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下社会教育功能的转化分析
2019-03-20王立伟
王立伟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兴起时期,各式各样的互联网智能通讯,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便捷,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的快速的环境下,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也随着新媒体一起链接起来,从生活中的购物付款到教育的高智能的设施设备,再到科学、历史、文学等等都在发生着改变。博物馆就是其中明显的变革之一,通过新媒体的运营散发广告进行推广,博物馆历史文化更是通过新媒体文化编辑进行共享,从而博物馆跟进社会发展,以不一样的面貌展现在群众眼里,实现博物馆对社会发展、对人文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 新媒体 社会教育功能
智能社会的发展时代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方式都在发生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报纸、信件、书面转化成微信、QQ、今日头条等等各种有专业性分享的软件,适合每个群体,有的是针对性的知识共享,有的是新闻发放平台,有的是社交平台,那人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各个商家和各个社会运营机构不会错过这大时代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是以大数据化的通透性很强的平台,信息通过快速传递和用户预览话题数据相关联,促成一个媒体的形态。新媒体于传统媒体相比较是更优化的,而且人们已经习惯了新媒体的存在生活中。
一、新媒体参与博物馆的必要性
1.1博物馆在社会上体现的价值
博物馆在社会上体现的价值是顾名思义:通过对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我国发展问文化及体现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艺术的瑰宝的展示,让后代永远记住辉煌及学习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是我国历史需要源远流长,需要传承,后辈们更是通过博物館的瑰宝的展示知识的展示,来学习先人们的智慧和勤劳,这也是博物馆的使命和存在的真正价值。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文化的展示的博物馆,各个城市的人们可以去不同的城市去参展去浏览,了解当地流传的文化增长见识也是一种共享。博物馆把承上启下的社会教育意义表达的清晰透彻,提升了民族素质文化,增加了群众的文化精神世界,传承了国家的来世今生。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新媒体在科学科研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博物馆进入社会各个角落。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概况统计报告》得知,2016年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 6 亿,这说明了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因此,新媒体参与博物馆社会功能教育是必然的,而且比传统传媒带来的博物馆更好的机会进入人们生活中。
1.2新媒体运用到博物馆的途径
博物馆文化是对框架性文化细化以实物模拟阐述当时时空里的故事,对文化有正确输出和延续文化生存的义务。因社会群众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强烈。博物馆有必要根据需求构建文化传承体系、信息化建设、志愿者服务和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因素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博物馆融入社会的进程。当今家喻户晓的新媒体是电脑、手机、电视三大巨头,共同点是时效性、互通性、及时性并且深入人们生活点滴中,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来获取信息的量是有限的。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大面积的普及几乎每人一部手机、电脑。有相关部门调研数据显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率超过50%,对于博物馆的体现方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借助于新媒体的发展,博物馆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可以是文章、图片,可以是广播电台语音播报的方式讲述历史文化、可以是以阅读模式等等,通过多个平台的信息互通,人们生活中的忙碌休闲时的阅读就是博物馆里面知识进入生活的时候,人们在进行阅读时,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进行传播与分享,知识的共享平台就建设起来了。带给博物馆的事将内容价值传播了,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变革
2.1传统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传统博物馆是参展买票配备文字口头解说进行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现在结合新媒体的时代博物馆有了影像、操作、制作等可以直接直观关于历史博物。以往的博物馆是以一种高傲可贵陈列馆的姿态在人们视野中,远远的观望博物的模样,不贴近与群众生活中,人们也就一晃而过,并不能结合实际生活去解读。现在的博物馆大多都是免费参观的,这说明了国家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内容给予解读,现在的出发点是群众都能参与都能解读了解。对于条件有限的上个世纪,人们只能远观博物馆的内容,而那个时代的通讯设备是非常狭窄的,没有外在条件的支持,传统的博物馆社会功能教育意义仅限于书本历史课,书本上的画像、文字来体现文物内容。博物馆随着社会的发展迎来新的展现机会。
2.2新媒体下的博物馆社会功能
时代经济发展迅猛的环境下。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文文化进入群众生活中。现在很多假期就会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进入博物馆,对博物馆的知识文化的进行讲解传承。许多学校的课外活动也是结合博物馆开展的,学生们对国家发展文明进行熏陶的方式,不仅限于课本,对于学生的好学好奇心得到满足和解惑。
新媒体的方式有通过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播播音等,进而信息交流、信息分享和传播,充分发挥了历史文化的宣传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是实现博物馆价值的方式。可以提前了解到博物馆简介、开放时间、门票信息、交通方式等。通过新媒体来了解到藏品有关的信息,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观众相应的得到自由。例如说,在对平津纪念馆进行展出教育时,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近距离观察、制作等途径,更真实的接触到博物馆里面的收藏的历史资料,这样将带给观众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对平津战役的相关信息加深印象。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收集观众对于平津纪念馆展出之后的效果进行收集整理,以便博物馆改进相关工作模式。观众也能够借助这一平台交换心得,发表自身对平津战役的看法和理解。
2.3博物馆的新媒体运营模式
在新媒体的时代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科研、文化都随着被牵动着,博物馆的发展与传播更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社会教育功能的改变以往的认知。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本文是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博物馆社会教育转变的功能进行分析,未来博物馆将会是以怎样的方式方法体现它的社会价值。相对于传统的传媒环境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体现,新媒体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影响、优势和劣势又有那些呢。
近期,我国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运营,更好的挖掘文化资源,以公益的方式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这与传统的企业化运营模式有概念和权限的区别。在免费开放共享的条件下,结合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例:微信、公众号订票、微博、视频、声频节目、综艺节目讲解等等使博物馆为群众面面俱到的文化知识分析,更是能长期持续吸引群众。有效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90后年轻人中国发展历史文化的了解还仅限于学生时期书本知识,步入社会谋生存后,基本上没有时间接触历史文化。新媒体运营模式出现后,最直接接收历史文化的感染,感受到文化魅力。现场参展出现很多人性化的服务,咨询服务台、行李寄存、公共休息区、洗手间、哺婴室、公用电话等等,其他的设施設备上有非常完善,消防通道、安全标语、纪念品购买等,让博物馆成为既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又能休闲娱乐场所的选择。
三、结语
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体现,将来博物馆的价值体现一定会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行走的更远,社会教育意义也会更加明显突出,大面积的普及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艺术方面目前自媒体发挥最好的,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能,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新闻等创新博物馆的浏览方式,快速实行知识分享、见解分享、历史解读等等传播。促进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功能上的意义。 传统方式的博物馆陈列馆与现在的新媒体的互动博物馆在社会功能教育价值上随着时代文明的需求进而发生着改变,人们对文明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博物馆的内容呈现方式也随着被动要求不得不展示,转换为以群众需求来展示。社会价值观的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便捷的通过智能科技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资讯信息。博物馆运营结合新媒体技术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上的作用。多种新媒体类型的运营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推进着未来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殊.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下社会教育功能的转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3):40.
[2] 张弛.博物馆在新媒体平台下社会教育功能的转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0):78-80.
[3] 郑燃. 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服务融合研究[D].武汉大学,2013.
[4] 徐宁.解放战争中报纸舆论战的巧妙运用——以平津战役为例[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5(01):220-227.
[5] 本刊课题组,虞冬青,王黎明,孔嘉敏,孟力,张丽恒,曲宁,仲成春,天津近代文化亮点——平津战役纪念馆[J].天津经济,2013(1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