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道从议论文到叙述文的新尝试
——浙江卫视新闻联播专栏《之江擂台》的新闻分析
2019-03-20陈李超浙江卫视新闻中心
陈李超 浙江卫视新闻中心
浙江卫视的《浙江新闻联播》栏目,是浙江省的各党政机关新闻发布者,具有各种政令,规章,条例发布的宣传,解释的职责。所以,主题报道是《浙江新闻联播》中除时政新闻外,占比最大的一种报道类型。高质量的新闻主题报道本身就是传播力,传播广度和传播精度构成传播力。[1]
这几年,浙江卫视的主题报道越来越“三贴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2.19 重要讲话精神和要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创作原则,“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既突出了主题报道的政治性,也讲究新闻时代性和群众性。
一般来说,主题报道更多的是一种议论文的形式,记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但是《浙江新闻联播》去年7月开播的《之江擂台》专栏,则更多的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文体形式。深入浅出,做到了“三入”—“入耳入脑入心”:增加报道的可看性,使报道能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在政策解读上说“人话”,使观众能理解和认知“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这个中心工作的背景,也就入了观众的“脑”;在此基础上,观众有了获得感,也就是将报道的核心价值观入了观众的心。
一、精准策划,结合中心工作,变成老百姓爱看的报道
《之江擂台》是为了配合浙江省委部署开展的“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在全省上下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如何将这“一号工程”推进的好,又能让老百姓接受,《之江擂台》在策划之初就已经将这次的专栏和其他专栏做了区别策划。《之江擂台》专栏的报道主题不在是局限于村庄、社区等地的一事一议,而是聚焦各地各部门的主抓工作,展示各行各业聚焦问题、克难攻坚的探索过程,以及破题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经验。也就是说,报道的主题是各地政府的干部,包括村、乡镇、县里自上而下的基层干部埋头主干的,和老百姓又息息相关的事件。
策划提出每篇通过“典型故事+一把手擂台感言”的体例,一方面深挖行业内、区域内大抓落实的典型故事、创新做法,另一方面也通过各部门“一把手”的权威声音,提炼创新实招、务实举措,形成可分享、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叙事语态从一味的“称赞”到“基层折射”的百味
和平面媒体不同的是,作为电视新闻语言最鲜活的就是现场感和同期声,他是体现电视新闻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往的主题报道为了体现主题,同期声不外乎是老百姓夸奖政策好,政府人员评价政策好。但《之江擂台》中,同期声不仅讲究现场感,大部分的采访都是在行进中采集的,是一种现实的折射,老百姓敢说真话了,干部的形象也变得真实起来。
比如《永嘉:一条“舴艋舟”如何载动三百里碧水古村?》中提到源头村新上任的村主任为了拆掉房前屋后存在了几十年的“露天坑”,挨家挨户做工作时,村民的反应是:“我有时候生气起来我还要骂她的”;因为缺乏整体规划,中国景观村落群的民宿经营从“一房难求”到“一客难求”,民宿经营户徐玉平提到:“着急也没有用,办法应该是村干部们想,我们是农民怎么想。”把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的最真实的想法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在《缙云:一块“蜗牛奖”牌子 搅动干部“坐不住”》中,现场抓了刚得了“蜗牛奖”的单位一把手上台表态的样子。把干部的那种无奈、丢脸的感觉直观的表达出来了。比如:“缙云县欣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永旺:李县长给我发了蜗牛奖的牌子,她也和我说了一句要加油,我感到也是非常愧疚。”干部不再是以前那种高高在上,充满优越感的形象,而是真抓实干中会面对挫折时有血有肉的人。
三、叙事结构是大小“主题”环环相扣,在矛盾中求解决
