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纂《辽宁科技年鉴》的思考

2019-03-20□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版式年鉴供稿

□陈 卓

《辽宁科技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年鉴》编委会编纂的,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地方科技综合性年鉴。全书包含特载文献、宏观科技管理、科技大事记等12个类目以及附录、彩版宣传等栏目。《年鉴》的编写以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准则,从辽宁省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充分体现出辽宁特点,为社会各界了解辽宁科技提供了渠道。

一、年鉴的概况

(一)《辽宁科技年鉴》的作用。《辽宁科技年鉴》编委会编纂的地方科技综合性年鉴,以存史、资政、教化、服务社会为宗旨,客观记载年度全省重要科技活动与事项,是各级政府、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必备的资料性工具书,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辽宁省科技工作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貌的重要窗口。同时,年鉴作为辽宁省科技发展的历史文献,其编纂切实做到全面、真实、准确、客观、实用。对于延续性事项可以简明扼要地上溯其发端,对于部分重要资料的引用年限可以适当延伸。《2013辽宁科技年鉴》记载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全省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的情况;《2014辽宁科技年鉴》记载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全省科技工作和科技发展的情况。记载情况以此类推。自创办以来,《年鉴》为各界科技领域提供了权威的科技发展和科技政策信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了解辽宁省科技情况打开了一扇窗。《年鉴》一经出版,迅速发放省内相关单位,并积极与各个省市科研单位进行互换交流和学习,是辽宁科技对外宣传的重要“传播者”。

《辽宁科技年鉴》作为记录全省重要科技活动与事项的史料,有助于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了解和把握辽宁科技发展的动态与趋势。

(二)为全省科技宣传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辽宁科技年鉴》稿件的征集涉及150多个单位和部门,年鉴的发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扩大了辽宁科技工作发展的知名度,同时也被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有效提升了科技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为辽宁科技创新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成为对外宣传的有效媒介。

二、《辽宁科技年鉴》的创新点

(一)制定编纂流程。通过制定整套编撰流程提高编校质量。发征稿通知、收集稿件、整理稿件、三审完成后给作者返稿(征求意见稿)、送印刷厂、排版,送出版社、一稿返回、三审三校一通览、送科技厅定稿、排版印刷。

(二)加强沟通与联系。对于稿件中存在的征集跨年度时间太长,有些当年负责的人员存在退休,难以及时沟通解决等问题,编辑部都会通过网络逐一进行查询,查询后再与供稿人单位联系,核实、询问查询结果正确与否。例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选介部分中,企业的稿件中包含了很多技术性术语及参数,这无疑给编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企业对于编辑部发去的征稿通知常常表示很难达到写作要求。为了摆脱这种局面,编辑们经常根据项目名称上网查资料,不厌其烦地向供稿人请教,大多数的项目延展性都很长,甚至追溯到了20多年前,这就需要对项目有很深的了解,了解研发的始末,知道进展的情况。所以,编辑经常在了解项目情况之后按照年鉴要求的格式写好例文发给供稿人参考,对于年鉴中常见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逐一克服供稿难、质量差等困难。

(三)编辑部定期举办培训。编辑部专门邀请东北大学的主编给大家上课。编辑部人员也会不定期逐一轮流查阅资料并给大家上课,提高编辑水平和质量。尤其在视频教学畅行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让编辑经常参与一些视频培训课程,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丰富自己的编辑经验。

(四)开展互换与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加强各省市之间年鉴编辑人员的沟通和联系,每年编辑部都开展年鉴资料互换工作,积极与兄弟省市交流互换,相互学习,及时给各地年鉴主管部门发去《关于开展年鉴资料互换工作的函》,希望相关单位寄送科技年鉴及相关资料给编辑部,以便存阅学习。

三、编纂要求及流程

(一)列出编写纲要。《辽宁科技年鉴》面向各市科技局、各省级以上高新区管委会、各科技特色产业集群、省直有关部门科技处、各高等院校、各中直及省属科研院所科研处、厅机关各处室、部分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及其他有关单位广泛征集稿件,发去征稿通知,为了让供稿人更加详细了解到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编辑部特别列出了编写纲要。

(二)对稿件提出要求,保质保量。来稿要求内容真实、文字简洁、数据准确。各供稿单位及撰稿人可以在组稿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设置条目,以突显其科技工作的特色。其中反映重大科技事件及活动的稿件,需同时提供高质量的(不小于3MB)JPG格式的图片。文稿采用叙事文体、条目化格式、第三人称记述。文中涉及单位、文件、会议、项目等要用全称。

(三)填写报送文稿审核表。报送稿件同时附有《辽宁科技年鉴》文稿审核表附件1和2。要求供稿人务必填写文稿审核表,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内容审查、保密审查且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同稿件以及稿件电子版一并报送年鉴编辑部。

(四)年鉴的校对工作。年鉴的校对是编纂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编辑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以印刷厂毛校后的校样与原稿对照进行校对。必要时还会增加一两个校次。校对主要分为:改正校样上的错字、缺字、接排、字体、字号、符号等错误;检查版式的标题、图题等是否偏斜,页码是否连贯等;校样中插图、表格等是否美观和恰当。终校要求由主编通读,解决漏改问题。

(五)统一稿件报送要求。为便于整理与编辑,编辑部专门为编辑制定了严格、统一的详细科技年鉴格式报送要求。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原稿的收集:新建文件夹,取名“序号+年度+章节名+(原稿)”;编排文档,将原稿文章(WOED文档)按照年鉴最终排版顺序进行编号,取名“序号.+年度+文章标题(原稿)”;二是一校工作:编辑文档,校对完一篇稿,需在文档名后加上一校人姓名,取名为“序号.+年度+章节名+(一校人名);建立文件夹后报送。校对完3~5篇稿后放到一个文件夹里取名为“序号、+年度+章节名+(一校人名)1”,发送给二校人。以此类推,进行二校、三校的工作。三是作者返回稿件:编辑文档,作者返回稿,内容改动大的,需给编辑部主任重审;个别改动会参照作者意见进行修改。并将文档标题改为“序号、+年度+章节名+(作者修改定稿)”无修改的文档,文档名改为“序号、+年度+章节名+(定稿)”;建立新文件夹,名称为“序号、+年度+章节名+(定稿)总篇数”,将所有本章节的最终稿汇总,并标明总篇数,发给责任编辑汇总。

四、丰富表现形式

(一)版式设计。编辑部充分考虑到了版式设计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文字稿件的二次加工。本书为大16开,铜版纸印刷,设计精美,具有内容丰富全面、资料准确权威、科技特色鲜明等特点。重大科技活动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势,记录了当年全省召开的重要科技活动。编辑部对于版式的设计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设计中遵循了科技期刊的版式设计原则,注重设计感与空间感。封面颜色设计以年代划分,通过红蓝颜色交替并配以科技鲜明的图案来突出主题,使版式的设计风格趋向于成熟。

(二)正文字体、字号设计。正文字体、字号的设计遵循了简洁明快、大气沉稳的设计原则。内文各个条目之间设置了空格使得条目之间更加清晰便于读者翻阅查找资料。页眉的修饰简洁大方不失科技感,左侧页眉突出显示了年鉴的年份,右侧页眉清楚标注出类目。重要科技成果及附录部分大多采用了表格的形势,使内容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猜你喜欢

版式年鉴供稿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The Old Brass Wagon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学术期刊的版式设计
澳门早中期样钞版式研究
报纸版式中的插画艺术
Jokes and Hu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