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四季豆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2019-03-20王艳江海坤董言香王明霞贾利方凌俞飞飞严从生
王艳 江海坤 董言香 王明霞 贾利 方凌 俞飞飞 严从生
导读:安徽省大别山区生产的四季豆品质好、产量高,但受高温、多雨等影响,存在用工成本高、病害控制难、严重影响效益等问题,结合高山气候特点及生产实践,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播种密度、搭架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8个方面,提出了高山四季豆一年两茬栽培技术,效果良好。
高山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安徽省大别山区生态环境优越,具备独特的多样性局部小气候,适宜高山蔬菜生产,其产品具有明显的夏季补淡的市场优势。因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高山四季豆较低海拔地区生产的品质好、产量高。但由于高海拔山区雨水多、湿度大,普遍采用传统生产模式,在始收20天后,受高温、多雨、叶片密集、肥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管理上需要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追肥,用工成本大,且存在病害控制难、四季豆外观商品价值不高、严重影响效益等问题。笔者结合高山气候特点及生产实践,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播种密度、搭架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高山四季豆一年两茬栽培技术,已经在岳西、石台等高山蔬菜产区广泛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产地环境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在海拔400~800m的山区进行栽培,选择东南坡至南坡的坡向;海拔稍低的山地,选择坐北朝南背西的坡地。
2 品种选择
高山四季豆品种要选择蔓生型、早熟性好、连续结荚率高、商品性和丰产性优越、抗病性强的品种,早春茬适宜耐寒、红花白荚品种,如白龙架豆;秋茬适宜耐热的红花青荚品种,如浙芸3号,豆荚的长短、形状、色泽要适应市场需求。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6~8h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3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4 茬口安排
第一茬4月15日播种,6月中旬始收,7月底终收;第二茬7月15日沿前茬四季豆两株中间空挡播种,9月中旬始收,10月底采收结束。
5 整地施肥
及时清园深翻晒田。整地时667m2撒施生石灰50kg、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2000kg、充分腐熟的菜饼100kg,翻耕将土壤整细。畦面宽1m,沟宽30~40cm,沟深20~30cm。
6 播种密度和搭架方式
株行距45cm×100cm。沿每个播种穴旁插一根2m左右的竹竿,两墒中间用细绳把两根竹竿绑在一起,搭建成小拱棚式生长架。四季豆伸蔓后沿拱面牵引上架。
7 田间管理
及时引蔓、理蔓、摘心。当植株长到架顶前,将主蔓生长点摘除,促使中、上部的侧芽迅速生长结荚,提高产量,同时利于下部豆荚成熟,提早上市。
高山四季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掌握“花前少施,花后适施,荚期重施,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施肥原则。一般在苗期和抽蔓期各追肥1次,每667m2用45%硫酸钾型复合肥(17-8-20)10kg对水冲施。结荚期重施2~3次,每次每667m2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17-8-20)10kg左右,在根外10cm处或2穴间穴施。结合病虫防治,药液中加0.2%磷酸二氢钾液及钼肥进行喷雾,提高结荚率,防止早衰,促进高产。
四季豆水分管理应掌握“干花湿荚”的原则,结荚前一般土壤不干不浇水,开花结荚后,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8 病虫害防治
高山四季豆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锈病、根腐病、豆荚螟、蚜虫等。应注重统防统治,且以农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①农艺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及时清沟排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追肥,清除病残体;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等。
②物理防治 铺设地膜,悬挂黄蓝板、杀虫灯,搭设防虫网等。
③生物防治 使用性诱剂诱杀害虫,使用生物药剂防治,饲养天敌。
④化学防治 遵循“及早防治,统防统治”的原则。炭疽病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800倍混合液等;锈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0%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根腐病防治要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洗净后晾干播种,田间发现病株后立即用药,采用浇根法,可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琥珀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豆荚螟在花期防治,重点喷花穗及落地的花朵,可选用的药剂有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或0.6%灭虫灵(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等;蚜虫重点喷叶背、嫩茎、嫩芽头,常用的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用药间隔7~10天,连喷3~4次。药剂应交替使用。
9 采收
适宜采收标准是:豆荚的外表有光泽,种子尚未显露或略显露时,1~2天采收1次。外运前做好分级包装,高温季节长途运输采用冷藏车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