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习作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2019-03-20许镇华
许镇华
【摘 要】
素质教育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习作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目前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小学习作课堂教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习作教学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小学习作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小学习作 教学方法 创新策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但是从当前的小学生写作能力来看,整体写作水平不是很高,对写作也存在抵触甚至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有限,积累的素材很少,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新意,再加上年纪小,逻辑思维比较简单,语言的组织能力不足。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在习作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针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习作教学方法,研究习作教学创新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进而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一、小学生习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习作素材老旧化
在现阶段教育背景下,小学生习作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习作选材比较老旧,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比如写“父爱母爱” 就只能写照顾生病的孩子,写“友谊”就只能选“小木船的故事”,写“助人为乐”就只能选扶老奶奶过马路……其实,写作过程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情境再现的过程,也就是把自身想要表达的感情或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写作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把所思所想通过习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在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以室内教学为主,不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点滴经历,缺乏有效的引导,习作选取的素材自然也就难以新颖有趣了。
(二)习作模式单一化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很难形成独特新颖的写作思路。目前很多小学生是按照优秀习作的写作套路模仿着写作,甚至会直接抄写一些他们觉得优秀的句子。虽然能够使学生快速地写好一篇习作,但写作模式过于单一,过度重视技巧,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若不加以点拨指导,学生习作就会很容易出现模式化的问题,甚至养成模仿抄袭的不良习惯,进而形成单一、固化的写作模式。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习作语言空洞化
语言是人思维的外在表现,由于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语言积累方面有限,所以在写作时,常常是心里面想的表达不出来,语言空洞乏味。语言是文章之根本,只有那些有着灵动的、充满生命力的语言的文章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可是很多老师在批阅学生习作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只注重华丽、空洞辞藻的堆砌,故事情节不具体,人物形象描写刻画不到位,缺乏细节描写,没有自己独特、个性化的见解;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只有寥寥数语,从头到尾只是在记流水账,重点不突出,主题不明确,毫无生趣的语言使得文章干瘪无味。
二、原因解析和努力方向
学生的习作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在现阶段教育背景下,学生生活经历尚浅,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语言积累薄弱,再加上有些教师经验不足,或者只注重教学成果,过度强调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习作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在写作能力方面,有的学生热衷于抒情,有的学生擅长于写景,有的学生叙事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说理方面比較突出。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喜好,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写作,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指导正确的写作方法,鼓励他们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同时,对学生的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进行耐心细致的点评和分析,纠正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学生写作中的疑虑,进而提高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语文习作创新教学策略
(一)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
写作创造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他们生活中的美好印象记录在习作中,那么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一半了。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要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和生活,为学生创设富有小学生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例如写《一张相片》这一作文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相片,与老师同学分享相片背后的故事,谈谈自己当时拍照片的感受。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书写自己的照片故事,这样的作文课一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二)引导学生用心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习作中的所有素材都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勤于记录自己的心情或者天气,用写日记或者周记的方式,对生活中的人和物发表自己的观点。积累生活素材的途径很多,可以让小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探寻写作素材,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记录路上的见闻,不需要语言多么优美,也不需要文采多么出众,只要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就记录下来,回来后再整理成一篇游记。由于是亲自参与体验,在写作的时候,其感悟也非常深,所以写作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话要写进去。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越来越多,写起作文来就有内容可写了。
(三)增强习作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习作课堂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多媒体可以将静止的文字转变成优美的图片、绚丽的色彩和动态的画面,比静态的黑白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教学场景,转化习作教学中的抽象与枯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例如在写《一张相片》这一作文题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生动的课件,将学生们在六一儿童节、表彰会上、体育活动课中的照片动态地展现出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几张照片放大、定格、解说,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回忆照片中的故事,感受照片中的酸甜苦辣,使学生加深对写作场景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愉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
习作教学不能只注重技巧的讲解,还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书读得多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可以推荐合适的、优秀的课外读物,并在阅读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增长见识,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语言水平。教师在指导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注意: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在水平上可以选择比实际年龄稍高一些,这样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方式和知识积累的途径上给予正确的指引,特别注重提炼写作素材,感受语言艺术,并逐步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梳理作品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像力
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对写作非常有帮助,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创编故事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力,积极参与创编故事。笔者曾经指导学生进行过这样一个创编训练:“请你在‘小草、沙粒、水珠、大象、阳光、森林、月亮、小溪中任意选择三个词语创编一则故事,试着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内容完整,中心明确。”通过创编故事的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结 语】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相应的习作训练,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鼓励他们写出个性化的作品。教师也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策略,进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淑萍.试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
【2】刘惠敏.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3)
【3】张永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浅析【J】.黑龙江科学,2017(8)
【4】吴钦.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OL】.学周刊,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