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20丁细平
丁细平
【摘要】 本文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为例,阐述了高三一轮复习中将零散知识体系化的策略:运用思维导图将核心概念通过一定形式构建,将零散知识联成体系;通过思维串联,理清解题思路,让学生有章法可循。通过概念模型的构建,抓牢主干知识,进一步夯实知识体系。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核心概念 体系化 问题串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94-02
高三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虽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比较全面,但对于一些综合性较高的问题往往得分率不高。另外在考场上对于某个问题怎么也想不起来,越集中精力想,它就藏得越深,考完了,你放松了大脑,它就冒出来了。这些都是因为学生记忆掌握的内容很多,而知识往往又是零散的,当要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显得能力欠缺。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即核心概念模型,将原来零散的知识归纳起来,构成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对繁杂内容进行分类组合,并将内容保持在一页纸上。可以有效地进行思维和记忆,也容易激发再次自发回想的可能性。
人脑思维是多面的,发散性的。当你制作好一张思维导图之后,主干会延伸出来成为次一级的枝干,鼓励为新枝干发展更多的内容。同样因为思维导图的内容都是相联系的,它能帮助大脑通过联想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想象。我们为整节内容构建思维导图拓展成了各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而每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都成了本节的基础。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尝试构建每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最终添加到本节内容的总思维导图中。而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的构建,教师可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而问题串的设计应注重过程性及系统性。如对于假说演绎法的思维导图构建。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假说演绎法包括哪些步骤?②在豌豆杂交实验一中每个步骤所对应的内容是什么?③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初步构建出对应的思维导图,再进行组间汇报、修改、分析。构建成比较理想的知识点思维导图。
有了这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学生能轻松解决此类知识点的题型,如:
例题1.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到的现象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之比接近3∶1
B.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型之比接近1∶1
D.得出的结论是: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如对于知识点“鉴定某种性状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可设计出如下问题串:①某一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动物,如何鉴别其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②如果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有无更简便的方法?③对结果的分析方法是否相似?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讨论、分析。构建成比较理想思维导图。
如此引导学生一步步为本节总思维导图的枝干添加内容以充实,一步步拓展,将内容细化,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出知识清单类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提供很多的分类组合方式:颜色、形状、联系、结构、字体大小等,以帮助学生将不同内容分类组合,并将内容保持在一张纸上,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同时容易理清思路,便于复习和回忆。既可用于某个知識点,或者某一小节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可用于章节知识梳理。
教师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的构建,形成有体系、有层次的知识框架,需要教师选取典型的生物知识,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反思,不断提高生物学知识的水平,体验其中所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最终形成以核心概念及学科统领为中心的基础知识。而思维导图是一种优越的体系构建方法,常用此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教师从知识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教师不必再烦恼如何让学生记忆大量具体琐碎的知识。当然该种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促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思维导图》东尼.博赞巴利.博赞.
[2]《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概念转变中的应用》王孟雨,生物学教学,2016,8.
[3]《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将零散知识体系化的构建策略》方旭燕,生物学教学,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