所谓主题报道,必定是要有一个主题,是整个新闻报道的“魂”。《之江擂台》的特殊性在于,它有一个大主题:“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每一篇则有各自的小主题,比如《玉环:59 个老旧工业点整体拆除的“阵痛”》小主题就是玉环市如何直面全市一万两千多家企业中,占绝对比例的是“低、散、乱”的中小微企业的痛点,积极寻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办法。《龙游:“专班”攻坚克难 提速城市建设“补短板”》则是龙游如何面对城市建设缓慢,打通部门壁垒,创新机制,组建了一个个跨部门的项目“专班”的小主题。小主题是每条报道中故事化的呈现,大主题在导语和中心语境中延承。
从《之江擂台》专栏共播出15 篇来看,大致节目的发展过程总结为不平衡(开始)——寻找平衡(解决办法)——改善不平衡(结局)的叙事结构。就拿《龙游:“专班”攻坚克难 提速城市建设“补短板”》来说,开场就是建设中的景观云桥才开工几天就停工了(不平衡)。随后,展开故事,因为是土地性质导致停工,这里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引出跨部门的项目“专班”(解决办法)——整个龙游66 个项目组建了66 个专班,每两个月的考核成绩会在政府大院张贴(擂台的感觉)——拆迁安置的案例,说明专班是如何运作的,改善具体工作中的不平衡性。全篇紧紧围绕龙游创新机制“专班”来讲故事,而“专班”又是紧扣“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大主题,环环相扣,主题鲜明。
四、叙事方式加强四化: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
一般民生类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式比较多,但是浙江卫视的主题报道从《乡村振兴》《八八战略在基层》这些“走基层”系列开始,到《之江擂台》更是将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的娴熟的融合在报道中。
首先,大主题必须找到小切入口,也就是载体。《永嘉:一条“舴艋舟”如何载动三百里碧水古村?》就是对准消失了30 多年的舴艋舟再次在楠溪江上运营,串起的是永嘉楠溪江沿岸各个村在乡村振兴中各个村正在进行的做法。《义乌:作战图“变色记”》则是围绕一张集聚区作战图,上面用红、蓝、绿三种颜色标注,分别绿色是续建、蓝色是开工、红色则是存在问题尚未开工的意思,由作战图,来引导观众读懂现在义乌政府在落实工作中,是如何上榜督促各部门积极作为。《缙云:一块“蜗牛奖”牌子 搅动干部“坐不住”》全篇围绕“蜗牛奖”,深刻反映了该地“慵政懒政、不作为、乱作为”的政府部门将公布并得到相应的“奖项”。
大主题是一棵树,细节就是树上的枝桠。这里的细节包括采访对象的神态、动作、金句、道具。比如《余杭:内外兼修 破解“本领恐慌”》中有一个细节,是当地进行的一个“心里话”的调查,在这一叠有2000 的多份的“心里话”有60%的干部提到“本领恐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查表,却将一个很难懂的“本领恐慌”概念具象化了,观众一看就知道这些干部对自身的学习知识感到了不足。片中还提到了未来科技城招商局局长李洁,桌子上放着关于人工智能的新书,书作为道具,又是在日常的办公桌上,这个道具这个细节都很好的反映了当下这些干部日常的工作状态,而不是记者为了说明而说明。
五、叙事主题紧贴时代发展,紧扣专栏名称,营造良好的“擂台”氛围
纵观目前播出的《之江擂台》,内容包括乡村振兴、企业行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都反映了新时代下浙江的时代面貌,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比如经济类题材:宁波鄞州,关注的是在错综复杂的外贸形势下,如何扩大开放优势继续保持外贸优势;绍兴柯桥的轻纺城发展了30 多年,作为全国的行业标杆,该如何进化升级?
同时,擂台的氛围也在每一篇里有着各种形式的体现。比如在采访中体现:余杭区经信局副局长说“我们也不是庸者下,现在你是平者都要往后退”;义乌篇中,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季金甫这样表示:“如果红变蓝,那今年我项目的推进就是顺利的,如果到年底还红在那里,那今年年初的计划就没完成。”有用正文画面体现:龙游篇中提到“项目组建了66 个专班,大家比进度,赛成绩,每隔两个月,考核的成绩单都醒目地张贴在政府大院里。”正是这样的晒成绩,比担当,形成比学赶超的舆论氛围,推动了各地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主题报道由于其报道目的和报道形式的特殊性,这要求新闻从业者花更多的心思,去提升主题报道的新闻价值,把主题报道做得更加“好看”。[2]浙江卫视的这种尝试,希望能给主题报道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