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短波无线电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2019-03-20祁添荣甘肃省无线电监测站庆阳监测站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抗干扰性超短波空闲

祁添荣 甘肃省无线电监测站庆阳监测站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各个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致我国电子科技产业也呈现出快速迅猛发展之势。这些发展无形中对超短波通信技术的改革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提升我国设备的抗干扰性能。近些年诸多新兴技术呈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对超短波通信技术中的抗干扰技术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撑。

一、跳频技术

超短波在以往传递工作中,依旧需要靠某个固定频率进行局限的信息传输。而在通信方面很容易受到对方干扰,导致这种通信方式无法长期使用。为此只有打破传统通信模式,才能增强我国通信安全性能。待高频率跳频技术出现以后,不但弥补传统通信技术的缺点,还可以把传统固定频率进行调换,以此有效提高抗干扰性能。这就使得我国通讯领域方面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另外,该项技术还被应用我国各项通信设备当中,由于跳频系统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跳频速度,也就是说跳频速度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

依照跳频系统原理分析来看,在众多外来干扰中,频谱只有出现在信道之内并造成极大的干扰时,才会导致使用的正常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出现干扰时只会对该瞬间产生的信号造成接收影响。而在跳频通信则是根据信号载频,然后借用一定的速度产生假性随机跳变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干扰影响。为此,跳频速度越高对其抵抗干扰的能力越强。当前跳频技术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化,甚至有些跳频率已经达到百跳或者更高[1]。

二、空闲信道扫描与跳频共享技术

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空闲信道搜索工作方式可以自动躲避受干扰的波段,即便每次在发信时许多频率都会受到干扰,但是仍能保持流畅的通信联络。空闲信道扫描与跳频优化共享之后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技能,把无线电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对未来通信战术中的超短波跳频技术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新,以此可以开发出具有高作战效能的抗干扰通信技术设备。感知无线电则是一种新型的以软件无线电为扩展平台的智能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敏锐感知周围事物特征,还能自行调整设备参数值,这种设备无论是在空余多维空间还是在频域空间,都能对较宽的频段采取侦听活动,并能对该频段的所有用户进行侦测,从而令这种技术得到广泛使用[2]。

三、跳频/直扩混合体制扩频技术

当前主要使用的扩频通信技术主要是跳变频率以及直接序列扩频这两种。直扩技术是利用高码速率把伪随机码在发端通过快速直接的方式进行扩频,然后再使用相同的方式在收端进行解扩,将其扩展的信号还原成初始信息的状态。直扩频技术在抗干扰方面,则是通过扩取达到抗干扰的目的,然而当其超过抗干扰的设定范围就会导致通信终端,或者产生极为严重的恶化现象[3]。而跳频系统则是利用躲避的形式防止抗干扰,为此当跳频系统遇到强性定频干扰时不会对其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面对多种干扰时,由于直扩系统不受其影响,甚至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干扰发出来的能力提升自身系统功能。但跳频系统在面对多种干扰时,在多种干扰信号还未来临之前就已经转换到下一个信号接收当中。在实际用途中,直扩技术与跳频技术既具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使用时应将两种技术联合起来,通过取长补短,使得二者结合的性能发挥最大功效,使其变成一种新型的扩展频谱系统[4]。

四、软件无线电技术

传统无线电通信大多都是具有具体用途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这就导致各种无线电之间造成互通困难,并且兼容性能比较差,从而造成通信阻碍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使得无线电频道过于拥挤,相邻频道之间彼此相互干扰的情况愈发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通信系统就对其抗干扰能力提出创新性要求,从而产生了多波段多样模式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一定开放性硬件平台的同时,还拥有较强的灵活编程性能,方便各个电台之间相互沟通,可以随时引入新型通信技术。由此可见,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在未来成为无线电通信的主要应用类型。软件无线电技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利用软件无线电结构建立超短波通信系统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极有可能实现[5]。

五、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综合所述,在通信设备中超短波技术在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且该通讯设备的保密性、抗干扰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向着多元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稳步创新前行。

猜你喜欢

抗干扰性超短波空闲
恩赐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AltBOC调制信号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鸟”字谜
彪悍的“宠”生,不需要解释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电子测控系统的屏蔽及接地技术
试论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