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
2019-03-20沙莹
沙 莹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71)
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各种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做好质量工作、建设质量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对于图书商品生产单位——出版社来说,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图书质量问题。广大读者对出版物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图书质量的投诉在逐年增加。各类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对图书问题产品的曝光越来越多,促使出版管理部门查处的力度越来越大。提高出版产品质量是社会大众的期盼,更是一种责任。
图书质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指的是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四个方面,而内容质量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图书设计质量、印制质量是有形的,一书在手,读者很容易就可以觉察出来;而图书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可以说是无形的,不对图书细细阅读难以判断优劣高低。在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提高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图书质量。一本高质量的图书,必须是写作开流、修改正本、编辑清源、校对净后。为保证和监管高品质的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各级主管部门每年都对当年出版的图书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总会有一批图书上了编校“黑名单”。
每年被检查出来的图书差错,有属于《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规定的编辑工作范围内的,还有的是在《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规定的校对工作范围内的,甚至有些是很离谱的。实际上图书质量的下降,会直接损害出版社长期积累的商誉价值,影响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
笔者从事图书编校工作已近30年,对笔者在图书编校过程中发现的差错类型、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分析,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差错类型
(一)政治差错
书稿出现重大政治差错,涉及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等国家法律和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内容,社会影响力极强,这是出版社不能承受之重,是最严重的错误。笔者在通读一本中西方高校德育管理研究类图书时,发现作者对日本高校的德育教育不加任何分析而是全面赞颂,有美化日本之嫌;反过来,对我国当代高校德育教育则持以怀疑和否定态度。这类问题若出现在图书中,属于政治导向问题,经笔者建议,作者对类似方面的内容予以删除。
(二)文字差错
这是最常见的差错,包括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以国家新闻出版局近3年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为例:语法和逻辑性差错,占差错总量的12%左右,主要表现为句子成分残缺、语序不当、逻辑混乱等问题;常用字词差错,占差错总量的47%左右,主要表现为错别字、滥用不规范字、字形相近致错等;标点符号差错,占差错总量的22%左右,主要表现为乱用和错用;网上文字差错,主要表现为照搬网上内容,特别是近些年网络语言的滥用,有些作者不加辨别,信手拈来导致书稿出错率上升。
(三)知识性、逻辑性、科学性、常识性差错
此类差错如果不细加推敲便可能对其“熟视无睹”。编校人员只凭对字词的敏感度是远远不够的,要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笔者在通读一本徽州家谱的研究图书时,发现历代纪元后括注的公元纪年大多数有误,笔者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最后的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做了核算查证;书中徽州各州县名也有错误,笔者也找来相关资料一一加以改正。
(四)正文与引文不一致
笔者在通读一本高中语文教辅图书时,发现篇后注释引文和正文多处不一致;文后“阅读思考”条目下,与所引用的前面正文内容多处不一致,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困惑,笔者均对照正文逐一加以核对。
(五)成语误用
笔者在通读一本徽菜名厨类图书时,由于采用文集形式,作者都是一线名厨,文字功底不强,不仅大段语句出现语法、文字差错,更多的是对成语的不规范使用和误用,造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偏差。对此,笔者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最新版),加以改正。
(六)标点符号差错
我们在编校工作中通常把工作重心放在字词和内容上,往往忽略标点。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能帮助我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常见差错为:标点符号的一般性错用、漏用、多用;破折号误为一字线、半字线;专名线误用为破折号;标点符号误在行首。对此类差错,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正文中标点符号的位置: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在文中占一个字的位置,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着重号、专名号应标在相应文字的正下方,不可错位或多标、漏标。
2.标题和表格内标点符号的用法:各级标题后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是疑问句,可用问号,也可不用;感叹号类同;标题有两句或两句以上者,句子间可用逗号,也可不用,中间空一个字距(或小一些);标题由几个并列词组组成,其间可用顿号、间隔号或空一个字距(或小一些);副标题句末不要标点符号,前面可用破折号,也可不用;表格内文句末,不用标点符号;图表下的图注和表注句末,不用标点符号。
(七)封面、内封、版权页差错
