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沙构游戏的背景理念与主题操作

2019-03-20朱晓斌贡德英蔡飞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玩沙学前儿童

朱晓斌 贡德英 蔡飞

【摘   要】沙构游戏(Sand constructional play)是一种适应广泛的表达性建构游戏。在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中,儿童借助具有投射性特征的沙子、水、沙具和沙池等材料,动态地发现和探索内在自我,从而拓展人际关系。教师必须关注现存的玩沙游戏中的问题,设计能充分发挥沙构游戏优势和实践价值的游戏内容。此外,教师还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操作过程。游戏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并及时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价。由此真正发挥沙构游戏的作用,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玩沙;沙构游戏;社会交往

一、沙构游戏的理论背景与意义

(一)幼儿游戏概述及现有问题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游戏是学龄前儿童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来源,游戏能够反映、巩固并促进儿童的发展。陈鹤琴先生也提出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的观点。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作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的基本理念。但是对很多幼儿教师来说,游戏往往变成了“基本教学形式”,日常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披着游戏“外衣”的教学活动。出现這一误区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只运用了游戏的手段,而忽略了游戏的本质。

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来自本能的活动。”幼儿的游戏具有自发性、自主性的特点。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是能够为他们带来愉悦体验的活动;而对教师而言,游戏应该是“非功利”的,而不是需要通过“设计”才能实现的教学活动。

(二)玩沙游戏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玩沙游戏是指儿童借助玩沙的工具或材料,对沙子进行操作的游戏活动。幼儿园玩沙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玩沙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学习行为的发生。在目前的幼儿游戏中,玩沙游戏无疑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众多研究与实践均证明,玩沙游戏中的动作练习、材料建构、同伴互动等行为,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界对玩沙游戏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玩沙游戏也逐渐暴露出一定局限与问题。有研究发现,幼儿园玩沙游戏更多是作为幼儿动作操练和情绪宣泄的渠道,幼儿的游戏缺乏创造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玩沙游戏中普遍存在教师对游戏不够重视,忽视观察指导,游戏主题选择流于形式而缺乏内容,材料的投放随意而缺乏思考,忽视游戏的观察与评价等问题。

(三)沙构游戏的优势与意义

1.沙构游戏的定义

沙构游戏是一种主题导引下的表达性游戏。在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中,儿童运用沙和沙具等材料创建意象,促进自我的象征性表达和自我探索,从而拓展动态性人际关系,发展自我功能。

沙构游戏基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自由受保护的安全空间。该游戏通过投放种类丰富且数量适宜的复合结构材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玩沙游戏中的不足之处。

2.沙构游戏的优势

(1)“游戏化”的操作

沙构游戏通过对具象材料进行游戏化操作,对儿童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沙构游戏中,儿童的注意力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进而使其内心世界的表达有一个更为便捷的途径。此外,与绘画等活动不同,沙具本质上就是儿童的玩具。儿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需要具备任何技能,只要发挥其游戏天性即可,因此沙构游戏可操作性较强。

(2)“非言语”的沟通

不可否认,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水平较低,在其他游戏中容易在沟通交流方面受到限制。而沙构游戏“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强调无意识层面的表达,打破了言语的局限性。因此沙构游戏十分适合学前儿童进行情绪、个体需要等内在心理状态的表达,帮助儿童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3)“自由创造”的形式

沙构游戏所营造的自由包容的氛围,有助于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正如卡尔夫所强调的,要尽量为儿童营造一种“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进而保证其创作过程的自主性和流畅性。在这样的氛围下,儿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自由地表达内在的自我和情绪感受。

3.沙构游戏的实践意义

(1)缓解入园焦虑:通过沙构游戏,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有效的释放和表达情绪的途径。幼儿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宣泄焦虑,还可以对自己的认知进行重构,从而促进自我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2)改善适应困难:沙构游戏能让幼儿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人际交往方式,让幼儿逐渐掌握协商、分享、谦让等社会交往能力。

(3)训练注意力:幼儿对玩沙有极高的兴趣,沙子具有可触、可塑与可移动的特性,能够通过触觉作用于幼儿的大脑神经。同时,由于沙盘是一个有边界的空间,幼儿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游戏,可以使自身的注意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沙构游戏的理念与基本设置

(一)沙构游戏的基本理念

沙构游戏可以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沙子、沙具、沙池”等材料来发挥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从而实现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效果。洛温菲尔德提出,儿童通过游戏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必须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游戏。沙构游戏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保证自由,非语言的支持陪伴带来保护。幼儿的心灵就在自由与保护共同营造的安全感中得到滋养。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感是每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在沙构游戏中,安全感至关重要,因为安全感会让幼儿感到放松与自在,这是表达和沟通的前提;安全感带来的接纳与信任为关系的建立提供可能性;安全感会让幼儿呈现出最自然的本我状态,这是观察、评价的准确性的保证。

