果对比

表13 队员G的访谈及测试结果对比

表14 队员X的访谈及测试结果对比

4 结论与建议

4.1 提出了运动员心理韧性的层次评价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评价,将心理韧性质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结合起来,较大程度避免心理韧性的主观判断倾向,增强了客观性。

4.2 从挫折应对、个人特质、自我促进、自我调控、内部保护、外部保护6个方面建立了运动员心理韧性的目标层次评价结构模型,对34个因素进行了基本权重,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分级和量化指标。

4.3 以湖北省武术项目运动队的4名一级运动员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心理韧性打分评价,得出运动员X心理韧性很好,其他3名运动员心理韧性较好,与其自评及教练评价和队友评价描述一致,表明了本文的评价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4.4 本研究是以建立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评价模型为主,应用分析中提到的被试数量较少,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增加其他技术技巧类优秀运动员的数量测试。

猜你喜欢

韧性特质权重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稳住农业基本盘 增强发展“韧性”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权重常思“浮名轻”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