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

2019-03-20□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专业评价课程

□张 丹

2012年中国教育部提出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在众多教育强国中,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给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很大的启示。

一、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

1947年美国开设了第一门创新创业课《新创企业管理》[1]。目前,美国已经在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且已经到了高科技技术与商业相结合的阶段。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美国高校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也是中国高校最值得借鉴的地方。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获取创业机会的能力,识别风险的能力,寻找合作伙伴的能力,承担创业失败的勇气和责任,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等。三是美国高校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理念是相同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美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分年级和专业的,具体细分为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基础课程在大一开设,面向所有对创业生涯感兴趣的大学生,比如《管理与创业基础》;选修课程在高年级开设,专业不同,讲授的知识和技能的层次也不同。值得借鉴的是,课程还细分为一般领域和特殊领域,特殊领域讲授专门知识。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美国把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分为两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属于校内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又分为商学院课程和非商学院课程,商学院讲授的创新创业课程要多于非商学院。商学院和非商学院经常联合授课,将创新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能促进科技向商业的转化。第二课堂课程在课外完成。这些课程属于创新创业实践部分,包括创新创业协会,创新创业联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活动周,创业组织等。在学校和机构的鼓励下大学生每年还以考察、交流、竞赛、参观、讲座等方式丰富和实践他们的创新创业知识。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一些大学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讲授创业和新风险投资课;通过案例研究和分析、组织讲座的方法讲授创业营销课;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讲授零售经营管理课等。企业家进入课堂,学生、企业家和教师共同完成的体验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美国创新创业课堂上应用较广泛。教师团队一般由企业高管和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授组成。

(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美国全社会都十分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为保证质量,美国高校还建立校外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评价者由社会媒体、相关领域教育专家、本校毕业生、大学生家长构成,他们可以对课程设置、实施效果、社会影响、毕业生新创企业情况等诸多方面实施评价。校内外评价体系的联合使用,使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现状

2002年国内高校就已经试点实行创新创业教育了。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一般都隶属于教务处,并且开设了创业选修和必修课程。

(一)通识类创业课。通识类创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必须具备的技能(如读写能力、计算机能力等)以及能够帮助学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的、广泛的智力训练。中国大学都一般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通识类创业课。通识类创业课程教师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或职业经历,能够给学生专业的指导和意见。

(二)专业创业课程。中国高校也会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设置专业创业课程。目的是培养专业素质过硬、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需要把创业知识和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由于国内各大高校的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设置的创业课程科目也不同,很多高校专业方面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还处于初创阶段。

(三)创业实践课程。创业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创业实践的参与度和体验性,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中国国内的高校创新创业类活动课程学生的参与度正在逐年提高,并且很多高校将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活动课程所取得的成果纳入学分当中,可以帮助在校学生尽快完成必修的学分,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得相应的奖金和荣誉。

(四)隐性创业课程。隐性创业课程是在学校的政策制度、硬件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中的内隐性的、非正式的环境或课程。这些课程有内隐性和间接性的特点,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观[2]。高校校园内设立的实训基地、创意科技园、商业孵化器、创业优惠政策等都属于隐形创业课程。

三、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

(一)确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思想是行为的引导,高校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出现,必须先让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欲望和热情,所以创新创业的理念要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根据美国的经验中国高校可以在学生进入大学的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课程或讲座的形式,把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和个人品质中,把创新创业思想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的目标中。

(二)创建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目前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还不够完备,存在覆盖面窄、层次不够清晰等问题。借鉴美国经验,可以针对高校不同年级开设专业化更强的创业理论课程,逐步增设创业实践课程。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相似性、不专业、实践性不强的缺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应该包括创业思维、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验模拟课程、实训竞赛培训课程、创新创业金融和财务类课程等[3]。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具体化,学生们能够逐步地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知识和实践。

(四)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兼职教师。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虽然我国课堂授课方面已经增加了很多灵活先进的授课方式,同时把比赛、创业实习等融入到教学中。但是运用创业平台如创业科技园、商业孵化器等,使学生参与真实的创业活动或项目的机会还很有限。所以中国高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

(五)建立规范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系统。目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简单,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应创新创业课程的效果。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对课程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课程评价应包括学生需求、学时学分、授课内容和教材等是否合理。教师评价应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对学生的驾驭能力等。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参加比赛、创业、发明、获得奖励等。外部评价可借鉴美国经验,由政府、中介机构、学者等评价主体组成。

猜你喜欢

专业评价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