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洁小说中渗透的婚恋观
2019-03-20王沛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中文系
王沛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中文系
张洁41 岁才开始写作,可谓大器晚成。但毫无疑问,她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张洁近三十年的文学创作中,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张洁本人爱情观人生观不断发生转变,因而作者的文学创作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张洁的婚恋小说按照创作风格来分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理想和浪漫的婚恋观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张洁早期的婚恋小说带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那个年代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早期的婚恋作品中,张洁所展现的形象如同一个涉世未深的纯情少女,对爱情有着诸多的憧憬和幻想,这一时期的爱情大都停留在精神层面,带有古典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作品中的爱情带着童话的味道,成为贯穿生命的全部内容,作品中主人公看待爱情大都超越肉体、超越现实婚姻甚至超越生死的羁绊,展开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这一时期作品中的爱情带有极少的杂质,不被其他事物所玷污,为了这带有理想色彩的精神苦恋主人公做出包括个人生活、个人命运等很多牺牲,用爱情来拯救自己爱的人,为爱情赴汤蹈火。虽然有埋怨,有愤懑,甚至有怨恨,但对于这种理想爱情不计回报至死不休。这一时期整个爱情贯穿着追寻的主题,作者注重书写性灵,注重爱情的心灵价值和精神价值,主人公爱得圣洁,爱得唯美,爱得痴狂,有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味道,这一阶段的爱情如同白色一样纯洁。
二、怀疑和失望的婚恋观
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发生变化,这一时期作者笔下的婚恋已经褪去了理想主义的色彩,跌落到柴米油盐般的现实中来。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恋爱婚姻中经历各种现实问题,互相指责谩骂哭泣流泪然后分道扬镳,没有新鲜感神秘感以及对双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爱情开始变得庸俗不堪、斤斤计较、互相利用。主人公为了生计等各种现实原因,被迫出卖自己的爱情,被没有爱情的爱情折磨,以致于怀疑失望终至逃离抛弃爱情和婚姻。在作者看来,婚姻不再是一种令女性向往和追求幸福的结局,这一阶段的爱情加入了世俗的味道,失去了纯结爱情的原汁原味,所以让人品尝起来五味杂陈,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悲哀。这一阶段的爱情是蓝色的,有太多忧伤。
三、厌恶和憎恨的婚恋观
10 多年前,一位记者曾经直截了当地问过作家张洁:“你为什么从写人性美转向揭露人性恶?”她说:“失望,对一切的失望。这是一个大谎言横行的世纪,一个上当受骗、充满比死亡还痛苦、还可怕的世纪。人和人之间是不能沟通的。如果说乱世的不确定性多少还可以触摸,而人性的不确定性,简直让人绝望。”这一阶段是继上一阶段的发展,爱情婚姻中美好的部分已经完全消失殆尽,只留下“此恨绵绵无绝期”。恋爱和婚姻之于作者而言完全是恶的代名词,作者感受到了现实人生的悲哀,失望之极,放弃了一贯优雅从容的写作态度,近乎恶作剧式地着力表现的完全是婚恋丑的一面,终于陷入世俗人生愤懑和幽怨,奋力反抗这令人痛苦的爱情和婚姻,赤裸裸地揭开了这婚恋的阴暗面,毫不掩饰。婚姻和爱情化为洪水猛兽,吞噬者男女的精神和心灵,男女困在这苦痛的围城当中,受尽折磨。爱情和婚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荡然无存,优美、浪漫、真诚、温馨等等这些本属于恋爱和婚姻的特质都飘然远去,只剩下血淋淋苦痛。这一阶段的爱情是黑色的,这些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讲,其实展示的是人性的黑暗。
四、豁达和平和的婚恋观
经历了丧母之痛的张洁,加上年龄的增长,开始变得豁达,反映在其婚恋题材作品的创作中,表现出一种看破之后的大彻大悟。这是一种内心沉淀后的清澈,静水深流,不卑不亢,相信爱情婚姻跌宕起伏,却可以云淡风轻。无论爱与恨都不局限于小爱小恨,带有悲悯的色彩,是一种对众生的大爱与大恨。叙述的文字风格近乎平和,带有苍凉的色彩,更能从本质上揭示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也更能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地方。作家痛定思痛之后,对于爱情生活甚至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这一阶段的爱情是的无色的。
五、结语
婚恋不但关乎个人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形而上的精神之维,而且关乎家国秩序和人类与文明的进程。因而它几乎在人文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更是文学千年传唱的主题。张洁的婚恋小说中没有喧嚣的尘世,只有人物内心世界的诉说和对白,美中带着悲观的寒意。爱情以及后续的婚姻对于张洁婚恋小说里的人物来讲,如同精神食粮,成为延续生命引领生命前进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女性的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一幕幕上演,如果作品中对于女性婚恋的解读,在它所拥有的再失望之外更有超越于失望之上的反思,那作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