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019-03-20袁颖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

袁颖

摘 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外交新理念是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出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植根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当下的世界和中国局势出发,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文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来源和表现两个方面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新时代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指出青年人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一)来源:万物一体的宇宙观

万物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历代思想家关注的主题,虽然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的观点对自然和人文之间关系的观点呈现多样性,但一般而言,中国思想家是肯定“万物一体”这一思想的。这种万物一体的宇宙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的历史文化来源。这一思想贯穿中国人对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赋予它全新的高度和内涵, 昭示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主动探索,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二)表现:和合相生的发展观

1.政治方面:

中华文明的本质上是一种“德”文明,讲求仁德道义。当前,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刻调整,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伟大理念对打造平衡普惠、富有活力、开放共赢、公正合理的新型全球化的重要作用,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显现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

“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1]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的先进经验带动了非洲的繁荣,为非洲创造了十八万个就业岗位。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追求。

2.生态方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广阔而深远的含义,不仅包含国与国之间和谐共处的概念,还包含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概念。《易传》中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所作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2]。可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是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对自然有敬畏、尊重之心,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二、青年人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立德

今天,中国的大学深受资本主义拜物教文化与现代西方所谓“普世”文化的影响。现代大学本身很大程度上是“理性”文明而非“德性”文明的象征和载体。[3]他们亟待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过去无始则未来无忠,将孝敬父母的品德推而广之,便是感恩恭敬之心。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了孝悌,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和谐的家风,每个家庭和睦幸福了,就会使社会风气大为好转,会形成好的国风。每个国家之内可以和谐顺遂,那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便是有很大可能的了。这样的推理虽然看似简单而理想化,但确实是符合常理的。

(二)立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新时代的时代大潮中,任何一个中华儿女都需要勇于承担时代发展的重任,而青年,作为其中的中坚力量,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学习力和行动力。南怀瑾先生曾经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创新中继承,更需要在解决实际的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常学常新,常用常新。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家国情怀原则,这对传统文化本身以及青年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4]正确的家国情怀和天下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历来推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以此作为每个时代的青年应具备的理想抱负和责任担当。[5]

此外,治学的出发点也要正确,要志在圣贤,要明理,而不能只是为了炫耀,为了金钱。不应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为了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方能有更加和谐的身心,承担其自身的责任。

(三)立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传统文化巨著更是浩如烟海。我认为,在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碰撞与交融中,一定会迸发出有益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花。而“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正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青年人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高自身的修养,践行传统美德,关注国家大事,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奉献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传统文化,只在书本上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学,以学以致用为方法,为目的,这才是效果绝佳的研究学问的方法。

本文研究发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含着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多维度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中国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力量,更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的实践中,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守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重信守诺的风范品格、兼济天下的大国情怀、自信包容的文化气度、协和万邦的价值信念、天下大同理想追求以及以人为本的仁爱情怀,这对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2015年5月7日,《俄罗斯报》

[2]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 杨柳新:《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月第37卷第6期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