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2019-03-20王慧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王慧

【摘要】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化,素质化教育成为热词,这要求老师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自我特长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以及全面发展。高中化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我们都知道是要求学生掌握与高考相适应的知识,学会并理解应用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与高中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这样,只学到化学知识却没有学到化学素养对学生来说将是遗憾,对其大学的培养以及今后的发展也没有益处。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12-01

核心素养的独特之处在于要求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有益的知识素养和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素质的养成,社会责任的搭建,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能够健康地生活,在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实现综合性的提升,助力优秀人格的塑造。高中化学作为理科中偏难的学科,对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好化学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对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认识并能够合理解释,此外,学生必须严谨地使用化学语言来准确的表达化学现象。当然还有化学实验的掌握与实施,如此,在化学学习中,逐步养成学生宏观理念与微观辨析相结合的学习态度,能够用变化的、平衡的观点来看待问题,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

一、提高自学能力,激发潜能

将“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当中,要求教师不再成为教学主体,而要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高中化学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潜能也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学生,引导其自学。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与自愿成为国家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与初中化学贴近生活、简单易操作不同的是,高中化学只是更加晦涩难懂,实验操作更困难,化学方程式更复杂,理解起来有难度,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初学时感到迷茫甚至抵触,这就需要老师多多提供支持,给学生更多的自学空间。

1.从预习谈起

学习经历久了就会发现,预习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成败。而化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有好多的专业名词是在平时没有见过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将晦涩难懂的概念以前悟懂,将不会的部分选择记录,等待上课时老师的解答。如此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也有了提高。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随着新的课程改革逐渐落伍,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不再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角色转换,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要学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共振的教学平台。老师作为一个引路人,最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往哪里走而不是怎么走,当然也要在学生走错路的时候提醒纠正,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高中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帮助,许多化学理论的得出也需要在实验中加深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对化学的兴趣也能更加浓厚,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看待问题有了多角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节中,教师也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观察探索金属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高低等,认识并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映,通过观察与实验,让学生掌握金属钠的特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对于一些变量要控制好,让学生逐步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在以后的化学实验中能够正确应用。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呈现给学生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法及各种实验用具的使用方式,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神奇,体会化学反应式中所包含的平衡观念,进而实现思维方式的提升。

实验结束后,将学生的成果加以课堂展示和点评,要注意无论学生的实验成功与否,教师都要指出实验操作的优缺点,对于学生加以鼓励,客观公正的指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以为戒,争取下次做好。通过多次的实验经历,学生对于仪器的操作方法基本掌握,对实验室的注意事项也有全面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的模型观念,在此后的生活中也會形成任何一个真理都要经过实际的检验,进而证据观念逐步形成。

二、注重小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可见合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即便是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从古至今的教育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想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最好的办法就是合作学习,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化学实验操作难度大、复杂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把不同程度的学生放进一个小组,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日常学习中把问题放到小组中去讨论,改变成绩差点的学生不愿找老师帮忙的怪圈,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生态,实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因其学科特色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尤其是在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认识事物的角度、证据观念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要抓住机遇,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毕华林,万延岚.化学的魅力与化学教育的挑战[J].化学教学,2015,(5).

[2]任兆刚.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2014,(11).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