这方面是编辑最容易忽视的,而且是经常出错的地方,校对人员除认真核对统一外也要提醒编辑自己把关。
(八)图表差错
这是图书稿件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弄不好就出错。编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先文后图原则,即图表均应置于正文相应文字下方;标注其序号原则,即图表均应有图序、表序,并要在正文相应位置标注;内容一致原则,即图表内容要与正文相关内容一致。
二、产生原因
(一)编校制度落实不到位
不少出版社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国家对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第一的准则。盲目追求品种数量和出版规模,为了抢市场,压缩出版流程和编校环节,以审代编,以校代编。甚至某些出版社被“合作书”“包销书”包围,编辑与校对的质量可想而知,编校人员的精品意识被“利”打败。同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很少有出版社能够完全实现对编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专业业务学习。
(二)出版社人员配置不合理
部分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有意减少编校工作流程,压缩审查环节,分工越来越不明确。有些出版社的校对人员被分流去当编辑,以编代校,过度抢出版速度,势必造成图书编校质量的不断下降。
(三)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在编校工作中始终是第一位的,缺乏责任心,会导致编校工作马虎和图书质量不高。如果编校人员耐不住寂寞,就不能全身心投入,更不会练就高水平编校能力。现在由于出版资源与经费问题,一些小的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常会去聘用社会上没有经过专业文字训练的编校人员。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水平不达标,经他们编校出版的图书质量势必堪忧。
(四)敏感性不高
一般老编校人员对差错都有敏感性,这是职业习惯和长期磨炼得到的悟性结果,这种特性确保编校者对差错出现的方式和规律有独到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能够快速地发现差错。所以编校人员的敏感性可以说是学识性、责任心和经验性以外的辨识差错的有效因素,在编校工作中的敏感性长期锻炼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五)专业功底不牢
有的编辑专业功底不扎实,编校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不够,导致出现低水平的编校现象。唯有在业务上勤学苦练编校功力,打好专业基础,多做积累,总结经验,才能做一个出色的编校人员。
(六)工匠精神
有人说过,做好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并将其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做编辑校对的又何尝不是?一个优秀编校人员的养成,源自常年坚持的执着、较真,耐心地咬文嚼字磨出来的。高质量图书就是编校工匠辛勤浇灌出来的成功之花。
三、应对措施
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
(一)作为出版单位,首先要把图书质量工作放在第一位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增强编校人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规范,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审读制度,明确各个职位的职责以及职业要求;制定严格的审稿流程以及审稿标准,提高各个岗位人员素质,加强责任心,对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抽检;增强编校人员日常学习和培训,鼓励编校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培训等。
(二)每一位编校人员都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责任感,加强对政治敏锐性的培养以及社会动态观察能力的培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编审、国家新闻出版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特聘编校质量检查专家谭桂声老师的《如何防范出版物编校的政治性失误》,可以作为平时处理此类问题的指导用书。编校人员在日常编校工作中对图书政治方面内容时要时刻保持“好疑”的态度,慎之又慎,决不能让其漏网。编校者必须以“怀疑一切”的态度对待书稿,不能放过任何知识点。
(三)编校人员在编校书稿中既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又要对稿件倾注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心血
从独创性、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多方面进行内容质量的衡量,从结构框架是否合理、行文格式是否统一、表述形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形式质量的衡量。从总体到细节把握和提高稿件质量,以达到出版标准。
(四)提高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自身能力
这一点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编校人员平时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而出版社必须长期把对编校人员的培训作为工作重心。编辑是个杂家,所以要读百科,融百业,知百家。唯有如此,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去伪存真的能力。当然与时俱进,关心时事政治,紧跟相关专业领域、出版行业的发展形势,学习出版行业的最新标准、规范也是常修课。编校人员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不断钻研业务技能和积累经验,才能迅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切实提高图书质量。
四、结语
图书是文化传播以及传承的重要载体。质量上乘的图书方能起到传播各种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文明,有利于读者的学习与发展,给人以启迪、借鉴、提高和帮助,催人进步与奋发。而质量低劣的图书则会用错字、错误知识误导读者大众,若是教材更会误人子弟。出版社的编校人员是传递文化、传播正能量的使者,要以提高图书质量为己任,增强责任意识,心想万千读者,做出合格图书产品,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