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把握”做有特色的副刊
——以《鞍钢日报·周末》为例浅析副刊的高品质办报之路
2019-03-20孙玲鞍钢日报社
孙玲 鞍钢日报社
报纸副刊以其多样的文学体裁、丰富的报道栏目,在潜移默化中对读者的理念信念、道德情操进行引导,为受众带来美的阅读感受。作为综合性副刊《鞍钢日报·周末》,始终以创办一份有文化品味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副刊为己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由报纸的一个专版版面发展成为八个版面的独立副刊,每周五准时同广大读者见面。如今,这份副刊已经成为鞍钢日报社的一个重要品牌,吸引大量稳定的读者群体,具有较好的舆论影响力。回望发展之路,《鞍钢日报·周末》始终坚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积极总结和探索特色化的新闻实践。
一、做好主题报道,与时代“同频共振”
每期的主题报道在副刊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读者的关注度和阅读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副刊在保留文艺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新闻性,贴近读者的工作和生活,从当下的热点话题和受众关注关心的问题入手,确定每期的报道主题。《鞍钢日报·周末》每期都设定一个特定的报道主题,拿出1 到2 个版面进行重点报道。对于重要的主题,副刊通过系列策划报道或者全部八个版面进行深入解读和报道。2019年3月,浙江卫视《奔跑吧》录制地点选择“新中国钢铁工业摇篮”鞍钢集团进行录制。这个消息燃爆了整个钢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还掀起网络热议。今年是鞍钢开工70 周年,《奔跑吧》选在鞍钢不仅为庆祝鞍钢“七九”开工70 周年营造浓厚的氛围,还有助于以这个国内知名的大型综艺节目为载体,宣传鞍钢7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提升鞍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鞍钢日报·周末》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热点话题,先后以《热血鞍钢的高能时刻》《鞍钢的荣耀,我知道》为话题推出系列报道,以《奔跑吧》录制为线索,通过抓住拍摄重点环节以及参与录制人员访谈等方式,系统展现鞍钢走过的光辉历程,成功吸引大量读者。
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鞍钢日报·周末》特推出重大策划报道《纪念百年五四建设青春鞍钢》,成功运用八个版面,展现了在鞍钢集团团委带领下,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的生动实践和精神品格。该副刊通过系列报道,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伟大的时代。
《鞍钢日报·周末》准确抓住时代的热点话题,先后在新个税法正式实施、互联网诞生50 周年、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和热点事件中,推出《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攻略”》《我的“网”事》《这些“坑”要当心》《一滴水的鞍钢之旅》《徜徉在绿色工厂》,成功抓住读者的眼球,回答读者的关切,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打造特色栏目,与读者“不见不散”
副刊中,一个特色的栏目可以形成一批稳定的受众群体。受众在阅读副刊时往往容易被某一个栏目所吸引,或喜欢作者对事件深邃的思考或喜欢作者快人快语的写作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为这个栏目的忠实读者。因此,读者往往会因为一个栏目、一种阅读习惯而成为副刊的忠实“粉丝”,因此打造特色鲜明的栏目是副刊的重要使命,也是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鞍钢日报·周末》版面比较多,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栏目和特色版面,认真做好版面的定位和细分工作。经过实践探索,该副刊成功创办“市井漫记”“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以及八版旅游等特色栏目和专版。其中“市井漫记”栏目特邀请一名具有丰富的阅历,对生活有着深刻思考的撰稿人来撰写。这种邀请固定撰稿人撰写稿件的方式,优势就在于保持栏目独特的风格。这个栏目设立以来,先后聚焦中年人困惑、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读书等话题,刊登了《甜蜜收款人》《最了解我的那个人》《过年好读书》《旅途遗憾》等稿件,以其观点犀利、语言简洁明快的风格,使受众将每周阅读该栏目的作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期待。同时在8 版的旅游版面中,根据季节的变化,先后刊登了《日浴暖阳花舞在人间》《骑游新安镇》《千户苗寨乡土情》等旅行随笔,展示了不同地区自然风貌、风土热情,成为了受众拓宽视野、出行旅游的重要指南。
