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技术及互联网+”的《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3-20郭启臣田东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市政工程教学资源

□郭启臣 李 钊 田东军

一、引言

BIM具有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可出图性、参数化性、一体化性、信息完备性等诸多特性。传统的《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是二维平面识图,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颠覆传统的《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授课模式。采用BIM技术可以构建出建筑物的3D模型,可以从内、外部各个角度和方向观察建筑物,可以观察建筑物任意剖、断面,可以生成二维图纸,还可以完成动画漫游,使得识图的学习更加直观,更加方便,更加有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速度的提高、教育规模的扩大等好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教育”是指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是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解决教育问题。互联网与课堂的融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BIM技术及互联网+”在课程改革中研究现状

杨宁等进行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思考与探索的研究。王永、王智博进行了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探究的研究。张雪、陈三波进行了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的研究。尚春静等进行了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张岩对“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进行了研究,从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李英杰在《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中,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办法。赵跃在《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互联网+”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张彤在《“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目前,没有将BIM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教学改革的研究。

三、《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传统的《市政工程识图》课程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手段主要是课堂板书和PPT等,考核方式主要以试卷为主。存在教学方法单一,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整合丰富教学资源的问题;存在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反应学生真实学习效果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专业、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BIM技术及互联网+”《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同一个专业或班级的同一门课程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一门课程不可能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因此要尝试进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取自教材。在“BIM技术及互联网+”的模式下,教学内容的来源则更加广泛。一是开展了人才需求分析和职业岗位调研,归纳了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和教学单元,形成新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将职业能力细化分解为知识点、技能点、经验点、态度点,形成职业能力分解表。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点、技能点、经验点、态度点归纳转换为教学内容。二是收集了网站、论坛、图片、视频、音频、微课、MOOC等优秀的网络资源,加以识别、分类、选取、归纳、整理,与教材一起重新构建全新的教学内容。建立了若干个基于市政工程专业桥梁、道路的BIM模型,利用BIM模型帮助学生进行识图,BIM模型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空间想象能力,锻炼识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巨大的信息传输要求的,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将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知识点和技能点录制相应数量的微课;建立BIM模型、试题库、图纸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最终,建立全基于“BIM技术及互联网+”《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具有很多优点。一是学习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平台学习。二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同学和教师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三是教学评价更加方便。学生、教师等人员可随时利用平台进行评价。四是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并且可以随时更新、补充。

(四)教学资源改革。除了传统的教材、图纸、PPT和实体模型,还采用以下方式丰富教学资源。采用了BIM技术、微信平台、QQ平台、邮箱、移动网络、论坛、博客、校园网等网络资源,以及PC机、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学习终端来丰富教育资源。可以获得图片、视频、音频、电子图纸、BIM模型、微课、MOOC等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改革。教学效果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完成,教学评价指的是运用一系列指标和手段,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本项目主要研究建立基于“BIM技术及互联网+”《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BIM技术及互联网+”《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组织形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评价时间:每个项目完成后;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主体:学生、教师。二是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组织形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评价时间:定期(期初、期中、期末)和不定期;评价方式:学生评价(可随时在网络上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评价主体:学生、教师、督导(含企业专家)、教务处。

四、结语

《市政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识图、制图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学校毕业生质量,提高学校影响力。学校毕业生质量的提高,可以让学校和企业能够更好的对接,可以有效节约企业对毕业生培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企业的成本节约具有良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市政工程教学资源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莲心宝宝有话说
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不平衡报价在市政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