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愤怒的小孩》影视叙事中的儿童形象
2019-03-20蔡师如天津师范大学
蔡师如 天津师范大学
一、人物性格塑造
在中国古代文学评点中,中国李贽提出了有关人物塑造“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1)”的著名论点,后经金圣叹的补充,概括起来此论点的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写人物的重点是写出人物性格(2)”。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学小说就重点塑造不同性格的类型化人物。此论点也适用于影视剧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在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整部电影艺术表现的核心,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要千变万化,儿童的性格塑造更不可千篇一律。
影片改变了以往人们对过于幼稚无知的儿童形象、过于低龄无味的儿童电影的固有印象,塑造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纯真善良的儿童形象,表现出儿童纯真世界里天真无邪的儿童故事。孙小傲这一儿童形象充满着童真童趣,是典型的“顽童”形象,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他贪玩淘气、极富冒险精神和游戏精神,为了表达对父母的不满而离家出走、一心要保护着兰兰回家、与坏人斗智斗勇,又诚实守信,不吃撒谎得来的霸王餐。兰兰这一儿童形象比较早熟、身上承载着与年纪不符的苦难,是典型的“苦孩子”。幼年被逼迫成为犯罪集团赚钱的工具,靠着撒谎维持生计,兰兰展现了在贫苦中挣扎着勇敢自力更生、逃离魔窟的成长故事,影片通过命途多舛的兰兰这一儿童形象,关照和表现了兰兰身上体现的社会问题,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个是离家出走的“愤怒”小孩,一个是一心归家的“缺爱”小孩;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一个诚实守信,一个善于撒谎。孙小傲和兰兰来自两个相反的世界,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两个相反的世界交汇了,擦出温情的火花。无论是离家出走的孙小傲,还是一心归家的兰兰,他们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回家”。影片创造了契合儿童特征的儿童形象,围绕儿童形象展开充满趣味性的正邪对抗故事,体现了儿童世界的童心童趣,符合儿童观众的审美趣味。
二、人物关系塑造
人物关系是构成电影剧本情境的种种元素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因素之一。影片对于人物关系的设置牵动着整部影片的人物情感发展脉络与故事走向,对于儿童形象的人物关系设置更是需要简单化、具体化,将其投入到深刻的、具体的人物友情、亲情的纠葛中去,不仅使得电影的情境更加的尖锐,也使得影片具有戏剧的张力和对情绪的控制。
影片除了成功塑造两个性格迥异的儿童形象外,还设置了沉默寡言的爷爷、呆萌幽默的爸爸、多愁善感的妈妈、侠义慈祥的高老头、搞笑笨拙的犯罪三人组等典型人物形象,营造出了温馨和谐、诙谐幽默的观影氛围,以合理顺畅的剧情逻辑性和情节设置,以家庭情感为中心,以喜剧元素为人物情感服务,最终实现与观众情感的共鸣。影片主线是两个小孩与犯罪团伙的不断周旋纠葛,由孙小傲和父母关系出现矛盾开始,离家出走导致与兰兰命运的重合,因饱腹问题与“津门五侠”的高老头建立起深厚感情,最后兰兰被孙小傲一家收养实现“幼有所养”。人物和故事情节将整个人物关系串联起来,这部号称中国版《小鬼当家》的电影吸收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对于人文关怀精神的表达,充分地给予影片教育意味,以人为本,以人物关系为基础,以人物情感为基本,以人物性格为特色,以人物品格为闪光点。
三、电影主旨表达
电影通过孙小傲和兰兰的离家和归家之旅在欢声笑语的同时传达出来了深刻的主旨,影片在成功塑造了孙小傲和兰兰两个古灵精怪的儿童形象的同时,揭示了留守儿童、拐卖儿童、逼迫儿童乞讨、留守老人等沉重话题。如今新时代的父母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虽然给予孩子原来越丰富的物质满足,但是孩子却离父母越来越远,由此可见在很大程度上父母的爱比物质更为重要,因此,即使兰兰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她还是执意要回去寻找埋藏在地下匣子里的那张全家照,这是一种对被抛弃的亲情的思念。
这是一部以儿童为主体,通过儿童视角寻找家庭温暖的儿童喜剧电影,在中国特有的大环境中,通过不对等的正邪较量把握了小人物的群体意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影片借助明星效应和喜剧元素,以孙小傲和兰兰坎坷的归家路为结构整部影片的基础,以游戏化的情节设置为表现方式,体现了中国式的家庭关系、人物关系和戏剧矛盾,在儿童的寻家情怀中提炼出对人文关怀的表达。这部有关留守儿童的冒险奇遇历险记,即使没有严格遵循现实逻辑性,其中有些偶合的故事情节,但是其对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包含和洞察,彰显了存在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现实主义的批判性,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成功地打造出一部好莱坞“合家欢”式的儿童电影。
注释:
(1)马蹄疾编:《水浒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80年第二版,第90页.
(2)王德勇:《我国古代文学评点中的人物塑造理论》[J],承德师专学报,1984年0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