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城》里的写“意”与传“神”

2019-03-20夏智

关键词:文本解读边城意象

夏智

编者按:在“轻负担,高质量”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研组逐步形成了“厚实学养,注重引导,涵泳精思,以写促读”的教研特色。本期刊登教研组三位老师的论文,三位老师分别来自不同的校区,其中有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也有入职才两三年的青年教师,希望能以此较为全面地展现教研组的特色。

摘   要:《边城》是一篇小说,也是一首充满意象美的古典诗。无论是“水”“虎耳草”,还是“大鱼”“渡船”与“鸭子”“碾坊”,都是一种“意象”。照“意象”思索,可以理解边城人民淳朴善良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作者如“水”般隐伏的悲痛。

关键词:《边城》;文本解读;意象

《边城》,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我宁愿把它看作是一首诗,一首古典诗,一首充满意象美的古典诗。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这是沈从文先生的遗作《抽象的抒情》当中的一句话,现在也应该算是沈先生的墓志铭。这个“人”是谁?是沈先生,是每一个独立的我,还是我们?是的,当然是,但我以为,在《边城》里,我们不妨从书中的种种意象中找到这样一个“我”。

《边城》开篇即是水,结尾在水边,中间也写了各式各样的水,用水来推动情节,用水来写人。凡此种种,边城几乎是一个关于“水”的世界。

沈先生的“水”首先是安静、清澈、明白的纯净水。

写翠翠守着的那一条溪水,是“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写白水的上游之水,果如其名:“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这样一条溪水或河水,延绵悠长,曲折清明,鱼虾自由,溪水自然,倒映的是边城小民温和安静的人性之美:他们与世无争,不争不抢;即使“争抢”,也十分讲究秩序,如溪水般随物赋形,静静流淌。识水之初,边城人的那份自由宁静就这样在读者心中流淌了。

沈先生还有一种水,朦胧缥缈,美丽空幻:

? 雨落个不止,溪面一起烟。

? 龙船这时节已下河了,细雨还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

? 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这样的水,饱含的是爱情的美丽,也传达了翠翠的哀愁,预示的也是边城爱情的聚散不定,也蕴含了沈先生隐伏的痛。

然而,沈先生的“水”绝不仅仅是温柔的少女,它还是摧毁一切的暴君。

写酉水涨了春水,“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这不仅给边城人带来了热闹的端午节,而且“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

写翠翠的母亲,这一位善良勇敢的摆渡人的女儿,是“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的;写天保大老是在“驾油船下辰州,运气不好,掉到茨滩淹坏”的;写祖父,这个老年人是“在雷雨将息时”死去的;也就在这一场雷雨洪水中,白塔轰然倒塌了,“屋旁菜园地已为山水冲乱了,菜秧皆掩在粗砂泥里了,过渡的那一条横溪牵定的缆绳,也被水淹没了,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见了”。

这样的水,是破坏之水。破坏的是边城人民现有的生活,破坏的也是边城人民自古以来的秩序。这样的水,是净化之水,净化一切,荡涤一切,自动将边城秩序之外的不安定因素统统洗刷。这样的水,也是重建之水,重建了白塔,重建了边城固有的秩序。这样的水,是宿命之水。边城人民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破坏、净化、重建的宿命中绵亘至今,并且将永远以“边城”的形象建造在读者的心中。

虎耳草

《边城》中写到虎耳草的地方总共有四处。

第一处是祖父说起“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之事时,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虎耳草一出现就自带了祖传的爱情光环。想必翠翠母亲和父亲的定情花也是虎耳草。而“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已极熟习的肥大虎耳草,为什么以前“崖壁三五丈高,平時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这是不是意味着虎耳草的出现就是爱情的初萌?

第二处则是傩送唱了一整晚的歌后,翠翠说:“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可是遗憾的是,翠翠虽然“得到了虎耳草”,却“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这是不是意味着翠翠的情窦初开,朦胧羞涩?翠翠虽然从美妙的歌声中体会到了“梦的真有趣”,唤醒了爱情,但是并不清楚,谁才是那唱歌的人。

接下来爱情就变得越来越明朗了。第十五章,祖父开始故意把“唱歌”“摘虎耳草”当作笑话说。当祖父唱了十个“那晚上听来的歌”时,翠翠自言自语“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很明显,这个“又”字意味深长啊。可以这么说,这里的翠翠已经非常清晰地懂得了梦里的虎耳草就是爱情。尤其是第十七章的末尾,老船夫问翠翠得了多少鞭笋,翠翠居然倒出了“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翠翠因此两颊绯红地跑了。此处的虎耳草已经真真切切地出现,不再是存活在梦中。由此可见,翠翠对爱情的憧憬就已经不再朦胧,她终于明确了自己的意中人了。从这一章以后,《边城》里再也没有虎耳草出现。因为爱情的朦胧优美阶段已经过去,婚姻的现实残酷即将登台。

虎耳草从缥缈不定的歌声中来,从上一代的故事中来,从虚幻的梦中而来,一步步走进现实,变为“渡船”和“碾坊”的世俗之争。为什么沈先生要选择虎耳草来表达爱情?难道,在沈先生看来,虎耳草的花语是“朦胧美好却不真切”吗?

