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2019-03-20刘海峰
【摘要】会计管理体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出发,结合当前新时代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分析了会计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给出了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建议,希望能促进会计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会计管理体制 改革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1 A.M.体制的概念及其核心内涵
会计管理(Accounting Management , A.M.)体制的基本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自身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独特特点,某个国家或者某区域内对区内的会计活动进行接入和干预时形成的一系列制度、相关机制安排以及根据此制度和机制安排制定的一系列会计行业的制度和规范。从A.M.体制的定义可以看出,A.M.体制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其依赖于国家或者区域对自身特色社会经济状况的判断;其次A.M.体制体现是对会计活动的接入和干预,因此如何介入干预会计活动是最核心的内容,介入和干预的过程就是A.M.体制形成的过程;再次A.M.体制是时变的,只要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判断改变,就应该对A.M.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对A.M.体制涵义的一种典型解释是将A.M.体制解释为国家(或区域)组织和管理区内会计活动的方式,实际可以将A.M.体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会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这部分内容集中体现了在会计工作的管理方面,财务部门与会计工作部门、各级财务部门之间、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和层会计工作部门间的权责关系。二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我国财政部有权制定行业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统一的会计制度,下属地区和部门有权在国家准则和制度的基础上对自身的会计制度进行补充,再下属的单位在遵守前面两个层面的准则、制度前提下,可制定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三是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和人事管理是分开的,业务管理归财政部门,人事管理归业务部门。
2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历史
過去的三十年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环境日新月异,A.M.体制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革。文革时期,我国当时已经形成的很多有效的A.M.体制遭到无情批判,对当时社会经济的打击严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会计工作的重点都是在努力恢复和完善建国以来至文革期间已经形成的有效的财务和会计规章制度,结束会计工作和管理体制的混乱状态。改革开放之后,A.M.体制已经基本恢复并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对A.M.体制进行配套的改革,促进计划经济下的A.M.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变革,并加快改革步伐,争取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A.M.体制进入全面改革阶段。我国制定颁布新的会计行业准则和制度,建立一套完成的A.M.体制,并且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配合税收、外汇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对财务核算、外币业务核算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推出具体的规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需求。
3新时代经济环境下我国的A.M.体制改革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A.M.体制改革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3.1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会计人员队伍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缺乏对业人员的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机制。当前的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但是会计人员却缺少高端人才,整体素质无法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匹配。一方面高端会计人员极其缺乏,另一方面很多中低端的会计人员却难以胜任工作,只得赋闲一旁。企业内部缺乏对会计部门员工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即使有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另外对会计员工的考核内容也较单一,不够健全。第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会计信息的真切性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企业对外发布的信息也是其他部门进行决议的关键参考依据,一旦会计信息失真,很容易导致各方误判,做出失败的决策。当前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虚账、假账、事项不清、编造凭证、制定虚假报表、财务账目不实等现象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前会计工作的质量。第三对会计人员的监管不到位,监管机制弱化严重。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频出,相应的制度体系却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约束管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无法有效地实现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很多企业甚至没有会计监管体制,有的企业和单位有相关的制度,却没有具体执行事宜。第四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相对破碎,缺乏适应性,难以与健全的市场机制相适应。虽然上面提到了我国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基本难以执行,但这并不是会计管理制度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点是我国不完善的会计管理监督机制。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忙于应付领导的需求,将重点放在提高业绩,增加企业利润上,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位置。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得出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和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大的层面上看首先要严格审查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任职资格。企业招聘会计人才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从业资格证书是基本需求,对职业操守、预判能力、交际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吸收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考量也应该纳入考核。对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时,新法规制度准则的宣传必不可少,还要加入思想素质、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政治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期(建议不超过半年)考核,促进会计人员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时,必须加入职业道德这项因素,要建立会计人员的信用记录,督促其遵纪守法,有原则有底线,树立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风范。针对考核结果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既可以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动力,又可以约束其行为。
3.2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的改革
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如下:第一制定机构的代表性仍需加强。目前在制定会计准则、制度时,很多社会群体都渐渐参与其中,包括一些高校教师,甚至接纳了国外专家的合理建议,但是并未将会计人员考量进行。虽然在准则和制度制定过程中,也会面向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意见咨询,但是效果不佳。因为会计准则涉及众多利益主体,所以很难保证不出现重心偏离等问题。第二指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在我国,很多起草会计准则的具体人员都是政府的技术型官员,因此一般倾向于优先考虑政府机构等的利益,难以做到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私人资本等等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得出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改革的方向和对策。第一加快会计准则制度规范的建设水平,解决现有制定定制度的问题,明确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平衡利益主体关系,公平公正,提高会计准则水平。第二加大制定过程的公开度,做到公开透明。当前每个公民几乎都处于市场经济中,因此对经济影响关键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也需要加大社会群众的参与度,在制定过程中邀请专业人士直接参与,比意见咨询后修改完善效果更好。同时公开制定程序也很关键。
3.3会计工作的领导体制
当前会计工作的领导体制存在问题可归纳如下:第一现代企业制度弱化了会计控制。当前市场经济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样企业就是双元(经营者和所有者)控制主体,二者通过会计信息进行沟通。经营者受托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决策,并将会计信息報告所有者,因此会计人员的利益实际被经营者所掌控,而所有者通过经营者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控制经营者,因此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可能为了共同利益对会计信息造假。第二监督机制不足甚至缺失。从目前看,国家部门强制监督、会计协会外部监督都属于事后监督,无法避免不法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内部监督机制的不足甚至缺失很有可能造成所有者被蒙蔽,无法正常行使对经营者的控制权。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得出会计人员领导机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第一完善双元控制主体关系,增加所有者的监督权限。第二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国家财务部门、会计协会、企业三层监督体系。国家层面加强强制性监督管理;会计协会管理则是一种自律,应大力提倡主动监督;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确保监督机制不仅有,而且可执行,真实有效;会计人员自身加强监督,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严格内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第三强化对,民间会计行业的自律和间接管理。国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自律意识。政府要严格监控会计人员执业标准的制定,加强会计自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伟.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发展[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8).
[2]许愿.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向及中外对比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5):3-4.
[3]孟子祥,边鑫,王雪.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探讨[J].财会学习,2016(15):136-136.
作者简介:刘海峰,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