(二)沙构游戏的基本设置

1.沙与水

沙子与游戏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儿童与成人对玩沙都有一种来自无意识的喜爱。沙子是沙构游戏中最灵动也是最基本的材料,沙子可以被抚平、挖掘、塑形、推拉、抛撒,其流动性和可塑性为沙构游戏带来无限的可能。通过对沙子的操作运用,沙构游戏呈现出一个个奇妙的心理世界,即所谓的“一沙,一世界”。通过玩沙,幼儿运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练习各种动作技能,不断促进自我的精细动作、大肌肉动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此外,无论是在幼儿园中还是在生活中,沙和水常常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是充满魅力和极具变化的自然材料。在沙构游戏中加入水,会增加游戏的复杂性和趣味性,使游戏更加丰富和多变。

2.玩沙工具

调查发现,在传统玩沙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投放的辅助的玩沙工具数量较多,但种类较少,主要是容器类(如小桶、壶)、挖掘类(如铲子、铁锹)、模具类工具。这些简单的玩沙工具主要用于挖、埋、堆等简单的动作练习以及低层次的搭建物体游戏。

3.沙具

除了基本的玩沙工具,沙构游戏中投放的各种沙具对幼儿的发展也十分必要。比如卡通人物、动物、植物、造型模具等,这些不同种类的玩具能帮助幼儿拓展游戏,将创造性游戏引入沙池,从而提升游戏的质量。

沙具是沙构游戏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和象征性载体。游戏中提供的沙具种类、数量越多,儿童能选择和使用的“词汇”也越丰富,越具有创造性。丰富的沙具能让幼儿将内心的想象转化为外在的具体表现。幼儿通过选择和摆放沙具,使用象征性语言表达内在的心理世界,将无意识的自我有形化、直观化,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逐步实现人格的自我塑造。

教师提供各类不同的材料与沙具有助于幼儿对游戏有更丰富的体验。通过对游戏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根据幼儿的需求适时投放沙具及辅助性材料,既能满足幼儿的操作需求,又能不断挑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的持续发展服务。

三、沙构游戏的主题与基本操作

(一)沙构游戏的特点及设计依据

沙构游戏的特点有:社会性、成长性、主题性、创造性。社会性与成长性主要体现在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强调动态性的人际交往、自信成长,人格发展;沙构游戏的主题性表现在沙具的筛选、材料的选择上;沙构游戏的创造性体现在需要为幼儿营造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上。

沙构游戏主题的设计依据如下。

(1)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从游戏的本质出发。

(2)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目标为依据。

(3)整合幼儿园中主题活动与区角游戏的常见内容。

(4)主要侧重于幼儿人格成长与社会化发展,即社会领域的能力提升。

(二)沙构游戏的参考主题

沙构游戏的“主题”,不是为了主导游戏的发展,而是为了让游戏更为深入。选择开放式的主题,让幼儿有更多想象的空间,游戏水平才能从简单的模仿发展为深入的创造性游戏。

(三)沙构游戏基本操作

1.沙构游戏的操作过程

(1)游戏导入,规则介绍,自由分组:教师使用情景式的语言导入游戏,并讨论与确定游戏规则,后由幼儿自主选择分组。

(2)构建“沙世界”:幼儿自主合作完成玩具的选择、摆放及“沙世界”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行为和反应,对出现的争抢等行为要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3)参观与分享:作品基本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邀请其他组的幼儿参观和分享感受。参观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协商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调整。

(4)拆除与还原:教师带领幼儿合作将工具和玩具清洗并擺回原处,提醒幼儿为自己和伙伴清理干净身上的沙子,再回教室洗手。

2.沙构游戏的时间安排

Christie,Johnse和Peckover(1988)的研究结果显示: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深入程度和内在品质。在经历较长的时间后(30分钟左右),幼儿才会进行认知层次较高的游戏形式;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幼儿进行的主要是水平较低的游戏形式;游戏进行30分钟之后,复杂和高级的游戏将成为幼儿玩沙游戏的主要形式。但是,如果游戏时间过长,幼儿容易进入认知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教师在进行沙构游戏时,要根据幼儿情况,安排适宜的游戏时间(30-50分钟)。

四、沙构游戏的观察记录与评价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与要点

幼儿园活动与小学教学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学前阶段,教师对游戏的专业化指导是以观察为基础的,观察是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提供支持的主要依据。缺乏有效的观察,教师无法对幼儿的可塑性及幼儿发展的多样性进行指导。

通过观察儿童在沙构游戏中的行为反应,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情感与需求以及儿童的发展水平,从而及时对游戏进行指导,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沙构游戏的观察及记录主要针对的是幼儿在游戏中社会领域的相关行为。观察的内容和要点可以参考相应主题的游戏目标和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观察的要点有游戏的主动性,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同伴之间的关系、规则意识、主动性、合作分享等。

(二)评价的意义与要点

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指出,评价是作出各种影响幼儿发展的教育决策的基础。因此,客观准确的评价对沙构游戏的开展以及幼儿活动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沙构游戏进行客观评价,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游戏发展水平,并结合《指南》中社会领域相关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张红霞.幼儿园玩沙游戏:问题及发展趋势[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5).

[4]程玲.幼儿园自主性玩沙游戏中的问题与指导策略[J].早期教育,2014(6).

[5]章兰,何丽娟.幼儿园玩沙活动的价值及其开展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6).

(杭州师范大学 311121)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玩沙学前儿童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联想:明天去哪玩
趣拍沙滩照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