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的三重境界

2019-03-20

传播与版权 2019年8期
关键词:图书互联网+

敖 萌

(江西高校出版社项目运营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9)

作为出版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编辑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决定了出版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水平和发展高度。数字时代,传统出版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互联网+出版”的思维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渠道和产业结构,更是颠覆了既有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人员的竞争力在出版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目前图书编辑人员的从业素质状况未必能够满足当下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编辑人员思想觉悟不够先进、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眼界格局不够开阔、服务意识不够到位、文化追求不够坚定等问题。传统出版业缺少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高层次图书编辑,缺乏一支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与大众接轨的编辑人才队伍。提高编辑的自我修养,提高编辑的精神境界,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要在“互联网+”时代担起发展出版事业的重任,传统图书编辑需要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见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自身素质

所谓“见自己”就是要有客观的自我评价,在思想情感上、工作态度上、编辑专业上是否具备出版从业者的条件,积极评价自己的优点、专业和特长,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弱项和不足,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以崇高的思想、端正的品质、过硬的专业为出版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总的来说,图书编辑“见自己”应当从以下方面“三省吾身”。

(一)思想情感上,爱一行

做好编辑工作首先要有高度的思想意识。出版人的职业精神首要一条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这是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的出版人必备的精神。尤其是在传统出版行业受到互联网冲击、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大时代背景下,能否继续扎根于出版行业,将文化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成了检验图书编辑思想觉悟和职业精神的基本标准。于名利诱惑前不忘初心,于时代变革中有所坚守,方能体现图书编辑的精神气质和境界高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热爱出版事业。所谓“不迷不成家”,只有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

(二)工作态度上,干一行

图书编辑光有情怀是不够的,还要肯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将理想和追求落到实处。从案头功夫入手,控制编校的差错率,需要严谨和细心;对书稿精雕细琢,使图书更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需要耐心和创意;熟悉和掌握出版全部流程,规范出版操作,严格把关策划—组稿—编校—设计—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需要钻研和磨砺。以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的编校为例,一般的书稿都要三审三校,而《新华字典》承众人之手,先后达到15个校次,甚至春节前夕编辑都在加班加点逐字逐句校对,最终创造零差错率的佳话。如果坐不住冷板凳,不肯在小问题上下大功夫,那么,这样的图书编辑连合格都谈不上,更别提优秀了。对工作持端正之态,对文字怀崇敬之意,对读者存敬畏之心,是图书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也是编辑自身在行业中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三)编辑专业上,精一行

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应当树立精品意识,严守质量第一,逐步形成积极的、自觉的进取意向,将打造精品图书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精品图书在内容上体现为编辑策划的创造性、出版内容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信息传播的前瞻性和科研成果的创新性等;在形式上表现为编辑校对的准确性、装帧设计的艺术性、排版印刷的美观性、发行传播的及时性等。要达到精品图书的标准,编辑需苦练基本功,将工匠精神运用于出版工作中,在校对、编务等有据可循的流程中规范操作,按章办事;在编辑、设计等“个性化”工作中勇于创新,彰显匠心。编辑不仅要提高人文修养,拥有驾驭文字的语言能力,做到用词规范、行文流畅,更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甚至跨专业、跨领域学习,提高对书稿的判断力、鉴别力和创新力。

“互联网+”时代,出版产业形式的变化要求编辑转变工作方式、作用和职能。编辑要以爱岗敬业、真抓实干、知行合一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审视自己在行业中的实际表现和发展状态。

二、见天地:了解前沿的行业动态,建立宏大格局

图书编辑从细微之处入手,注重字斟句酌,自然是好事,但不可让书稿遮蔽了眼光,否则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编辑不仅要能够“抠字眼”,更要有能力从字眼中跳脱出来,放眼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了解前沿动态,把握时代脉搏,以世界的、历史的、动态的、系统的格局做出版事业的领军人。图书编辑的视野应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成。

