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授课模式在高校本科应用型课程中的应用
——以《对外汉语教学法》为例
2019-03-20金伟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金伟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随着教育部“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的提出,高校应用型课程比例逐步提高。班级规模是影响应用型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教授《对外汉语教学法》这门课程时对两个班级进行了对比实验,在其中一个班级开展小班试点改革,另一个班级不改变班级规模(以下称普通班),最终期末考试时两个班级的成绩呈显著差异:小班试点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普通班级。
一、小班授课的优势
首先,从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的应用型特点来看,小班授课的优势之一体现在学生实践机会的增多。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应用性极强,学生不能止于理论层面的学习,而应该更多地进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小班授课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以前一个班级只有30%的学生有课堂模拟的机会,但现在能进行课堂模拟的学生人数达到了80%。
在本学期的授课中,我们共安排了3次教学试讲和2次课堂活动,以上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次活动每个组员基本都能参与其中。比如每一次的教学试讲,每个小组都需提交一份教学设计,一份课件,以及选出一人做教学试讲,小组的四人需分配好任务,进行讨论沟通,最终整合后由试讲的组员将小组成果展示出来。经过三轮教学试讲之后,我们发现小组内成员对教案的设计和撰写、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的流程和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经过3次的教学试讲和点评后,在最后一次的课堂活动: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赛中,我们发现参赛的8位选手对教学流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已经比较熟练和准确,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实践机会的增加对学习效果的增强作用显著。
其次,由于班级规模变小,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是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小班的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教师不需要在考勤上花太多时间,同时课堂管理的时间相比于大班大大减少,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大大增加。在本学期的第一堂课,我们就将小班分成了八个小组,四人为一组,每组设一名小组长。之后的每一次课小组4人都坐在一起,并且课堂中所有的事务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讨论、教学试讲、课堂活动等。从座次到课堂任务的完成都以小组为单位之后,小组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教师基本不用进行过多地课堂管理,只需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即可。
(二)班级规模小,师生间有效互动增加,这也是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基本都能跟每一个学生有至少一次的互动机会,同时本学期的每一次课每一小组都需要填写“课堂微记录”,微记录分为三个板块,前面两个板块是Brainstorming和课堂笔记,这两个部分的设置是希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记录知识要点,第三个板块是“课堂圈”,所谓的“课堂圈”是仿“朋友圈”而来,是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记录课堂感受、与老师沟通的平台,学生在“课堂圈”可以自由抒发自己上课后的感受。通过课上互动和查阅“微记录”,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加了解,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向把握得更加准确,同时学生也能及时与教师沟通、解除疑问。比如有同学通过“课堂圈”发表对小班授课的看法,有同学提出想跟外国学生上课的愿望,也有同学提出对课堂中某个问题的疑问,还有同学提出对“课堂微记录”的质疑,当教师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可以适当对教学做出调整,或者在下一节课时进行答疑。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三)班级规模缩小加之实行小组任务式教学,班级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这也是课堂效率提高的助力之一。本学期的课程在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因为这是汉语老师的必备技能,现在越来越多的汉语课提倡集体备课的形式,如果不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很难在这样的模式中生存下来,而且从汉语教学的特点来看,“孤军奋战”意味着“故步自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类型的汉语课堂。本课程采用的方式是小组任务式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同时给每个小组派发任务,而小组内必须分解任务,将分解的任务分配到每一位组员,做到小组内每位成员每一次都参与到任务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协作和组长的领导组织能力能得到有效锻炼。在最后一次的课堂活动中,我们举办了一次班内的对外汉语技能大赛,我们将大赛中所有的工作任务分配到个人,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比赛中来,各司其职,让班级的成员共同组织并保证这场比赛的顺利完成。最终,在每一位班级的成员的努力下,这次比赛获得了圆满成功,每位同学都收获满满。
诚然,小班授课相比于大班来说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这些优势的发挥是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安排和设计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小班授课实践,我认为教师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等方面调整和创新。
二、教师在小班授课中应做出的调整和创新
小班授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与时俱进、与“学”俱进:汉语教学类型众多,涉及到国内的汉语教学以及国外的汉语教学两个部分,学科前沿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加之汉语教学受国家政策、世界格局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教学内容需时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其次理论内容应少而精,实践内容多而细:理论内容应精选重要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生需要引导才能理解的知识,实践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可选的素材要多样,同时实践的任务应细化,让学生能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实行“责任制”。
教学方法方面,首先将团体式教学法和任务式教学法相结合:将学生分成小组,将课堂中的所有事务分解成任务,每一项任务都需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分小组是很多课堂都会采用的方法,但是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小组中任务分配不明确,以至于小组成员“出力不均”。因此我在此次小班授课中将小组与任务相结合,小组需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完成任务,同时将任务分解分派到每一个小组成员中,保证每位同学有大致均等的课堂参与度;其次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理论讲授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加入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形式;实践课堂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打破传统课堂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此外,以多元智能为指导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过去对人的智力的定义太过狭隘,人的智力至少应分为9个范畴: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和存在。这一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很大,从教学方法层面来看应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不同范畴的智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课堂管理方面,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学会放手,做到精讲多练,课前精心设计任务,并提前做好安排,课上适时引导。在课堂领导方式上,以民主式为主,适时采用权威式;在座位的编排方面,以小组式的基础上,对小组内成员的座次进行适当地干预;在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上,区别对待积极性为、中性行为和消极性为,在纠正或制止消极行为时不可操之过急,应注意中性行为的中介作用。
三、结论
对于应用型课程来说,小班授课本身极具优势,一是体现在学生实践机会的增多,二是体现在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小班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将小组讨论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课堂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