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优势探讨

2019-03-20李志鹏

贵州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贵阳市康养贵阳

李志鹏

(贵阳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贵阳 55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类健康问题目前已是当代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有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有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1]。林木作为森林环境的主体,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提供农副产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的森林环境有助于缓解疲劳、明目清神[2],森林小气候环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植物精气可杀菌、净化空气,空气负离子可降解有害气体、降尘、消毒,从而促进人体身心健康[3~4]。因此,森林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息息相关。森林康养是指依托优质的森林资源,将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养生、康复、疗养、休闲等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活动的统称[5]。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既增加林区群众的物质收入,又满足了社会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个以林业为主体的朝阳产业。

贵阳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景观优美,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著名的“避暑之都”,具有优质的森林资源优势。本文立足于贵阳市现有优势,通过分析国外和国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情况,指出贵阳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方向,为推动贵阳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森林康养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1.1 森林康养的概念

2015年四川省首次提出“森林康养”一词及其概念:“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湖南省提出森林康养概念[6]:“森林康养是把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卫健委、中药管理局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还有其它学者如刘朝望等[7]认为: 森林康养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资源,科学地发挥森林环境因子的康体保健功能; 结合森林观赏、静养、体验、娱乐、运动、饮食等,帮助到访者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增进(维持) 其身心健康。

1.2 国际森林康养发展情况

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1855年“自然健康疗法”在德国推行,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都市病”猖獗,困扰着政府和市民,于是“气候疗法”应运而生,翻开了疗养方式的新篇章;1982年,日本参照德国的做法和经验,分别引进了“森林疗法”“芬多精科学”,次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森林浴”;同年,韩国政府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开始重视自然康养林的价值并展开建设[8]。目前,森林康养正在德国、日本、英国、挪威、美国和韩国等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实践和发展。

1.3 国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晚,近年来,“森林康养”逐步成为社会热词。2010年,国家林业局通过林业国际合作,引进森林疗养先进理念,优先在北京市试点;2015年,首次“全国森林疗养国际理念推广大会” 在成都圆满举行;2016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依托森林公园开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2015年以来,四川、湖南、云南等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9]。贵州是两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正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推动森林康养健康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同发展。2019年,贵州省成为全国第一个经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家联合印发《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省份,现有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52个。

2 贵阳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必要性

2.1 发展森林康养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开展森林康养可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10]。森林释放的“植物精气”能安神镇静、增强体质;释放的植物杀菌素(芬多精)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11];释放的具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12]。随着我国民众亚健康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回归自然和健康疗养的愿望也日益迫切,森林康养将森林资源与人类健康结合起来,对提升国民健康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2.2 发展森林康养是省会城市的历史责任

森林康养产业是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也是深受公众青睐的健康产业和幸福产业[13]。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有责任当好贵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火车头,率先探索、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为市民提供生态福利的同时,为省内各市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探索和积累经验,为实现“将贵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目标夯实基础。

2.3 森林康养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

在社会人群亚健康比例不断增高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越发强烈的社会现状下,森林康养将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将传统旅游与疗养产业、文化产业、运动产业、养老产业等不同产业关联,势必成为市民追崇的新型旅游养生方式[14]。森林康养产业能快速实现集群化、基地化、规模化,培育出多功能的产业联合体,创造商业新模式,将成为贵阳市新的经济支柱产业。

2.4 森林康养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助力

森林康养基地须依托优质森林资源建设,优质森林资源周边往往存在村落,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可以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15]。基地周边农户有机会利用土地或宅基地入股获得基地经营收益;基地可就地招聘工人培训就业,使周边农户获得劳动收益;周边农户可利用基地的游客量,通过开设农家乐、私房菜馆、销售无公害农产品等途径获得经营收益。因此,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将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重要助力。

3 贵阳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

贵阳市具有优质的森林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厚实的康养载体、方便快捷的交通、集中的科教资源等优势,使贵阳成为不可多得的养生福地和疗养胜地,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不可复制的优势条件。

3.1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根据《贵阳市种子植物种质资源》,贵阳市共有种子植物203科984属3009种,木本植物123科437属1742种,有青岩油杉、贵州红山茶、黔灵山冬青等特有植物11种,有南方红豆杉、珙桐、小叶兜兰等珍稀植物103种。同时贵阳市有脊椎动物435种,其中兽类54种、鸟类261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16种、鱼类7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脊椎动物39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简称“三有”)的陆生脊椎动物233种。