(一)时间上,应学习新时期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种新事物、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它们对传统出版既是一记重创,也是一大助力。如强调多渠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时下热门的VR技术已在媒体、教育等领域投入使用,与出版行业也有一定的交集;多媒体数字技术与纸质印刷出版物复合的MPR出版物也正在以全新的模式酝酿一场出版变革;“罗辑思维”等自媒体平台高喊“人格为王”,不断壮大粉丝经济,其电商平台上推送的图书连续几年被粉丝一抢而空……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编辑要学会利用,敢于突破传统桎梏,实现跨界融合发展,让传统出版顺应时代潮流,顺利向数字化转型。

(二)空间上,应学习国内外的好思路、好办法、好创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编辑不仅在纵向上要有历史发展观,还要在横向上有全球发展观。了解全球出版市场的风雨阴晴,不仅能使图书具有畅销全球的价值元素,更能使出版事业的发展有所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出版单位与国外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麦克米伦世纪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进一步创新了编辑出版人才的跨国合作方式。就编辑个人而言,关注最新行业资讯,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加强沟通,多参加各地书展,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编辑的“见天地”就是深刻了解自身所处的时空,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避免做井底之蛙,通过学先进、见世面的方式,知道“另有高处比天高”,从而见贤思齐,追求进步。

三、见众生: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秉承人本理念

图书既有商品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既要参与商业活动,又要传递文化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作为产品生产者和文化传播者,图书编辑应当以人为本,把读者的需求和体验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说,尊重人性

图书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它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而商业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性。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强认为,违反人性的东西都不值得投资。就图书而言,其设计细节也应当是顺应人性的。读者群体不同,阅读习惯、理解能力、消费水平、审美标准也都不同,这就意味着图书内容的加工、开本和材质的选择、封面与扉页的设计、版式的风格、工艺的制作、定价的策略,乃至字体、字号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可能影响读者的购买欲望和阅读感受。以图书的外观设计为例,封面的元素是否符合读者的审美标准,腰封的文案能否让读者产生共鸣,书脊的文字样式是否具有艺术感,能否在书架上特别显眼……这一系列问题都将影响“颜值控”读者对图书的评判。再比如,根据读者需求,在考试用书中赠送电子光盘和视频课程,在少儿图书中插入语音和动画功能,在教科书中配套使用VR、AR、MR等新技术,都能使图书的价值最大化,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

在产品(图书)生产的初期,生产者(编辑)就要知道所服务的对象是什么、要什么,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开展工作,满足读者的消费欲望和阅读需求。

(二)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关注民情

图书与其他商品的区别在于除了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文化属性。从商业活动的角度尊重人性,并不等于迎合人性的阴暗面,更不等于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效益。张静庐曾说:“钱,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总目标,然而出版商人似乎还有比钱更重要的意义在这上面。”作为文化传播者,图书编辑需要勇敢担当起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自觉扩大行业价值,坚持文以载道,书以载文,对大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加以积极正面的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出版事业需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这条路线是双向的:一方面,“自下而上”,即“从群众中来”,编辑的文化传播工作并非填鸭式教育,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大众的文化引导和思想熏陶,需要建立在了解民生、关注民情的基础上,群众想读什么,怎么读,是编辑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自上而下”,即“到群众中去”,编辑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以优秀的出版物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道德素质和精神追求,让图书充分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无论图书的品质如何精英化,一旦缺乏人文关怀,图书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编辑不应当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而应该迈开双腿,深入并贴近现实生活,深入并贴近人民群众,深入并贴近基层、底层,培养对社会的包容、宽容和从容,培养对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的悲悯之心,让图书有良知、接地气,让编辑职业对“人”怀有严肃的思考、深厚的温情与崇高的敬意。

四、小结

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在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行业需要变革,也需要坚守,在这种大环境下,编辑更需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不见自己,无以立出版之壮志;不见天地,无以攀事业之高峰;不见众生,无以成人文之情怀。以进取的精神提高业务能力,以仰视的姿态放宽发展界限,以慈悲的胸怀服务人民群众,是现代图书编辑终生的奋斗目标和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图书互联网+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