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2019-03-20阮郑腾
阮郑腾
【摘要】 本文将从科举制度的概况出发,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高中生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看待科举制被废除这一历史事件。
【关键词】 科举制 清朝末年 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261-01
引言
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是后来每个朝代通过考试进行官吏选拔的重要制度。到了1905年的九月份,张之洞、袁世凯上奏要求将科举制度废除并进行学堂的大力推广,不断地发展实学,朝廷批准全部会试、考试都在1906年停止,然后让学务大臣进行教科书的分发。因此,研究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意义重大。
一、科举制度的概况
客观来讲,科举是一个具有复杂、丰富的含义,并且具备动态特性的一个词语。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科举指的是设科取士、分科举人,与贡举十分类似,起源时间是汉代。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科举指的是来源于隋朝的进士科举。科举制具有非常广泛的特征,这些特征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积累得以形成,如果一定要追溯科举制明确的起始时间和创立制度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当属隋炀帝正式创立了进士科,此历史事件与历史中存在的科举记录最为吻合,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纵观科举制的历程,由隋炀帝元年设置进士科至清朝光绪将科举制废除,该制度存在于我国历史长达一千三百年左右。
二、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
(一)不能顺应近代社会变革
从本质上来看,科举制度并没有太多的缺点和不足,该制度让我国古代的平民百姓都获得了当官的机遇,在该制度存在的这些年中,着实带给我国古代社会很多好处。不过,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我国传统的封建社会迎来了千年一遇的变革,使得我国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都迎来了巨大的、难以应对的挑战,甚至关乎我国的存亡与兴衰。特别是经过了鸦片战争,针对科举制国内有更多人怀有不满情绪,西方国家使用大炮将我国国门强行打开,使得国人长期以来认为的天朝上国幻觉被打破,并从心理上带给国内知识分子很大的落差。这个时候,就有部分知识分子学会了张看眼睛看待世界。很多有识之士指出科举制将国人的思想与智慧牢牢紧固,是一种“滋游手、坏心术”的制度,大力提倡制度改革,并发出了“降人才”的口号,希望把实用的知识当成人们主要考试内容。除此之外,在洋务运动这一期间,需要根据国内具体的情况,进行实用型知识人才的培养,不过以科举制进行的人才选拔无法与社会变革需要相符合。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科举制的废除、学堂的兴起、教育的改革在当时是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
(二)西方文明带来巨大冲击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选拔贤人的观念与思想,设置科举制便是把这样的选拔贤人观念思想加以制度化、合理化,使其具有公平性与公正性,表现出我国官制史不断地趋于成熟,从这个角度看该制度自身不存在太大问题,不过清末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废除科举制也是无奈之举。相关学者曾做出这样的评论,科举制的废除属于二十世纪初期西方文明、东方文明冲突的典型事例与必然结果,详细来讲,西方和东方在文明方面的冲突主要有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冲突,同时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当我国还没有西方列强闯进来的时候,我国是孤立的、封闭的,国人简单的觉得满清帝国在世界上最为强大,但是,后来西方人一次次的打击使得国人开始醒悟过来,国内的制度、器物已经远远比不上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中国的落差非常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废除科举制,不单单是由于时代变迁这一原因所致,不同的文明落差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其废除的速度。文明落差让国内很多有识之士幡然醒悟,如严复、袁世凯、张之洞等,这些人提倡自立自强、引进西方的工具与武器,在短时间内将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差距缩小。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的中叶便早已达到工业文明,我国却依旧处于农业文明期间,这样的落差关系到国家命运。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工艺革命以后,加强了对自然科学的重视,然而我国到了二十世纪的初期依旧没有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由此可见,在这个科学主导、东西方冲突的时期,提倡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被我国废除。
(三)新式学堂的兴办与推广
光绪年间,很多学堂陆续兴办起来,学校教育里加入很多西方课程、西方知识,不过主要的课程依然是我国儒家经典内容,科举制始终屹立不倒,这使得新式学堂推广的进度极为缓慢。经过了义和团运动,很多大臣觉得新式学堂和科举制度两者是水火不容的关系,需要逐步将录取的名额减少,到科举制度被完全废除位置,奠定新教育、新学堂的良好基础。袁世凯、张之洞向朝廷上奏,提出如果不废除科举制度,士人会有侥幸心理存在,不会按照既定学制来学习,因此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建立新式学堂,只有废除了科举制,士人才能够在新式学堂之中安心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抛弃借助科举制做官的心理。
与此同时,新式学堂有繁重的学习、课业压力,人们大多都致力于追求共鸣与利禄,并不会心甘情愿地到新式学堂中进行艰苦的西方知识学习,并觉得和新式学堂相比,科举考试对于功名的考取更加容易。另外,部分国人来学堂学习西方知识是希望获得科举考试名额,并非全心全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种种原因都在预示着科举制的废除。
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高中生应对科举制度概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科举制不能顺应近代社会变革、西方文明带来巨大冲击、新式学堂的兴办与推广等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从而正确看待科举制被废除这一历史事件。
[ 参 考 文 献 ]
[1]贾琳.晚清科举的制度危机与考试改革的应对失措——以“区分度/文体”互动关系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85-96.
[2]汪煒伟.近代科举史研究范式转向的成功尝试——《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修订本)》读后[J].晋阳学刊,2018,(0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