3.2 优越的自然条件

贵阳市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绿带环绕,具有“六度”生态优势,使贵阳成为休闲旅游、度假养生的理想之地。一是维度:地处东经106℃,北纬26℃,特有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贵阳山青、水秀、石美、洞丽的高原自然风光,是旅游休闲胜地;二是高度:平均海拔高度1200m,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增进生命健康,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区大多数都集中在这个高度;三是温度:年平均气温15.3℃,夏季平均气温22.5℃,是人类体感最舒适的温度,有利于人体机能的良性运转和正常调节;四是湿度:年降水量1072.8mm,空气湿度长期保持80%左右,空气清新宜人;五是浓度:贵阳空气浓度可以概括为一高两低,负氧离子浓度高,PM2.5和紫外线辐射低,这对我们改善身体机能有显著作用;六是风度:贵阳的风清云淡、安定舒爽,夏季平均风速在每秒3m以下,给人带来清风抚面的舒适感。

3.3 厚实的康养载体

截止2018年,贵阳市已建成湿地公园29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示范性湿地公园4个;建有森林公园45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市级森林公园1个、“千园之城”市级示范性公园4个,贵阳市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贵阳市森林公园等3个“中国森林氧吧”;拥有国有林场10个,国有林场国土面积223.5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为1.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8.85%,为贵阳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厚实的载体。

3.4 集中的医疗、科研、教育资源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不仅要有良好的森林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更需要医疗资源、康养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支撑。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集中了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中医一附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丰富的医疗资源,贵州大学、贵州旅游学校、贵阳医学院等教育资源,林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丰富集中的医疗、教育、科研资源成为贵阳市开展森林康养与医疗机构合作、康养知识研究、康养技术培训和康养人才培养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和便利条件。

3.5 方便快捷的交通

便捷的交通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目前已开通贵阳至广州、香港、北京、昆明等主要城市的高铁线路,融入了全国主要经济区2~7小时经济圈,贵阳“全国铁路综合枢纽”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目前市内已形成“三环十六射”骨架公路网,县县通高速、乡镇通柏油路、乡村组组通。目前,从贵阳出发,1小时可抵达市域旅游景区;4小时可抵达省内主要旅游景区,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辐射的“市域1小时、省内4小时”的旅游经济圈。

4 贵阳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议

我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须从如何解决现存问题、重视康养市场、理清发展思路、解读相关政策、抢抓发展机遇、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布局产业、加强人才培训、制定保障政策等多方面发力,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优势、气候优势、交通优势等,将我市打造成集森林体验、养生疗养、休闲度假、山地运动、森林教育于一体的康养胜地。

4.1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始终把习主席的“两山”理论作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最高指导思想,绝对不以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掠夺式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在森林康养设施建设上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统筹考虑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康养利用方式和强度,实现生态得保护,康养得发展。

4.2 规划引领,规范发展

按照“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做到科学编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兼顾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因素,确保森林康养产业布局、产品开发、基地建设、康养小镇创建等有规可依,规范、有序发展。并建议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纳入贵阳市“十四五”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精心组织、精准实施。

4.3 试点带动,示范引领

建议选取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开展试点建设,按照区域特色建设符合标准、定位精准的特色试点基地。以吸引游客和留住游客为主要目标,建设以森林康养休闲游为主体的森林康养体验试点基地,开发以具有特色养生花卉,理疗香草、药食同源养生蔬菜、珍贵的林下山珍为主体的森林康养产品,打造独具风格的民宿“森林康养型小镇”,树立一批示范试点,引导带动其他森林康养基地规范发展。

4.4 部门联动,协同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政府部门重在指方向、出政策、定规划、立标准、搭平台、强监督,为森林康养发展创造良好的综合环境。鼓励和欢迎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进入,建设配套设施,提供相关服务,发展产业联盟。政府引导发改、财政、卫计、自然资源、旅游、农业、水利、交通、工商、教育及环保等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为协调部门利益,建议打破部门界限,设立协调机构,并在养老、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形成合力。

4.5 人才培养,支撑发展

一方面是要建立森林康养师培训制度,依托职业院校,建立森林康养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通过引入和科学设置课程,建立培训师资库,统一职业标准,逐步建立完善森林康养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和鼓励基地积极引进森林康养专业人才,选派骨干力量,参加相关森林康养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4.6 政策研究,保障发展

为了加快康养产业发展,建议创新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和完善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促进政策、用地政策、税费扶持政策、投资金融政策等措施,整合政策资源,建立健全有利于我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

4.7 利用互联网+,引领发展

打造“互联网+森林康养”宣传与推广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及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森林康养,总结、宣传、推广森林康养企业品牌、基地建设、创新模式和创新服务。建立森林康养大数据统计平台,实现主管部门、康养基地、经营主体、消费人群互联互通的信息。建立森林康养环境指标监测体系,将良好的生态指标数据化,及时展示森林康养效果并向目标人群推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云智慧森林康养。

猜你喜欢

贵阳市康养贵阳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