大鱼、渡船与鸭子、碾坊

如果说“虎耳草”代表美好缥缈的爱情,那么,那条会咬人的“大鱼”和那只不被人稀罕的“鸭子”就是现实版惨烈的爱情。

“大鱼”第一次出现是在傩送和翠翠“不骂不相识”之时,好心的傩送被因等爷爷而焦急的翠翠所误会,翠翠以为受了欺侮,就轻轻地说:“背时砍脑壳的!”然后傩送则带笑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翠翠和傩送的话语前,沈先生都用的是“說”,而不是“骂”字,这无疑是为了降低姑娘小伙子的“吵架”的特质,也是为了提高姑娘小伙子的“打情骂俏”的特点的。这种陌生人第一次见面“不打不相识”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是极容易引起两情相悦的。

“大鱼咬你”的最大功能还是起连接人物关系的作用。此后,第五章“喽啰”传话:“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第六章祖父调侃:“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再到第九章祖父又笑着说:“翠翠,你不记得你前年在大河边时,有个人说要让大鱼咬你吗?”连续三次,有意无意地提起“大鱼咬你”这个细节,强化了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发展过程,说明两个人的爱情发展其实是层层递进的。最好的见证就是每一次翠翠听到“大鱼咬你”的时候的不同反应。“喽啰”传话时,翠翠只是“抿起嘴唇笑着”。等到祖父“提起旧事”时,翠翠则“嗤的笑了”。再到“那人要我们两人去看船,你去不去?”之时,祖父口中“让大鱼咬你”的故事,在翠翠心里是“明白”了,只不过“仍然装不明白”而已。

故事读到这里,无论如何都明白这“大鱼咬你”的故事是独独属于傩送和翠翠的。至于天保和翠翠的爱情故事则是用那只“大肥鸭”来完成的。并且,这“大肥鸭”和“大鱼”,双线并行,却相爱相杀!当“大鱼咬人”的故事还没有“浮出水面”时,“肥鸭”的意象就先一步出现,边城人民在端午节就有“捉鸭子”的习俗。而且,沈先生估计怕我们看不懂,还特意地让一个“船上人”来点拨“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有意思的是,这个捉鸭子的人是傩送,而不是天保。但送鸭子的则是天保。然而,遗憾的是,天保送了鸭子,翠翠却“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当祖父再三提到天保送的鸭子时,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相比后面听到祖父“提起旧事”就“嗤”地笑起来,这只“鸭子”的命运自然就已经被注定了。这样看来,似乎“鸭子”不如“大鱼”。其实不然,沈先生笔下的鸭子并没有罪过。“鸭子”一样可以成为翠翠的思念,只不过寄托不同而已。文中有两个地方明确地告诉我们,傩送和天保的比赛并不能仅仅看作是“大鱼”和“肥鸭”的竞争。第七章“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时,祖父问:“翠翠,想什么?”翠翠是“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的说:‘在看水鸭子打架!”显然,这里的“水鸭子打架”就是天保的幻化。在第十章,祖父也亲自出场点拨了,“二老捉得鸭子,一定又会送给我们的”。这应该也是暗示,“肥鸭”并没有输给了“大鱼”。

那么,为什么最后是“大鱼”胜出呢?仔细想想,我以为,最大的问题是,“大鱼咬你”的故事是傩送亲自送出的,而天保的“肥鸭”是由祖父转送的。这里就有了天壤之别,也暗示了后文的“马路”和“车路”不同的结果。倘若我们只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大鱼”已经胜出“肥鸭”,“马路”已经赢了“车路”。如果还要再叠加一组意象,意味着爱情的“渡船”也已经赢了意味着现实的“碾坊”。所以,可以推知,沈先生根本就不是给我们讲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来温暖我们,恰恰相反,后面加入了白热化的“渡船”和“碾坊”之争,就是告诉我们,既使人性之美好一如边城人民,爱情也一样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往往以为,世上没有爱情的原因是人性的恶劣。其实,沈先生只是告诉我们,爱情之所以不存于世间,只是天性与现实不相容而已!

意象即灵魂

《边城》里出现的每一个“象”都是一个“意象”。翠翠和傩送,天保和顺顺,祖父和老军,再到机灵、乖巧、聪慧的黄狗,坍塌和重建的白塔,甚至是纯朴的水手与妓女,无一不是“意象”。这些“意象”饱含着“美好”和“丑陋”、“坚硬”和“柔软”的对立统一。“翠翠”“傩送”“天保”“明净的溪水”“矗立的白塔”“富有灵性的黄狗”以及溪面上升腾起来的烟雾和天边桃花色的薄云,这一类意象给我们营造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好图景。而雷电、暴雨、洪水、中寨人以及十七刀的故事则构成了另一类的意象:血腥、暴力、原始,冲垮一切。这一类意象代表了美好的另一面。两类意象就像阴阳太极,互相交错,相互渗透,谁也不能最终胜出。傩送眼看收获爱情,却马上失去了兄长。而兄长的去世,则意味着爱情不容于世。可是,沈先生也不允许现实就这样压迫世人,一句“也许‘明天回来!”则又重新点燃每一个有梦的年轻人!

不管是哪一种“象”,都是沈先生的“意象”。照“意象”思索,则可以理解边城人民淳朴善良的爱情,也可以理解沈先生如“水”般隐伏的悲痛。《边城》就是一首古典诗:照“意象”思考,可以读懂边城;照“意象”思考,可以理解“我”;照“意象”思考,可以触摸先生之灵魂。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边城意象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