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校园青年文化现象调查与思想研究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张 欢 武 琪 刘 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通过各类手机APP客户端进行传播,并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一种社会现象。大学,是青年最为密集的地方,其显现出来的文化形式是整个社会青年流行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它也向着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形成与发展。

二、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当代青年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期,高等文化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校园生活环境相对轻松愉悦。相对于其他年龄结构层次的人来说,他们更乐于积极追求新鲜的事物和独立的私人空间。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总是突出强调求新求变的,它倡导突出表达自我的生活方式,这也符合了现代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并且能够张扬自己个性的生活及思想等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通常是最快的接触者和最早的接受者。

三、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网络文化是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中的主流

青年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他们是微信、QQ、新浪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主力军,他们大都以青年人特有的方式创造和传播各式不同的流行文化。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笔者选取了已发放的800份有效问卷中,每日平均使用手机5小时以上用于上网的学生占43.38%,3~5小时以上占比30.5%。其中,每天使用手机微信和QQ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新浪微博和抖音短视频APP每天都使用的学生,仅次于手机微信和QQ,78.82%的学生通过抖音短视频等短视频APP观看日常趣事,91.5%的学生会在聊天过程中使用表情包,70.38%的学生知道近期网络流行谐音词“雨女无瓜”的意思是“与你无关”,手机游戏用于休闲娱乐和打发时间的学生占到一大半以上。34.38%青年学生觉得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后,存在“社交降级”的情况,33.75%的青年学生认为,能在网上交流的尽量不在现实中交流,严重影响了人与人正常的交流。

(二)成为“粉丝”是青年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热点追求之一

“粉丝”相对于明星而存在,是大多数青年学生在生活娱乐中的另一个别称,他们相互依存。“明星”的言行在不同层面影响着青年学生对流行的追求,追星成为校园里一种经久不衰的流行时尚。大学校园里的追星,已经超出了对衣着或语言简单的模仿。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问卷调查时发现,33.75%的青年学生有追星行为,88.89%的青年学生追星是因为欣赏所谓偶像的才华,他们会应援偶像的新剧,甚至以偶像的名义做公益,在这过程中,青年学生无意识或不自觉地被流行的青年文化所吸引和感召。

(三)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消费流行文化逐渐被青年学生接受

当前青年学生日常生活消费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的支出),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证费、购电脑费),休闲娱乐消费(通信、影视、运动等的),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的支出)。其中不乏流行文化消费的成分[3]。网络游戏、手游、给直播刷礼物等成为青年学生追求的一种流行生活,以休闲为主的消费流行文化逐渐被青年学生所接受。在接受问卷调查的800名青年学生中,使用花呗、信用卡等消费信贷产品的学生占39.63%。

四、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发展趋势及未来

(一)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将长期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共存

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意义来说,传统的校园文化一般追求的是人们精神价值的满足,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政治思想教育与引导,两者都强调了校园文化所兼具的社会责任,这是社会进步发展必然的选择。流行文化往往处在远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位置,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公众视域的统摄,显示了自身的自主性、自由性[4]。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最终以追求自由、愉悦及消费为目的,是最新社会文化现象在校园内的缩影,占主导地位的是青年学生;而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在学生看来是因循守旧、被迫接受、正统的代名词,需要征服和“反叛”,它将作为校园内最重要的文化类别长时间存在,占主导地位是教职工。

二者相互融合、此消彼长、共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引领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成长与发展,它们都在为自我发展争取空间。我们既要警惕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现象取代校园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又要促使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相融合,创新方式方法,引领和促进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在符合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也要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求。

(二)青年学生在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中主体性日益增强

校园文化具有教书育人的重要功能,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要利用好、使用好新媒体矩阵,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对于青年流行文化,青年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威胁,而应当辩证地去看待,及时给予解释和引导,鼓励青年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让自己成为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

五、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发展与思想引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科建设,增强青年学生的专业自信

学校要抓好课堂教学,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以强化青年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的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提高青年学生专业技能,进而提高社会竞争力,增强青年学生的专业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青年学生走出宿舍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在动力,提升青年学生核心竞争力。

(二)树立媒介素养,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

培养青年学生对于媒介信息在接收和使用过程中的辨别和批判能力,使其理性有序地参与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于校园流行的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思想引领十分重要。媒介素养学术论坛和讲座的举办,提高青年学生对于新媒体平台的操控能力,努力引导青年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他们对流行文化的鉴别能力。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引导青年学生从新媒体平台获取有效信息,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基础之上,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科学的运用网络新媒体,吸引和凝聚青年学生,并有效服务和引领青年学生理性参与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而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

(三)打造品牌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活动热情

包括学生工作处、共青团在内的学生管理部门,应积极走进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走出宿舍,将其注意力从网络的世界中转移过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取消不合理的文化活动,集中精力打造校园品牌活动,解放青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青年学生各方面的自我能识。同时,培育青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校园文化创新力和生命力。

(四)壮大师资队伍,搭建有效的师生沟通平台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更新思想认识,增强和提高对新鲜事物和文化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积极搭建有效的师生沟通平台,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青年学生在校期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六、结语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流行的青年文化只能满足青年学生最基本的需求,它作为校园文化的补充,增添了青年学生生活的乐趣,却不可能成为主体。学校要努力创设适合青年学生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环节,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谁远谁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