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土崩坎社区探析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2019-03-20李外禾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涪陵城市社区治理

摘 要:城市社区是我国社会治理格局中发生变革最为迅捷、效果最为明显的部分,不仅因为处于社会治理系统敏感的神经末梢,更是由于承载着日益增多的功能需求,而获得了充足的创新空间。本文以涪陵土崩坎社区为实证分析样本,剖析其“五化五建”社区治理模式的背景起因和经验成效,由此提出了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启示。

关键词:涪陵 城市社区 治理 路径

一、涪陵土崩坎社区治理创新背景起因

(一)基本概况

涪陵土崩坎社区,位于涪陵江南主城荔枝街道和敦仁街道交界处乌江桥头一带,成立于2014年12月24日,面积约0.05平方公里。现有社区干部7名,党员23名,下设18个居民小组,划分10个网格,社区内有幼儿园、灌溪沟农贸市场、食品药品监督所等。

(二)背景起因

1.居住人员复杂。社区居民非常特殊,主要是城区五个街道的贫困和特殊人群,囊括了低保人员、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以及精神病人患者等。

2.社区住房特殊。社区里都是保障房,没有商品房,主要有火柴新村、杨树新村、巨柳新村、两江名品等公租房、廉租房、安置房等。

3.居民诉求多样。居民诉求多样,涉及了小区公共休息场所建设、绿化建设、公共停車棚建设、小区安全管理、就业等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问题。而安置房内居住的都是农村拆迁的居民,融入社区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和摩擦。

(三)实践探索

为了妥善安置居住在社区内保障房的两牢人员、精神病人、贫困人群等,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土崩坎社区作了实践探索。

1.打造“公租房·百家姓”为内核的“家文化”。社区始终坚持“邻里一家亲”宗旨,把志愿服务对象重点放在老、弱、病、残等人群身上,打造社区居民的“温馨家园”。目前社区已成立志愿者维修服务队、助残志愿服务队等11支志愿者队伍和5个志愿者服务项目,有固定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125名,长期为公租房住户开展敬老助残、爱心助学、扶贫帮困等服务活动。同时以社区“妇女之家”为承载主体,以妇女、婚姻、家庭为主轴,以解决妇女和家庭日常生活所需所盼为主业,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打造“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帼志愿服务品牌,极大地增强了承租户们“家”的归属感、认同感。

2.开展社区综合治理实现社区居民“安居”。社区不断探索新服务管理模式,在房管局和住保中心大力支持下,联合开发使用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可直接登录网站查询住户详细信息,并开发了手机APP。社区还建立了特殊人员管理台账,根据特殊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专班”工作计划,严格实行“多对一,一对多”的工作模式。按照《社区矫正人员日常管理制度》和矫正对象报到情况,定期到矫正对象的家庭或工作单位随访,实时掌握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社区还成立了“法律援助咨询室”“小马工作室”等调解机构,目前累计调解排查化解矛盾100余起,并引入司法调解员,切实帮助特殊人员解决低保、社会保险、就业帮扶等民生事项。

3.拓宽就业渠道帮助社区居民“乐业”。社区通过解决场地,争取资金,开展培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启动困难群众之家,搭建就业平台,解决再就业问题。社区先后组织60名居民参加为期一周的家政技能培训、移民创业培训,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创业培训教具、教材,并为移民学员提供部分交通补助。目前社区已与捷佳物业公司加强合作,部分困难群众经该公司培训后,已在物业管理、保安、家政服务等岗位就业。社区努力争取启动资金,变空置场地为困难群众培训和就业场地,邀请培训包装、插花、剪纸等工作的专业老师对困难群众进行定期培训,实现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帮助其实现真正的“乐业”。

二、涪陵土崩坎社区治理创新经验成效

为进一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土崩坎社区经过4年多的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五化五建”的社区治理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便民服务平台

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平台。科学优化网格,整个社区划分了10个网格,将社工以及楼道长、党员、民警、社会组织等全部编入网格,确定网格长,不断强化网格工作意识,建成了网格、社区、街道“微循环管理体系”。建立了动态信息和基础信息采集实时更新机制,以及网格、社区、街道、区级联勤联动机制,提升社区自主运作能力。建立网格问题的分级分层处置机制。社区统一受理网格上报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社区层面难以解决的事项,上报给街道层面协调处理。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治安防控体系

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视频监控、物业管理、治安巡逻、APP动态管理四位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以智能为导向,科学谋划防控体系。借“互联网+”,建管控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信息数据的前台发布、后台分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预防问题。以管用为目的,科学建设防控体系。在硬件方面,建立社区数据中心,建设屏蔽机房和监控中心,确保信息安全和信息容量。在网络方面,建设专网光缆,提高信息传输和网络运行速率。

