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纸媒民生新闻报道亟待转型探讨

2019-03-20崔春梅

传媒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民生民众

崔春梅

(沧州日报社,河北 沧州 061001)

传统纸媒中,民生新闻的报道多以报纸、杂志为载体,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伴随信息数字化的发展,以现代化信息媒介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广泛兴起,其不仅具有传播方式、宣传力度、运营获利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更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共融。行业的发展变革,引发了传统民生新闻转型的思考:如何更好地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拥抱新媒体,使民众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热点民生信息,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让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以及时、客观的面貌出现在民众面前。因此,笔者在此展开关于纸媒民生新闻报道亟待转型的相关探讨。

一、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特点

融媒体时代下,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新媒体以公众号、客户端、微博、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且随之智能手机、IPAD的广泛普及,使新媒体交互性强、丰富多样、实时性、全面性、低成本等优势被不断放大。因新媒体栏目分类清晰准确,具有更高的增粉、获客方式,具有更快、更新、更精准、更便捷、更年轻化的特点,奇对传统媒体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二、融媒体时代下纸媒民生报道如何进行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提出: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行业的发展变革及总书记的讲话为纸媒民生新闻报道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融媒体时代下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在打造新媒体上进行深入探索和广泛尝试,实现民生新闻报道价值的最大化。

(一)提高专业品质,实现融媒体时代下纸媒民生新闻报道的转型

纸媒民生新闻更加突出民本思想,是以民众的视角为着眼,对社会中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进以宣传我党的路线方针、实施策略等相关政治政策。因其具有平民视角,更贴近民众生活、关注老百姓的痛痒冷暖、喜怒哀乐等生计问题,具有时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其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为推进民生新闻报道的有效转型,应从以下方面提升新闻的专业品质,进以优化新闻的运营体制、商业逻辑:①将新闻栏目的形态进行创新,凸出当地民生新闻的价值。从形式、定位、版块上进行改变,记者应深入实地进行调研,为民众呈现及时、准确的新闻跟进和后续报道,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②重新评估自身的特色内容。为能够获取更多的受众关注而奠基,使受众群体能够在众多信息之中找到符合自身阅读品位的一种。这就要求纸媒需要强化自身特点,从不同视角审视栏目有哪些方面需要调整。③开设新的板块。同一热点事件往往会吸引多加媒体的共同报道,如何成为受众最信赖的一家,需要从栏目形态、传播方式等着眼。可以创建新闻的移动端APP、公众号平台、网页专栏等,进行及时的民生新闻首页推送;注重选取相对新颖、全面的视角进行报道,可邀请点评嘉宾,以民众的视角进行新闻评述;开设民生新闻汇或今日新闻一览栏目等,让民众能够准确、迅速、便捷地通过多渠道接收到民生新闻,并能够与民众进行实时互动。

(二)完善导向建设,实现融媒体时代下纸媒民生新闻报道的转型

虽然新媒体具有吸睛优势,但是纸媒民生新闻多为专业的团队、编辑、策划进行对新闻的深入把握,其更具有真实、客观、公正性。

在融媒体时代下,纸媒民生新闻报道的转型应遵循:开放心态、创新发展、扬长避短的原则,担负起新时期舆论导向新使命。例如:2017年11月,北京某幼儿园被曝虐童,多名儿童身上发现出现针眼。面对家长的质疑和公众山呼海啸般的声讨,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其中,一些不良媒体为引起公众关注,进行了一些道听途说的猜测式、臆想式报道,并在新闻中言之凿凿,使民众对执法部门产生了诸多质疑之声。通过主流媒体的深入探究,发现本事件是一起因雇佣幼师素质不高、幼儿园管理不善的社会事件,相关教育、执法部门也一直在热切关注、积极调查、取证,对该事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公正处理,并对社会传言进行一一核实,惩罚了谣言散布者。网络一些新媒体的听风是雨报道,不仅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创伤,也会对我国的教育行业和社会形成负面影响。此次事件之后,相关部门联合彻查,对幼儿教育中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给予了对应整改措施,颁布了新的管理条例。

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更需要媒体理性、客观地发声,以促使事件得以正向发展、妥善解决。这就需要纸媒民生新闻报道在转型中,继续完善导向建设,以更权威、更客观、更理性的视角进行事件跟踪报道,一方面在促进民众的关注中,给予其正向的影响,避免过激言论和失实行为;另一方面,继续发挥民生新闻对执法的促进作用,加强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

(三)发挥引导作用,实现融媒体时代下纸媒民生新闻报道的转型

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多种多样,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报道的内容涉猎也更广泛。纸媒民生新闻报道的转型,应从内容、形式、定位中进行创新和改变,对群众形成正确的导向作用,促进其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例如:2018年,某大学生小森赴外地找工作,却在当地服毒自杀,原因不明。正当家人沉浸在悲伤中时,小森留下的电话却每天接到大量来自网贷平台的催款电话,对方态度极其恶劣。家属认为,小森的死可能与不堪网贷还款压力有关。河北某大学的老师深入针对学生的套路贷微信群,总结了网络套路贷的很多细节,对于执法部门深入案情具有较大帮助。这样的新闻一经报道,不仅能够提醒家长和学生警惕校园套路贷,弘扬了教师一心为学生、乐于助人的职业精神,对社会也起到警醒和正向的引导。

在新时期的行业转型之中,纸媒民生新闻应保持报道的深度,使民众能够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并能够在社会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受到正能量的感染;纸媒民生新闻还应注重报道的多样性,可以将所搜集素材的影音资料以及实地照片在APP、公众号、微博中进行短信息发布,形成系列报道的同时,为民众提供报道细节,使其全面地解读新闻。

(四)不断提升记者的素质,实现融媒体时代下纸媒民生新闻报道的转型

记者是民生新闻的见证者,也是报道的主体之一,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民生新闻报道的水平和质量。特别在融媒体时代下,记者并非深入事发当地了解新闻真相即可,更需要具有运用多种设备、技术、采访方法的能力。

面对新要求的提出,更需要记者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进行多向采集新闻细节的能力。例如:可向记者提供定期的深造、培训的机会,使传统与新媒体的融合中,记者更具有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新闻的编辑、版块调整等。此外,面对融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还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鉴别能力,为民众还原事件真相。

三、结语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融媒体时代下,纸媒民生新闻报道进行转型及升级,仍需要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专业品质、完善导向建设、发挥引导作用、提升记者专业素养的角度进行转变,进以发挥新闻价值,继续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献力。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民生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