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创业困境及能力培养
2019-03-20李崯陈晓暾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崯 陈晓暾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互联网+”下的创业背景
在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互联网+”的含义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大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而现代产业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上都较传统产业产生很大不同,互联网的合理应用使各生产要素实现有效整合,重构生产方式,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自2015年3月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的制定,各高校积极践行并动员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但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目前选择创业的人数少,创业成功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二、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
(一)创业意识淡薄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及其家庭都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以过安稳的生活,并以此作为成才之路[1]。大多数家庭对创业都采取抵制心理,认为创业风险大,见效慢,因而对其“敬而远之”。
我国初高中学校大多采取单一的注重成绩的教育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于如何取得更高的分数,被动学习的灌输式教育还未更新,长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未正确认识到创业的真正目的,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缺乏。
(二)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大多高校现在已设立相关课程,但整体来说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因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创业兴趣不足。信息化时代如何采取合适而吸引人的教学手段值得考虑,应该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点,以创业教育为载体来提高创业教学质量[2]。
(三)缺乏实战经验和社会关系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单一,且仅仅局限在书面,但创业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选择创业伙伴的时候会选择同龄人。这样的组建方式在经验方面和知识水平方面都难以实现差异性,无法实现团队内部互补。在调查中还显示,41.2%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需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进行的实践性活动。当代大学生大多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短缺,并且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眼界较窄。这使得他们在初次组建创业团队时显露出了局限性。虽然74.2%的被调查者都会选择合伙创业,但其中40.3%的大学生在是有成功经验的,这也体现了大学生在创业中经验不足的问题[3]。
(四)缺乏创业的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技能、创业激情、团队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网络营销能力、风险承受能力、融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识别机会能力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12 项能力,这些能力分为主观智力和利用客观的能力,前者是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的,而后者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创业激情是前提和动机,创业能力是基础,创业环境是客观条件,在创业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创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这期间考验了创业者的多项素质能力。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方法
(一)完善创业教学体系,培养科学育人观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提高教学队伍水平是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生创业讲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进行创业培养,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观,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二)丰富实践体系建设,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加强与当地企业和政府的联系,提高高校实践基地数量、质量、使用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虽然许多高校已建立了实践课程的考核标准,但是在学生整体考核体系中只占较小的比重,高校应强化实践作业制度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进行长期有效的创业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在寒暑假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亲自进入社会中的企业进行实习,提高个人的社会阅历和实操经验[5]。
(三)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发挥高校和社会运营商的孵化功能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为保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点可以真正落地,就需要高校进行科学指导并与对应社会运营商进行对接,在考察其可行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成果完善加工并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可行可用的创新创业点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创业中善思、勤学、肯干。高校内部构建结构化创业教育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摆脱对创业的误解。同时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于学校而言也是培养和造就具有革命性、创造性的新时代学生的契机,向社会输送符合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