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从“好玩”走向“玩好”

2019-03-20汪劲秋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主游戏对话幼儿

汪劲秋

【摘   要】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教师应该通过富有智慧的“对话”推动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基于儿童视角,做好对话准备;二、遵循游戏特质,灵活开启对话。由此灵活地使用对话策略,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对话

一、基于儿童视角,做好对话准备

对话前的准备是对话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开展对话前,教师要从儿童出发,仔细观察、审慎解读幼儿的言行。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找准切入点,顺势而行。

(一)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

有效的对话离不开环境的支持。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然、自由、自主的物质环境和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力。另外,教师还要为幼儿准备好宽敞的游戏场所、充足的游戏时间、丰富的游戏材料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捕捉到合适的对话契机。

(二)进行持续耐心的观察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有效支持,是建立在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与解读的基础上的。教师必须具备娴熟的观察技能与客观的解读能力,在观察和解读幼儿游戏时,能立足具体的游戏情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多种学习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捕捉支持幼儿游戏的契机与方法。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想法和表现,善于接收幼儿发出的各种信息,才能展开适宜而深入的对话。

(三)尝试审慎客观地解读

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教师不仅要耐心观察,还要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等进行合理解读,并作出判断。幼儿的年龄、当时的游戏情境、具体的语言、行为、情绪表现、近期的主题活动等都是教师可以参考的内容。切勿凭借主观意愿,或某一个单一的游戏片段进入师幼对话,以免适得其反。

(四)善于适恰地引导和启发

“真正的问题”是在游戏推进过程中,幼儿受自身游戏水平的限制而产生的问题,问题因人而异。若想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必须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理解幼儿初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取舍,最后再决定是否引入对话、如何进行对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引导,如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和有意义的反问、追问等。只有通过适恰的引导和激发,才能推动幼儿经验水平的真正提升。

(五)找准并把握对话时机

在游戏对话过程中,教师较难找到并把握好对话时机。而对话的时间把握不准,常常会导致幼儿游戏中断或受干扰等情况。因此,对话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以促进深度游戏为目的,审慎地判断对话时机。通过梳理以往的游戏实践,我们发现以下情况可作为教师开展游戏对话的契机。

●在较长时间内主题还难以确定时;

●经协商后仍然无法确定角色和任务时;

●当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

●当幼儿有求助行为时;

●当一段时间后游戏仍然无法深入、幼儿无所事事时;

●当幼儿表现出创造性,值得鼓励、推进时。

当然,除了上述列举的对话时机外,还有许多时机需要教师依据专业知识,根据游戏现场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二、遵循游戏特质,灵活开启对话

自主游戏中,由于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内容等具有不确定性,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景地判断和选择对话的方法、时机,从而灵活机动地展开有效的对话。具体可以利用以下策略。

(一)旁观倾听法

旁观倾听指的是教师以尊重和欣赏的姿态来“看”与“听”幼儿的自主游戏,并在“看到”“听懂”的基础上,通过平行游戏的示范行为、表情暗示等方式对幼儿予以无声引导,支持幼儿继续开展游戏。“看”和“听”是手段,“懂”是目的,两者是互相联系的。“看懂兒童”凸显了教育“基于儿童”的出发点,表明了教育所持的基本态度和视点,彰显了“儿童主体”的教育理念。

【案例描述】

游戏中,小可伸手抱起一个娃娃,转眼间娃娃被夹在了小可的左手臂间,小可一耸肩,娃娃掉在地上。小可再次将娃娃夹在右手臂间,娃娃又掉到了地上。教师见状,也将一个娃娃抱在怀里,并慢慢走到小可身边,向小可微微点头,左手还轻轻地拍打着娃娃。

“旁观倾听”的对话策略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提倡教师在观察和了解了幼儿的真实想法后给予幼儿隐性支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而形象的,他们能较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师亲和的体态、赞许的眼神、会意的手势等都是具有推动性作用的对话策略。案例中教师基于观察,发现幼儿不会正确地抱娃娃,于是巧妙地以游戏者的身份展示了正确的抱娃娃的动作,鼓励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帮助幼儿正确掌握抱娃娃的方法。

(二)直接参与法

直接参与法侧重的是教师面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重复某些低水平的行为时,可以直接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与幼儿近距离对话,并引导游戏的走向,推动幼儿更深入地开展游戏。

【案例描述】

“帐篷游戏”开始了,金金和小伙伴们一起从材料区找来了四根木棍,尝试着把木棍固定在草地上。金金让伊伊竖起四根棍子,自己蹲下来,试图把四根棍子的支点固定好。接着,金金找来了麻绳,尝试把四根棍子上方靠在一起并绑住。由于棍子数量多,绑绳子这个环节大约进行了八分钟,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金金略显失望,说道:“我们去玩别的吧!”此时,A教师走了过来,说:“我也要玩!”金金立即向A教师求助,A教师说:“用三根棍子来试一试?”很快,孩子们用三根棍子架好了帐篷的框架,并用缠绕法把帐篷固定住,金金和伊伊高兴地拍起手来,还在帐篷里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

案例中,教师以一句“我也要玩”直接参与了游戏,与幼儿展开了对话。过程中,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互动,并在共同游戏中巧妙地借助语言推动幼儿更深入地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从而迈向更高的游戏水平。