鞍钢,是祖国人民全力支援建设起来的。恢复生产时期,党中央从东北、华北、西南地区调集了500 多名地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也因此在鞍钢留下了一个“五百罗汉”的历史典故。《鞍钢日报·周末》推出“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专栏,特邀请鞍钢集团展览馆学术委员会研究员等撰写《阮焕中:狼烟四起锻炼英才艰苦创业》、《曲维敏:险山阻隔又如何奋力前行》《刘建民:晋察冀中好儿郎勤勉奋进》《鞍钢“五百罗汉”中的东北籍“罗汉”》等稿件,加深了读者对祖国钢铁建设蓬勃兴起的时代的了解,与此同时每周一期的“五百罗汉”的故事,也成为《鞍钢日报·周末》与读者之间不见不散的“约定”。
三、深挖地域文化特色,让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文化品味”、“艺术气息”是副刊的重要标签。作为一份受众茶余饭后的读物,副刊更加需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增强副刊的文化贴近性,这不仅有利于拉近与读者心贴心的距离,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鞍山因鞍钢而立。这里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这里到处都留下钢铁工业城市的印记,镌刻了70年鞍钢成长的记忆,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形成国内最重要的钢铁工业遗产群。70年来,这里也是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兴起的地方。《沸腾的群山》《乘风破浪》《风雨的黎明》……一批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应运而生。这里蕴藏着鞍钢集团特有的英模文化,《孟泰的故事》《雷锋在鞍钢那些事》《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文学作品、话剧等作品不断涌现出来。《鞍钢日报·周末》充分发掘本土的文化和精神的“富矿”,推出了《沉默的烙印鲜活的记忆》《集满“赞”的留言簿——从留言回望鞍钢集团展览馆开馆一周年》《传奇老火车开进记忆里》向受众述说“老物件”里悠久的历史,讲述蕴藏新中国钢铁工业记忆的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故事,展示鞍钢百年沧桑的工业遗产,风云变幻的时代记忆。
鞍钢厚重的文化也滋养和造就了一批批文学爱好者。为增强副刊与读者的互动性,充分调动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激情,扩大受众群体。《鞍钢日报·周末》推出了“诗韵连廊”“浮生绘影”“城市印迹”等专栏,刊登大量文学爱好者的精品诗词作品,先后推出《钢城三月天》《这一天——致六九青年》《遇见你的时候》《炉前工》等诗词作品,极大地拉近副刊和受众之间的距离,获得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同时还开展“‘光影记忆’征文”活动,先后刊登了《光阴的故事》《难忘刻字油印的岁月》《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等文章,通过讲述老照片故事的方式,紧扣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追忆了不同年代带给人们的生动记忆。
同时,为了更好地贴近读者的生活,《鞍钢日报·周末》在关注文化的同时,也将焦点投放到了健康、娱乐、生活等方面,特开辟专栏特邀请鞍钢集团总医院、北京同仁堂鞍山中医院的专家,根据不同季节以及常见疾病等进行访谈,先后推出了《正确认识恶性肿瘤——访鞍钢集团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吴登斌》《“马药”趣谈——北京同仁堂鞍山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志超》《“冬病夏治”正当时——北京同仁堂鞍山中医医院》等报道。同时还不定期地刊登生活和健康的小常识,诸如《家庭急救的常用方法》《冬季最养生的几种蔬菜》《健康防辐射的妙招》《挑选家具的五条黄金搭配规律》。同时结合受众对于摄影、文玩、茶、紫砂壶等喜爱,推出了“尚品·生活”等栏目,刊登关于黑白照片拍摄小技巧、手机拍大片的技巧,黑茶、白茶、花茶,紫砂壶知识介绍,提升了受众的生活文化品位,成为读者追逐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参考。
在日益快节奏的生活中,一期期副刊好比是一场场文化“盛宴”,让受众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偷得半日闲。副刊也以其独特的内容优势,给予人们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获得受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