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第二课堂”铸就高职院校莘莘学子“工匠”灵魂

2019-03-20刘淑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分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工匠院校

刘淑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分院

2016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此,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此后引发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讨论与思考。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而言,“工匠精神”为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立足点,要坚持把“工匠精神”作为技工教育的灵魂去敬仰。“第二课堂”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形成学生新的学习成长阵地,同时结合“工匠精神”教育育人的特点,让学生的学习从入耳到入脑、入心。

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一改以往固定纸质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具有高效性、便捷性,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第二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获取知识、信息的又一重要学习平台,第二课堂相对应的是第一课堂,即传统的上课教学模式,第二课堂源于第一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第二课堂相比于第一课堂,由学生自主掌控,较为轻松自如,能够因人而异、查漏补缺;第二课堂从文字到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方面,都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第二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堂的学习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学习类、实践类、文体类、科研类,通过这几个方面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为以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从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开展的进程来看,第二课堂的建设存在着些许问题。

(一)以娱乐休闲为主,缺乏“学习性”

第二课堂的学习形式多样,能够较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多方面学习的需求,但是也造成了学生较难把握其中“度”,在相关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认为只是纯粹地完成任务,除了娱乐,没有感受到活动开展的初衷。相对于学习类、科研类,文体类和实践类是更为受到学生青睐的,文体类,主要是通过参与一些晚会、运动会形式开展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扩展人际交往,学习目的性不强,实质性的收获较少。实践类,大多集中在寒暑假,让学生组成一个队伍,开展实体调研,通过调研活动,分析数据,总结调研成果。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调研活动,更多变成集体的旅游活动,拍摄大量的照片,却较少的与调研对象有关的人员沟通,只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较难深入的去了解、认识地方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更像是走马观花,完成假期任务,不能从中有实质性的收获,从而大大降低了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所在。

(二)认识不足,缺乏“科研性”

科研第二课堂处于公共管理类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位置,而课程设计是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这些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大学的课堂教育基本局限于书本内容,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理论知识只有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起其中的要点。

第二课堂,在科研方面存在着老师和学生双方面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第二课堂科研教育效果欠佳。对于老师来说,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负责人,对科研教学的认识程度低,其在与负责人对科研活动不具有专业性,对科研活动开展内容认识不足,导致科研活动开展的效果差,使其丧失“科研性”。对于学生来说,科研活动的进行,需要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扎实,然而,只有少部分的学生符合这一前提条件,大多数的学生理论功底较差,从而容易导致在实践活动中受挫,致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积极性降低,进一步造成较难完成科研项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配备专业性的教辅人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指导,同时最重要的是,学生应当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进行科研活动训练,让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一大步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具有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995年开始实施的“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国内实施最早的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之一,经过20 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分层次、多渠道、自下而上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体系。2013年印发的《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考核管理和动态跟踪的具体措施,提出要建立健全工程人选考核制度,要根据动态跟踪考核情况。[2]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在新媒体时代,学校积极开展建设“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希望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面对新时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化的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工匠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工匠精神也慢慢的遗忘,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现代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出现了滑坡。当前社会,正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仍是制造业的灵魂,是给人类社会带来高质量产品的保障,更是技术人员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点。

(一)工匠精神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的培养方向。现在的企业招聘,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不光要有超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在人才的选择上,也越来越重视青年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主要是培养高品质的技能人员,随着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学校也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对职业技术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能够借助内涵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等提高办学品质、创新办学模式,决定其能否得到企业、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对其提高在教育机制中的影响力有着极大作用。[3]学校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另一方面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的人才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品质技术人员,那么在市场的竞争中,学校的名声地位能过得到很大的提升,获得大量知名企业的关注,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匠精神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人能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4]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通常会强调,需要工作严谨、吃苦耐劳以及具有良好团队意识的工作人员。可想而知,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是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重视工匠精神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适应市场中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拥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走向社会,立足社会。

(三)工匠精神制造业的灵魂

据统计,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 家,其中日本3146 家,德国837 家,荷兰222 家,法国196 家。从中可以发现,这些在历史潮流中至今延续下来的企业,都秉承着一个企业理念:工匠精神。不论科技如何进步,制造业的工匠精神依然是企业的灵魂。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坚持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工匠精神,它能帮助企业不断地进步,提高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德国的制造业在全球是享有盛誉的,这离不开技术人员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在欧美整体经济衰退之时,德国经济却能够逆势上扬,默克尔总理将之归功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5]日本的制造业,技术人员将产品的质量与工匠们的荣誉相关联,产品的质量高,对工匠们来说是一种荣誉,产品的质量不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耻辱。所以说,制造业强国追求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工匠们更是将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视为自身的价值所在,始终追求至尚至美的产品生产,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四)工匠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工匠精神代表着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这种精神品质不仅应当应用到制造业中,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更值得普遍的推广、学习。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崛起,服务行业的发展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服务业需要以提供给人们舒适、愉悦的体验为发展目标,工匠精神的贯彻,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效果。弘扬工匠精神,用心服务社会和他人,提高高质量的产品,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三、培育工匠灵魂,构建第二课堂多元媒体平台

21世纪是信息数据爆炸的时代,当今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有的人是用手机消遣时间,有的人则通过手机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说低头族也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高职院校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多元化媒体平台,构建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进一步的利用第二课堂,提倡工匠精神,从而构筑学生的工匠灵魂,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提高第二课堂的学习性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主要是帮助学生在上课教学模式之外,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第二课堂的学习类的活动较少的为学生所选择,我们可以借鉴“一耽学堂”发起的经典晨读活动,通过第二课堂线上的报名活动,组织晨读活动,增加学习类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养成我们早期朗读的好习惯。据北京大学王晓秋教授介绍,国内共有29 个省、市、自治区的200 所大中院校开展了经典晨读活动,其中“211 院校”就接近了60 所。[6]现在的大学校园内,经典晨读活动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另外,第二课堂的学习不分专业,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既可以深入本专业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专业,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促进第二课堂的师资力量

目前情势下,第二课堂的师资储备已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第二课堂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但是必要的教师辅助是不可或缺的,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老师作为模范的践行者,要起到引导、鼓励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人员的培训,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贯彻工匠精神,规范第二课堂专业化建设,良好的师资力量和配套的教学资源,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推动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学风建设不仅是学校教育育人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大力通过第二课堂平台,构建“四位一体”的学风建设协同机制,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投身到学风建设中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精神、意志、情感等多方面健康发展。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弘扬工匠精神,宣扬严谨、踏实、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能够帮助学生铸就工匠灵魂。

四、结语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铸就学生工匠灵魂。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