(三)实现“法治化”管理,构建社会治理防线

实行“法治化”管理,构建警务室、法律援助咨询室、小马工作室、特殊人群管控室四管齐下的社会治理防线。区政法委、敦仁街道、敦仁派出所、社区居委会通过四级联动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制度。社区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依法管理社区事务,在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订立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社区公约》,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解决社区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实施专项治理,延伸依法治理触角。

(四)实行“亲情化”管理,构建精神文化家园

实行“亲情化”管理,构建党员之家、志愿者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空巢老人之家四大功能的精神文化家园。开展“集体老人过生日” “大手拉小手” 等活动,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开展重阳节吃长寿面、中秋节品月饼、端午节包粽子、闹元宵节、春节团圆宴等庆祝传统节日系列活动,让社区居民认知、尊重和弘扬传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建11支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爱心休闲驿站,为环卫工人和过往居民提供免费休息场地和饮用水。开展区级结对单位“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活动,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

(五)实行“制度化”管理,构建规范智慧社区

实行“制度化”管理,构建美丽社区文明社区智慧社区。社区居委会按照分工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标准明确、時限明确等“五个明确”要求,层层划分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形成规章制度,面向居民公开承诺。这样既方便社工了解工作职责,熟悉工作流程,亮明制度规范,也有利于对照检查工作、接受群众监督、落实治理责任,杜绝有令不行、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发生。按照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响应”的要求,社工负责开展“日常巡查服务”和“专项解题服务”,所有巡查和服务情况及时报送社区居委会,进行及时研判。

三、涪陵土崩坎社区治理创新启示建议

(一)以文化为内核,凝聚社区治理的向心力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社区文化,培育社区居民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形成的理性自觉和行为取向的新型公民文化。以文化浸润力,凝聚社区的向心力 。涪陵区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留下的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和成果是涪陵城市影响力和形象发展的宝贵财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涪陵区将文化传承与保护、文化成果的转化与创新相整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拓展社区讲坛、文化讲堂、文化演出等宣传平台,建设文化传播实践基地,推动历史文化与社区生活的有机结合。要将历史文化入茶馆、书店、历史文化街区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二)以服务为载体,擎画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以社区公共服务为载体,努力让社区居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从而擎画出社区治理的最大同心圆。要制定社区公共服务规划,明确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目标、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使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契合居民需求。制定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标准,明确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法律支持等各方面和社区居民各群体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激发民间组织,比如志愿者服务队、平安协会等,提供特色的公共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有效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群策群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可通过土地置换和回购被征用土地的方式发展壮大社区经济,打牢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尽量降低社区物业管理费,对社区居民等生活费用进行适当补贴,降低社区居民成活成本,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三)以信息为手段,搭建社区治理的轴心轮

借助于“互联网+”,构建社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就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使社区治理达到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搭建社区数据库,借助“互联网+”,融合城管、综治、计生及流动人口、民政、残联等多条线系统数据,形成综合数据库,实现“一库对应多条线”。打造电子审批预受理系统,形成四级联动办公,将业务办理过程分化成若干简单环节,每个环节附加说明“向导”提示,做到“指引式”操作,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发公众服务应用,打造社区“互联网+”模式,一要为社工配备专用工作手机,方便其移动式服务;二要开发应用社区APP,为居民提供居家办证、生活服务查询、办事流程、互动交流、政策法规等信息推送的智慧服务。

(四)以制度为保障,筑牢社区治理的铁心壁

构建以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制度为社区治理的保障机制,筑牢社区治理的铜墙铁壁。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主要体现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引领作用,使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与服务优势。要统筹好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资源与力量,协调定位好各种社区治理主体的关系,充分支持与保证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落实法律框架下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建立一系列工作机制,即治理主体之间的制度化沟通机制、社工工作责任制、社区居民行为公约等,通过刚性的要求和严格的落实,积极回应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在社区治理主体间形成平等对话、理性协商的沟通氛围,将社区治理落实、落细、落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周晨虹.从层级化到网络化: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C].政府治理创新与当代政治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7-195

[2] 龚晓洁,张丽君.和谐邻里关系对社区政治文化建设的影响[C].政府治理创新与当代政治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6-205

[3] 司南,刘秀华.城中村改造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新泰市城中村社区的调查[C].政府治理创新与当代政治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24-231

[4] 王瑞华.“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与战略趋势[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95-99

[5] 丁峰,李勇华.论文化礼堂与农村社区治理功能[J].长白学刊,2018(7):37-43

[6] 王晓晓,嵇彩凤.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汉字文化,2018(8):101-105

作者简介:李外禾(1981-),女,湖南省郴州人,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行管与法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决策。

猜你喜欢

涪陵城市社区治理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水中高考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