(三)“旁敲侧击”法

运用“旁敲侧击”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深度理解。实施该策略时,教师会直接与幼儿展开深层次对话,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性行为进行提炼,鼓励幼儿进一步展开深度探索。游戏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都需要教师在与幼儿的深层对话中予以特别关注,由此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个体水平。“旁敲侧击”的对话方式能让教师摈弃主观的个人判断,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并尊重、支持幼儿的游戏表现和个体需求。

【案例描述】

近期,中一班的小贝迷上了开汽车的游戏,他在汽车城把汽车放在各条轨道上重复地开来开去。B教师通过观察后,也拿起汽车,一边和小贝一起玩,一边问:“小贝,你发现了什么吗?”小贝说道:“我发现汽车在越斜的轨道上,轮子就滚得越快!”B教师说道:“是吗,轨道不同,速度也不同吗?”小贝回应道:“是的,我还发现汽车在V字形的轨道上,有一个冲力,可以冲到对面的轨道上!”B教师说道:“哦,V字形的轨道很光滑,那是不是越光滑、越斜的轨道,汽车就跑得越快呢?”小贝回答:“应该是吧,我再去试试看!”……

对话过程中,教师经过三次“旁敲侧击”,深入了解了幼儿对“滚动”的认识与发现,并在游戏中自然地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不断催生其新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一行为凸显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四)“无心插柳”法

“无心插柳”法指的是教师退至幕后,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瓶颈进行预判。在该对话策略下,教师会提供能包含同一游戏多级游戏水平、多种游戏玩法的图片、积木等材料,借助环境来实现与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隐性对话。幼儿在与环境互动时常常会遇到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关注并进行指导,便会导致游戏的中断。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多元丰富的环境,准备多种材料,促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对话效果。

【案例描述】

建构区里来了耐夫、子涵、金宇等6位小朋友,他们商量着要搭建一座高楼。搭到第三层楼的时候,积木倒了,耐夫和子涵捡起木条继续搭建。重新搭到第三层的时候,耐夫放慢动作,小心地放上一块木条。然而,积木还是倒了。耐夫、子涵和金宇开始随意敲打、抛接木条。这时,一根木条正好滚到了建构区的提示图谱边,耐夫捡起木条时发现了墙面上的图示。他看看图示大叫起来:“我知道怎么搭啦!”其他几个孩子也迅速跑了过来,一起看图示。他们一边看还一边讨论:“我们要把大的积木放在下面,这样才不会倒塌!”“弯弯的积木不能放下面!”……几个孩子重新开始搭建高楼,这一回他们成功搭到了第三层、第四层。

由此可见,在每次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的关注点、问题聚焦点等进行分析思考,预先有目的地在游戏环境中创设一些符号、示意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环境的“对话”自主解决游戏困难。案例中,耐夫和同伴一开始由于缺乏搭高楼的经验,导致了高楼多次倒塌,而游戏环境中的图示和符号使其重拾信心,并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成功搭起高楼。这种看似“无心插柳”的隐性“对话”环境给予了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让幼儿学会了通过与“环境”的对话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极大地推进了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发展。

(五)亮点点评法

“亮点点评”对话策略侧重的是教师在不同游戏环节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游戏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的是适宜的评价时间与评价方式。游戏评价时间可以是“前置评价”和“过程中评价”,也可以是“游戏后评价”。每一个时间段所进行的评价,其指向的要点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前置评价一般在游戏开始前实施,可以援引上一次的游戲情况进行评价。过程中评价可以更多地指向个体评价,进行该评价时,教师需要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来观察幼儿,在适宜的时机进行即时性评价。但过程中的评价要注意遵循“不干扰幼儿游戏进程”的原则,尽可能不做不必要的评价。游戏后评价指的是在游戏结束后实施的评价,更多的是面向集体性的评价。经过长期观察对比,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以评价为目的的对话方式。

以游戏过程为线索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自述或教师讲述的方式再现游戏过程,通过同伴交流评价或教师直接评价的方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以游戏结果为线索的事后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保留此游戏的现场情景或相关实物,也可以用照片和视频等素材为依据,进行评价。

以“情感分享”为线索的评价。教师可提取游戏过程中幼儿感受最深刻的事件来分享,进而引发拥有相同游戏感受的幼儿就其游戏经验进行交流。此种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及时捕捉幼儿表述成功或失败的转折点,因势利导,对幼儿在游戏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提炼升华,通过互助分享,弥补幼儿欠缺的经验。

以激励下一次游戏推进为线索的评价。教师可以以发散性问题促进幼儿自主讨论,从而逐渐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提问,尽可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教师还要注意不同的游戏场景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侧重点,如建构游戏可关注幼儿的建构技能、创造性思维、交往情况等;表演游戏应关注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角色游戏应关注幼儿模仿、以物代物、重复、创造等行为。此外,面向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面对有不寻常行为表现的幼儿,教师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允许幼儿有更多样化的表现。

自主游戏中的师幼对话策略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理解游戏的内涵,把握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还要求教师要树立起平等的师幼观,让彼此尊重和教学相长的对话精神融入游戏活动,推动幼儿全面成长。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研究室 310003)

猜你喜欢

自主游戏对话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