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药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2019-03-20何少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降血脂降脂高脂血症

□何少明 高 燕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的人数日益增多、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据报道,我国患病人数达到1.6亿人[2]。高血脂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脏猝死、心肌梗死等的危险因素。目前高血脂治疗指南中最广泛应用并相对有效的西药是他汀类、贝特类及烟酸类,但是西药又有诸多不良反应,如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等[3]。祖国医学源远流长,中药在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且药效温和、不良反应少等,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本文主要从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临床常用的降血脂复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推广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医里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为现代医学的病名,古代文献中均无“血脂”之名。《黄帝内经》中有“脂者”、“油脂”、“脂膜”等相关的记载;《灵枢·卫气失常》中有“脂者,其血清,气滑少”的记载;张景岳曰:“膏,脂膏也。津液和合为膏,以填补于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津为血。”[5]张志聪在《灵枢集注》中说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精微溢于外则为皮肉膏肥,余于内则青育丰满”。

中医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降脂作用的方有:二陈汤、导痰汤、温胆汤、枳术丸、参苓白术散、泽泻汤、四逆散、桃红四物汤、抵当丸、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等。中医治病讲究辩证论治、因人制宜、量体裁衣,高血脂症在中医里有以下几种证型:痰湿内阻型、肝胆淤滞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1]。治则大多补益肝肾,益气健脾,消食化痰,滋阴养血,活血祛瘀,清肝利胆,清热通便等[6]。其中补益肝肾类的降血脂中药有何首乌、灵芝、枸杞、女贞子、刺五加叶、虫草、桑寄生、沙苑子等;健脾理气类的降血脂中药有纹殷蓝、人参、甘草、陈皮、山楂、薤白等;活血化瘀类的降血脂中药有水蛭、蒲黄、虎杖、当归、姜黄、牛膝、川芎、三七、银杏叶等;清热解毒类的降血脂中药有黄芩、马齿苋、柴胡、黄连、菊花、漏芦、荷叶、熊胆、葛根等;清热通便类的降血脂中药有大黄、虎杖、决明子等;祛湿化痰类的降血脂中药有半夏、昆布、海带、泽泻、沙棘等。

二、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研究

(一)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1.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如大黄、何首乌、虎杖等含有的蒽醌类成分,何首乌中的卵磷脂等成分均有此作用;此外尚有豆类、泽泻、海藻、蒲黄等中药均有降低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2.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即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绞股蓝总苷、泽泻中的三萜类、中药红曲中的洛伐他汀成分均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3.促进脂质的转运、排泄和调节脂代谢。如柴胡皂苷、人参皂苷。

(二)中药降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据研究表明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均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例如皂苷类、蒽醌类、活性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与多酚类、蛋白质类、不饱和脂肪酸类成分等[7]。皂苷类成分的降脂作用机制主要是与胆固醇相结合,阻断肝-肠循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达到降脂作用;蒽醌类降脂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增加肠蠕动,有利于肠液分泌,通过促进胆固醇的排泄而减少吸收外源性脂质;黄酮与多酚类降脂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而实现降脂作用;生物碱类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途径而起到降低血脂作用;许多中药含有的多糖类成分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还能通过增加肠道蠕动、增加对脂类的吸附、促进胆固醇向胆酸的转化,促进脂类排泄而起到降脂作用;蛋白质类主要机制是通过与胆汁酸结合,妨碍其的利用,而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及胆固醇在体内的沉积作用;不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结合,可促进胆固醇在体内的运转和代谢,而降低血脂。

三、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

山楂、何首乌、泽泻、黄连、柴胡、川芎、灵芝、荷叶、丹参、当归、党参、怀牛膝、甘草、沙棘、蒲黄、黄芩、葛根、刺五加叶、三七、大黄、桑寄生、决明子、姜黄、人参、女贞子、虫草、月见草、绞股蓝、枸杞、银杏叶、虎杖、马齿苋、水蛭、熊胆、大蒜、茶叶等均具有一定的降血脂的功效;卢勇[8]用三七粉和辛伐他汀胶囊配合作为治疗组,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胶囊,一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86.67%,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三七粉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临床疗效。胡萍萍[9]通过临床观察,山楂提取物联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高脂血症,TC、TG、LDL-C水平较单独服用辛伐他汀分散片显著减低,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原发性高血脂患者,服用银杏叶片,TG、TC均有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说明银杏叶片有调脂作用[10]。勾祥辉等研究发现黄连素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血总胆固醇[11]。

四、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

(一)自拟中药降脂汤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病的手段主要是应用方剂的形式,江珊珊等[12]分析了舟山医院中医骨伤院区药剂科自拟中药降脂汤(泽泻15g、丹参15g、茯苓15g、决明子30g、山楂30g、黄芪30g、荷叶10g、川芎20g,加水熬制,1剂/d,早晚各1次)对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将选取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脂必妥片治疗,观察组实施自拟中药降脂汤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不同血脂参数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用自拟中药降脂汤口服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95.59%)比用脂必妥片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55.89%)明显较高。

(二)丹楂降脂方的临床疗效。左新松[13]观察了丹楂降脂方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的疗效,通过将84例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应用丹楂降脂方(荷叶6g、决明子3g、制何首乌3g、山楂20g、丹参10g)治疗;对照组42例,用辛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表明应用丹楂降脂方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脂症的发生率,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三)活血降脂汤的临床疗效。江伟[14]等探讨了活血降脂汤(白术、桑椹子、地龙、川芎、赤芍、丹参等)对血瘀型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临床疗效,活血降脂汤有显著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四)降脂散的临床疗效。李玉奇[15]等观察了降脂散(大黄、藿香、香附、丹参、山拄、灵芝、首乌)的临床疗效,结果按规定的疗程服完药的患者,其总有数率为100%。

(五)降脂汤的临床疗效。石恒祥等[16]观察了降脂汤(何首乌30g,大黄10g,黄芪30g,党参12g,麦门冬15g,山楂24g,丹参15g,当归10g,牛膝15g,甘草10g)的临床疗效,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运用降脂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脂必妥片口服,治疗2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此降脂汤根据辨证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确有疗效。

(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的临床疗效。薛霁等[17]观察了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脂血症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患者分为虚损组、瘀血组、痰湿组、无症状组,每组30例,观察疗程3个月,结果此胶囊对上述四种证型患者的血脂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中对瘀血组的最为明显(总有效率为96.6%)。

五、结语

总之,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患病人数日益攀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各种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对此病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具有安全有效、多途径、多靶点、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少等治疗特色。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提倡与推广。需注意的是,高脂血症治疗还需要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的配合。

猜你喜欢

降血脂降脂高脂血症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降血脂的六个误区,你知道多少?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胡椒酸己二胺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泽泻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