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聚焦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019-03-20张丽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协作建构技能

张丽华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掌握操作技能并不是课程最终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共识。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却出现了“偏操作轻应用、只讲授不合作、有问题无过程”等问题,导致教学仍然陷在技能化泥潭中,未能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偏重操作训练走向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全过程正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计算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体验信息技术行业实践者真实的工作模式和思考方式。”透过真实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高中学生将会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自己接受的简单知识与技能,活用为实际可用的策略。特别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对已有知识概念进行重新深思和应用,在应用中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促进自身能力水平和思维层次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聚焦问题解决,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谈谈高中信息技術教学如何聚焦问题解决。

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来源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解决的很多都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问题,缺乏对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但真实情境问题才是信息技术问题解决的真正来源。在聚焦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发掘出真实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是因为,一方面,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使得学生能够像行业专家一样解决社会上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并能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迁移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中去。有了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学习经历,学生就不再仅仅面对良构问题,而是可以从事劣构问题和复杂问题解决,并且从真实问题解决中获得鲜活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真实问题情境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他们脱离为了外在的教师奖励(惩罚)或外在的教学要求而学习,能够亲身体会到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价值,亲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全过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真实情境是高中信息技术问题解决的来源,是教学的起点。

在真实问题情境挖掘方面,我立足从学生原有经验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中努力挖掘问题情境,如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防止污染问题等。例如,我曾经让学生设计和开发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程序。首先,先让学生明白变量就是某个空间位置的标识符,在日常管理中用标识符来表示空间位置的管理方法是经常用到的,给学生提供一个如下页表1所示的表格。学生看到这个表格就会知道这是三年来机房的使用情况。使用时,将某个空间用一号和二号分别表示某个空间位置,而学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着的,同一个机房,因为学年度不一样,使用机房的学生也不一样,新的班级学生进来,老的班级学生就要出去,这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经历过程:问题解决的精髓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反思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内化和迁移。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直接拿出解决方案而已,缺少了如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等过程。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关注学生经历完整问题解决过程。第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自身,不能由教师包办。第二,完整过程应该包括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进行反思的各个问题解决阶段,不能只关注个别阶段。完整经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感知、初步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养成素养。例如,我充分考虑到当前中国人体质发展特点,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本班BMI(即身体质量指数)的统计分析。在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经历了如表2所示的全过程。在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融入到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的过程中。

协作建构:问题解决的深化

问题解决不仅仅是依靠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教师要将问题置于复杂、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中,从学生原有起点出发,依靠学生协作来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内化知识概念,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分配学生协作学习中的角色。学生通过共享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信息,从而提出研究问题,经过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的协作知识建构,达到深层的知识建构。但是,协作问题解决时,要能够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各自的优缺点,不能流于形式。例如,在BMI等级分布统计分析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学生各司其职,能够根据每个人的优势合理地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软件界面设计,有的学生负责后台数据库设计,有的学生负责统筹考虑数据流向……每一个人都有着明确的任务,并在合作中体会着共同问题解决的快乐。在组间竞争驱动下,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小组内部会自觉进行分工合作,及时共享信息,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活动变得有活力,学生表现得更积极,更能够开拓思路,更愿意分享观点与展示自己的成果,参与程度更高。在协作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好脚手架,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提供相应帮助。

实现迁移:问题解决的升华

问题解决是一种学习的形式,重要的是实现学习结果的转化和迁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不但是内化了所学知识、技能和原理,还要关注于向新问题情境和深层知识建构的学习迁移。因此,学习迁移是问题解决的升华,也使得学生问题解决活动有了更高的心理归宿。“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将问题解决活动引向更高层次的追求,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设计生活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促进深层知识建构。教师要在教学中倡导将“学、做、创”作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层次。教师一方面要落实学与做,在笃实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提倡问题解决的创新拓展。学生借助创造性挑战任务考验知识、技能与思维的灵活应用,如让学生自行创意设计开发,自行列出任务进行挑战。这样的挑战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更高层次的学习迁移运用所带来的乐趣。例如,我让学生将BMI等级分布统计分析系统拓展到全学校学生,进而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创新应用。我鼓励学生就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度学习和迁移,从迁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

当然,从偏重讲练结合到注重问题解决,教师需要进一步体会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理念变化,真正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要关注其思维的养成,让学生时刻运用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信息技术思维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猜你喜欢

协作建构技能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拼技能,享丰收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