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因势利导地发展高校学报
2019-03-20李雅楠关珠珠郭锦秋
李雅楠,关珠珠,郭锦秋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内容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向读者提供丰富优质的内容是提高期刊影响力最有效的途径。网络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随着其对大众生活的渗入,各种信息,包括期刊内容在内,大量被数字化,通过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态呈现给受众。虽然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期刊的传播方式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内容为王”始终是办刊人长期奉行的准则。高校学报是科技期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行学术交流、展示我国科技实力的一个窗口。但近年来由于在高校评价机制及高水平学科建设评价中量化指标较多等原因,几乎所有高校都追求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期望能提高自己的学术影响力[1]。这对国内中文期刊包括学报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压力。我们只有及时了解新媒体特点,掌握新媒体技术,不断探索,将更好的期刊内容传播给读者,才能为期刊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技术带来的优势及问题
目前,科技期刊已普遍采用微博、微信、优先出版等作为传播自己的手段,这些新技术相较于传统纸刊,具有传播力强、互动性好、精准度高、成本低廉等优势,可极大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2]。但期刊在具体操作时,常常只是将纸刊内容照搬到微信公众号或微博中,这种阅读媒介的简单转移并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容易流于迷信新技术而忽视编辑的主导作用,使期刊质量难以保证[3]。另外,随着优先出版的出现,出版的速度不断加快,不免导致了论文的学术质量不受控制,很多急于发表、用于晋升职称等目的的论文纷纷出现。加上数字信息获取相对容易,非法复制等行为增多,数字版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二)新技术带来问题的对策
新技术革新说到底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对于科技期刊办刊人来说,一方面传统的面对作者及读者的个性化沟通意识不能丢弃,另一方面还要转变技术崇拜的观念,回到“内容为王”。科技期刊的推送内容不应仅仅满足于常见的纸刊内容的简单推送,而要对所占有的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在整合配置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的检索等功能,打造多形态,个性化的内容产品[3]。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后台数据,观察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将内容进行主题相关性分析,获取符合读者兴趣的信息,定期向特定读者推送,形成个性化、定制式的内容产品。充分利用开放评议意见来辅助学术评价,制订相对完善的版权管理措施[4]。
二、进一步加强学报内容建设,提高影响力
(一)找对约稿方法,做好策划工作
目前,高校学报类期刊在选题、栏目设置等方面普遍缺乏特色,这不仅导致出版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很不利于宣传和推广科技成果[5]。高校学报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读者,就必须在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多样性。编辑部要找对约稿方法,做好策划工作。
1. 会议约稿。这种约稿方式可以快速累积作者资料,且很有针对性。但要注意,在参加会议前要早做规划,事先搜集好会议信息,以便到时有的放矢。
2. 向特定专家约稿。可以从主编和编委等推荐的专家中寻找,或从出版物上寻找相应专业的作者进行约稿。高校学报在高校环境下办刊,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可以接触到本校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可及时获悉他们的研究动向,还可通过他们联系到校外甚至国外相关领域专家帮杂志撰稿。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多关注本校的科研动态。这种约稿的实现经常要借助写约稿函的方式,在写约稿函时要注意言语得当,语气真诚,写清楚期刊的要求,也要扬长避短,强调自己刊物的优势及特色,尽力打动专家,得到他们的支持,如果遭到拒绝,也要礼貌回应,为今后合适时再向他约稿做好准备[6]。
3. 追求新的约稿方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虚拟社区等途径和相应学科专家联系并约稿。可以从各种数据库中寻找感兴趣的专家进行联系并约稿。积累并丰富自己的专家库,记录他们各自的学术风格及特点,以便需要时随时知道去找谁。
(二)培养优秀作者队伍
对于期刊作者队伍的建设,编辑平时要多留心,可以从之前投稿的年轻作者中培养出一批稳定的作者,形成自己的作者群。年轻学者科研热情较高,活力较足,和这样的作者达成相互信任之后,对于期刊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
另外,高校学报由于自己特殊的定位及角色,大量作者来自学校的研究生。很多研究生作者都是初次尝试撰写论文。对待这部分作者,学报编辑一方面要担任起审稿专家和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帮助作者完善其科研设计及步骤,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给研究生论文撰写方面的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能力。笔者所在编辑部就在学校承担《医学论文写作》课程,除了系统介绍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长期联系,常常可以收到毕业之后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投来的论文。这更好地扩大了杂志的稿源,提高了杂志的内容质量。
(三)及时精准地满足读者需求
除了要不断扩大优质稿源之外,新媒体技术还带来了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读者追求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取感兴趣的针对性信息。这就要求期刊能及时策划组稿并发布近期相关的热点选题及内容,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内容供读者选择,需要对稿件的内容进一步加工,提升传播的广度和内容挖掘的深度。
1.对于热点文章优先发表。期刊编辑要随时关注行业及社会热点,及时掌握读者希望了解的动态,并就读者感兴趣的选题积极组稿,并可设置优先发表通道,第一时间呈现给读者。
2.利用杂志微信公众号下的评论及阅读数及时了解每个读者的阅读兴趣及专业领域,以便可以对读者进行点对点的内容推送,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撰写期刊最新内容或重点文章的导读,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向读者推介,促进内容的传播,有效提高杂志的影响力。
4.对刊发过文章的作者进行的后期研究做持续追踪,掌握该研究的最新动态,通过将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之后,进行针对性的专题策划,满足相关专业读者相对高层次的需要,实现内容的深度化。
(四)优化栏目设置
期刊栏目设置是期刊内容性质、风格和特色的集中表现,栏目可以给读者阅读发挥引导作用,直接快捷地指引读者读感兴趣的文章。但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学报以报道科研学术论文和综述类文章为主,登载内容缺乏特色,形式较单一,导致受众面很窄。高雪山等[7]分析了四大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和BMJ《英国医学杂志》),结果发现四大医学期刊栏目设置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每期都包括十几个栏目,内容以研究类、观点类、通信类和人文类为主。
高校学报类期刊大多数栏目设置较少,且划分较粗,建议细化,并根据自己的特色设立适合的栏目。目前,高校学报发表的综述类文章大多数是就目前某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描述,缺乏进一步的评论分析和作者自己的观点见解,建议提高述评类文章的比例,并可以要求作者给出其文献筛选的策略,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论和分析,加强对读者的指导意义。
另外,可增加编者、读者、作者往来通信类栏目。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编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便利。这三者之间可以就期刊前期发表过的文章进行讨论,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感兴趣的细节展开剖析,还可以与作者及编辑间及时沟通,对于存在分歧的点可以作为下一步选题继续研究。期刊还可以向作者进行后续研究相关稿件的约稿,逐步就某一学术问题形成一个系列,这不但丰富了杂志的内容,进一步挖掘了内容深度,也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
三、结语
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的传播没有了距离和媒介的阻碍。作者及时发表、读者及时阅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校学报类期刊应紧跟新媒体的发展,结合杂志自身特点,以新媒体为手段更好地发展自己。坚持以内容为本,通过不同的途径积极拓宽稿源的宽度,挖掘稿件内容的深度,培养稳定的作者、读者群,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