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整合性服务与资源共享研究
2019-03-20安蓓
安 蓓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项目建议书》即CALIS项目的实施逐步走向成功,目前已协助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完成从“一校一馆、自我保障”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模式向“联合协作、整体保障”模式的转变[1]。可见,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与共享是提高用户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无论是资源的汇集,还是服务模式的转变,都将推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灵活、便捷的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整合性服务与资源共享发展的意义
当前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用户的知识获取和服务意识随之增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求尤为突出。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科研阵地,汇集了宝贵的文献资源,同时也肩负着信息传递的使命。因此,积极推动整合性服务与资源共享势在必行。
第一,提高资源利用率。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资源,也是服务的根基。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学科研究底蕴深厚,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源和学术成果。在信息时代出版发行更为繁荣的今天,文献资源采购量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资源使用率不高的现实问题,这与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有着紧密的关联。当前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常态,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是网络时代的优势,用户习惯于使用手机查询、下载文献资源。这就导致图书馆很多文献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尚未被充分利用。而馆际之间虽有共享,如馆际互借,但用户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单纯依靠原先的资源共享服务机制难以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整合现有资源及服务,图书馆才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二,转变服务模式。网络环境下用户的阅读行为与诉求发生变化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对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把握不足,这也是图书馆资源采购、互动活动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容易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还会削弱用户对图书馆的关注度。整合性服务实质是从资源到服务方式的整体转变,是需要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服务诉求,将丰富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传递给用户,使用户加强和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从中得到收获,同时也更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第三,拓展服务功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内容已由原来显性的知识资源扩展到一切可用的资源,包括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用户提供的图书资源、数字化资源、移动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种形式的隐性资源。这不仅是对图书馆资源的丰富,更是服务功能的延伸,可以说图书馆之间共享的不只是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还包括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智慧资源。例如,参考咨询中不同的图书馆各有优势,各大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学科特色,这些都将促成图书馆资源共享水平质的飞跃,从最初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到服务资源共享,用户才能通过图书馆获得更加有效的服务[2]。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整合性服务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整合性服务的发展需要将资源和服务有机融合,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工具打造全新的服务平台,并深化用户需求研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作用。
第一,明确整合性服务的定位。资源是图书馆整合性服务发展的根基,但整合性服务的建设不只是以资源为依托,同时还需将馆藏建筑、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有机融合起来,关键是拉近用户与图书馆的距离,从多角度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作用。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学科馆员、读者活动组织等方面已经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整合性服务的发展应在现有资源优势基础上与自动化、智能化信息系统相结合,进一步梳理服务流程,使用户更多地获取资源和服务,实现服务诉求与各项资源的紧密对接。例如,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很多用户接触还非常有限,整合过程中就是要建立用户与学科馆员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学科服务带来的帮助。
第二,打造整合性服务平台。整合性服务的发展需要依托于专业的平台,在电子文献资源使用率显著提高的过程中,用户登录怎样的服务平台,直接影响到整合性服务推广的效果。以现有的用户信息使用行为作为出发点,社交软件中微信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微信平台的功能强大,不仅适合于个人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还可建立官方公众号,打造信息发布和参与互动的平台。这就为整合性服务平台的打造创造了条件。目前各大高校已陆续推出微信官方公众号,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微信号和登录号的关联,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识别,进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有的图书馆使用一卡通进行身份认证管理,将一卡通号和微信号关联,用户绑定微信公众号后,可随时关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并与图书馆展开互动交流,以利于图书馆随时收集用户需求,并做出反馈[3]。
第三,加强用户需求研究。图书馆整合性服务的发展目标是服务用户,在网络时代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特征尤为明显,这就需要图书馆在整合资源与服务时深入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例如,图书馆经常面临资源采购量和读者访问量之间的矛盾,还有图书馆和用户之间沟通的障碍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用户需求调研,进而借助整合性服务平台加以解决。图书馆明确用户对于文献资源的阅读需求后,可以在服务平台的信息推送中向用户提供服务指引,提高用户访问量;用户也能及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服务平台,便于图书馆员改进和创新服务。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深化
从整合到资源共享的延伸,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身整合性服务不断成熟,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综合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服务拓展,使各类用户借助图书馆平台,获取更加理想的资源与服务。所以资源共享需要在图书馆的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工作布局、管理模式、应用软件等方面统一进行总体规划和协作实施。今后图书馆应当加强特色资源建设,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模式,打造学科服务优势,使用户获得全新的服务体验。
第一,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每个图书馆都有其个性化资源,尽管在信息时代,采用联合采购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成本,使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但不同高校、科研单位、公共图书馆在多年的资源积淀过程中,已经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其中一些资源具有独特优势,也是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例如,古籍文献、地方文献,就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而且资源极为珍贵。再如现有的核心数据库资源已经实现较高的访问率,同时一些重要的数据库资源尚未被用户广泛知晓。所以,资源共享的发展需要凝聚各单位的特色资源,借助资源共享平台,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资源分布,提高特色资源的访问率。
第二,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目前图书馆在服务整合及资源共享过程中仍然存在应用系统较多、功能各异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与合作单位之间资源的共享需要顺应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用简单、高效、便捷的服务界面赢得用户的认可。例如,传统的图书馆门户网站是信息推送、宣传的主要途径,但网络环境下用户使用手机终端是阅读常态,图书馆在推进资源共享时就要考虑怎样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采用身份识别加微信绑定的方式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认可,更重要的是这种资源共享模式也赋予用户更多的身份,使用户从传统的资源获取者向资源获取者、资源提供者的双重身份转变,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及时提供重要信息。
第三,打造学科服务优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围绕资源的借阅和使用,包括纸质文献的阅读还有电子文献的浏览下载。随着资源共享的推进,用户不仅能够借助终端设备阅读和下载本校的文献资源,还可了解合作单位的信息资源。因此,结合服务整合,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应当更加彰显学科服务优势。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资源已经能够获得相应的文献信息资源,这也是各大图书馆较为普遍的服务功能。而学科服务则具有更广的发展空间,且不同高校、科研单位等在多年的专业研究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学科馆员、参考咨询服务应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接,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4]。同时,图书馆应加强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建设,创新服务理念,使资源共享从传统的文献资源升华到全面的智慧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用户的阅读行为和诉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整合性服务的发展尤为迫切。高效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深入分析用户需求,积极与其他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单位等展开服务合作,从资源整合到服务深化,构建起信息时代的崭新平台,从而使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服务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