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艺术的力量
——观电视纪录片《绽放的力量》
2019-03-20杨莹
杨 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绽放的力量》纪录片对中国电视艺术六十余年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梳理。以时间顺序构架节目逻辑,历史资料作为佐证,穿插采访同期讲述的方式。有理有据,系统宏观地介绍了电视艺术在中国的启蒙与发展[1]。重视电视艺术过往的经历,更利于洞察电视艺术未来发展的力量所在。这六十年余年的历程像一棵大树,盘根错节却又脉络清晰,不断汲取来自科技创新、其他艺术形式以及观众的热情的巨大能量,并集成于一体,转化为电视艺术的独特力量。
二、时代搬迁的见证者
虽然中国电视启蒙较晚。发展中又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四个时期:初创期,面临“两大阵营”竞争的国际环境,以及收缩战线的国内经济环境;波折期,文革社会大环境;振兴发展期及繁荣阶段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变化。
步履虽不大,但可贵之处是中国电视工作者在困境中依然饱含热情的坚守这项事业。且这份热情依然持续到现在并将延续到未来,足以证明电视艺术的魅力所在。中央电视台、省级频道、地面频道等多家播出机构努力丰富传播内容,充实人民精神生活。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多种节目形态不断创新进步。经历半个多世纪巨变的电视艺术,见证着国人命运的转折和社会的变迁,以及民众对文化生活,精神层面需求不断加深的过程。电视的陪伴,可以理解为一种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共享。时代背景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创作方向,电视艺术将民众关注的焦点、喜闻乐见的内容用声画语言呈现出来,反馈给观众。这种良性的互动循环,不但可以推动电视艺术的各种艺术形态不断完善,同时更使民众的精神生活越发多姿多彩。
三、审美世界的启蒙者
电视的出现开启了亿万观众的审美世界,让民众不受成长环境的地域限制,突破视野的边界,领略到世界的五彩斑斓,起到了其他艺术种类和媒介难以起到的启蒙作用。
提到电视,总会使用两个字“作用”。因为电视文艺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精神感染力,社会号召力,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实现的。并能与其他艺术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兼容并蓄。电视艺术的存在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原则上的不同是,恪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并能保证从业者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操守[2]。如经常会在创作之初确定某节目作用是—以期达到什么样的宣传效果,倡导什么样的精神,慎重考虑它传递的信息是否对群众有正面的向导的意义。这让电视节目更有质感,且经得起推敲。同时电视艺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技艺的记录和传播。将名著、史事拍摄记录,都是将需要被认识、需要被尊重、需要被记住的事物以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间被熏陶感染,不断更新认知。这都在证明电视艺术作为审美世界启蒙者的力量所在[3]。
四、理清思路再出发
新媒体的出现为电视艺术拓宽自身发展之路,提供了无限种可能的契机。在市场经济的自我修正机制下,并肩前进,是互利互惠的一个过程,整个业界会趋于完善和成熟,且更有能力抵御跨界带来的风浪。
电视在当下依然保持历史延续下来的优秀传统,那就是自我进化,不断创新,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滋养,不断探索视听审美的新突破,发挥其与其他文艺形式结合的绝对优势。趋势也是规律性循环的。流行是会被消费的,是暂时的,但趋势是动态的规律,事物的趋势在迭代中回归,重新向前不断发展。
这种更迭是在开启自我梳理、反思和突破进化。媒体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体系,电视的生存空间,在与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摩擦后,无论从设计思路还是美学都在进化。新媒体的出现,推动电视艺术产生新的创造力,使传播更加全方位立体化,有能力产生更大的舆论影响力。在多种传播方式并行今天,依旧用收视率这一单一指标来衡量一部电视剧或者某一电视栏目的生命周期,就显得太过片面了。
以湖南卫视台为例,即湖南卫视以自制或独家资源为依托的“芒果独播”战略,将“芒果”品牌化,转变服务方向,广播电视台被重新定义[4]。收视指标不再局限于收视率,播出平台不局限于传统电视,电视艺术也开始了新平台的探索。
五、结语
现在人们频繁在社交网络互动,包括学习和娱乐。电视艺术还是电视艺术,人们依旧需要春晚来庆团圆,依旧需要电视剧来打发空闲时间,依旧需要电视新闻对事件的精准报道。只能说个别传统媒体的发展步伐缓慢,但电视剧不老,电视纪录片不老,电视晚会不老,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