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传媒视野下对高校影视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03-20徐雄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播电视学院
徐雄庆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广播电视学院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银幕,最多的观影人次,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票仓,中国电影市场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令世界为之侧目,但是辉煌的背后却是鱼龙混杂的电影从业者,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人才是关键,而影视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的影视教育。在当下的读图时代,作为视觉文化代表的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面对中国影视市场的发展与困境,高校影视教育方兴未艾,如何在当代传媒视野下增强高校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之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影视人才,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当代中国高校影视教育
(一)背景分析
从传媒的角度来说影视也是一种传播的媒介,在互联网、手机等载体的推动下,影视媒介因为独特的视听综合优势在当代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要构建电影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要走向电影强国,中国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特别是从专业的影视教育来看,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问题,比如创作视野狭小,学生电影作品几乎清一色的校园爱情短片;再如电视方面,类型雷同,缺乏创新,故事模仿抄袭,神剧雷剧横飞;再比如演员的培养方面,《演员的诞生》将很多当红艺人演技尴尬的问题展现在观众面前。演艺圈追名逐利,人浮于事,影视工作者业务素质不强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高校影视教育的状况
中国的电影教育从1934年就开始起步,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发展,电影教育的内涵已经扩充成了影视教育,并且在当代进一步扩充成为了影视传媒教育甚至是艺术教育,但实际上在高校的影视教育中,往往还是更注重传统的影视知识,影视理论和方法的传授,多数情况下都在回避或者是忽略媒介化社会背景对影视教育的影响,鲜有从媒介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展开的通识教育或者是公共必修课程的教学。
当然仅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说,高校的影视教育同样存在问题,比如说重视影视的文学性而轻视影视的本质属性。影视是综合性的视觉艺术,与文学之间存在割舍不断的联系,但是在很多高校的影视教育中却过分突出了影视的文学性,具体来说就是突出了影视作品的主题、人物、意境和美学方面的分析,但却对视听语言和拍摄手法不进行重点讲述。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影视鉴赏是了解掌握影视艺术的基础,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足够了,但是对于今后想从事影视行业的学生来说是明显不够的,对这类学生来说,学会拍摄,导演,剪辑等实践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影视教育当中往往重视经典影片的学习而忽视当下最新的影视现象和影像形式。在很多高校的影视教育中常常突出对经典作品的精讲,细讲,但是这些经典的作品通常年代比较久远或者说往往都太过“艺术”,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相去甚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往往看到老师讲课口干舌燥,而学生意兴阑珊。影视具有与生俱来的鲜明时代性,如果能在影视教学中结合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新媒体短视频,趣味性的微电影,微记录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影视器材的更新换代本身是非常频繁的,这样导致很多高校的影视拍摄器材相对陈旧,而专业的影视教育对实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把学到的影视知识转变为技能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但是很多高校因为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并不是很重视,导致影视器材和设备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作。
二、传媒视野下的高校影视教育探索
影视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兴盛与时代的发展、文化市场的繁荣以及社会经济进步密不可分。目前中国有几百所院校设立了影视方面的学科,基于上文的分析,从传媒视野来看,目前的影视教育不管是对专业的影视教育还是非专业的影视教育实践上都存在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影视教育当中并未在媒介素养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给足重视,从传媒视野来看原有的影视教育的角度、方式方法以及内容都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首先一点要更新高校影视教育的观念,然后更新高校影视教育模式,为中国的影视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观念更新
影视以其视听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时空综合等优势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影视明星也是当代很多大学生追逐的偶像,好莱坞大片以及热播的电视剧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话题,而影视作品当中所呈现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的影视教育必须要去伪存真,让大学生能够在媒介社会中找到方向,不至于迷失自我。因此影视教育要在传统的影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艺术素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首先,将上述三个内容的教育作为高校影视教育新视角下的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手段。当代教育是大众教育,提升公民素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的教育,更是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当前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日益被大众传播媒介所左右,在传媒视野下,媒介能够帮助公民认识社会,而其中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比如《战狼2》曾被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师批评为无价值观,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当然这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战狼2》实际上确实存在血腥暴力,但也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这集中反映了影视作为媒介所存在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影视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正能量的引导。
其次,在当下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影视的传播是多元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把关也被弱化,鲜花和毒草并存,娱乐至上成为大学生利用影视媒介的主要诉求和客观现实,而这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人生观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家特别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影视教育要跳出专业化教育的角度,站在更高的视野,主动去调整教育内容,扩大教育对象,积极应对当代传媒的挑战,在影视教育当中融入媒介素养、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内容。
(二)影视教育模式改革
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使得曾经高不可攀的影视行业降低了门槛,人人可以参与影视,在网络时代,有一台DV 机,召集几个人就能够编纂出一个网络视频,特别是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兴起的当下,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短视频APP 就可以娱乐至死,被高校影视传媒专业所垄断的人才体系被打破,非学院派出身的人已经成为主流影视市场的“中流砥柱”,比如韩寒,郭敬明、宁浩、王宝强、岳云鹏、赵丽颖等等。而真正的影视文化市场,却需要传播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影视圈的种种问题,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去改变现状。落实到高校影视教育上来,就需要进行影视教育模式的革新。对比国外的经验来看,例如美国的USC、UCLA 等大学将高校影视教育分为四个方面,包括透视美国影视工业结构,探索信息与社会控制关系,分析影视节目体现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了解影视节目的本质等。实际上中国的专业电影教育已经逐步走上美国式的电影教育之路,在满足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影视相关领域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目的是好的,但实际的效果却有待提升,因此必须要改革高校的影视教育模式。
首先,影视教育不是影视艺术教育,也不是影视技术教育,反而是影视媒介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的通识教育,影视史论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这是基本的要求,但却不是本质的要求,关键是要培育出学生的视觉思维,要在人文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鉴赏能力,再通过个性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视觉思维,学会用视觉语言来讲故事。
其次,关注当代传播媒介下的影视新现象和新趋势。影视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科技发展密不可分。在当代媒介化社会当中,学生不仅仅是传播的主体,也是传播的受众,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高,影视教育就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影视教育当中忽视了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学生肯定没有多大的兴趣参与学习。因此在影视教育中要多关注影视行业中出现的新元素、新类型、新现象,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而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来巩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兴趣驱动去主动学习影视知识。比如在课堂上结合当下比较火热的抖音短视频,趣味性的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案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育模式要不拘一格,不需要固定的套路,但核心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受众为根本,师生平等互动,强化实践,构建影视教育新模式。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催生出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体验式教学,是学生以现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有时还会涉及跨学科的学习,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突出实践,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模拟出一个剧组来进行体验式学习,这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要充分发挥产教结合的作用,影视教育当中要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利用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等这些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水平,进一步结合影视产业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手段,产教结合同样是手段,学校要和电视台、广播电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去这些单位实践学习。当然也可以利用影视行业所推动的一些活动比如青年导演计划等,鼓励学生去创作,为将来走进影视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影视教育是影视媒介教育,在当代传媒视野下,务必要革新影视教育的理念,不仅仅要做影视艺术教育,更要做到媒介素养教育,艺术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举。因此,高校应当考虑扩充影视教育的内容,革新影视教育的方式方法,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培养优秀的人才。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思考,可能有所不足,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