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符号建构与传播
2019-03-20刘霜厦门大学
刘霜 厦门大学
一、视觉传播与影像
人类传播活动经历口语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当今我们已进入“影像时代”或者称之为“视觉传播”时代,影像成为传播活动中最为核心的表达语言和符号。鉴于图像对于信息传播的优势,海德格尔早就指出,“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不如说,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海德格尔的观点强调了视觉文化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预告着视觉传播时代的到来。
视觉传播是伴随媒介发展而兴起的新传播现象,其实质是视像符号空前发展。科技的发展、消费社会的形成,纯粹的文字信息传播已不能满足个人和互动的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让位于感性的视觉呈现。视觉文化也出现了从语言主因型文化向图像主因型文化的转向,影像作为一种直观性信息被大众所青睐,日渐成为视觉传播的主流。
在这种“视觉转向”的时代背景冲击下,形象所承载的符号意义也达到新的高度。复旦大学教授孟建曾说在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中,影像符号生产的价值格外引人注目。
二、影视文化符号建构——水墨
色彩是影像符号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对于色彩的应用早从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体现,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色彩的应用。水墨是中国色系中璀璨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民族特色。以往我们多在绘画、书法作品中了解到它的存在。但是,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符号有了表达的新可能,伴随媒介变革成长起来的大众也倾向于以更灵动、更现代的方式接触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水墨符号的新表达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
电影是影像符号聚集的重要产物,媒介技术的发展刺激当今电影影像的变革。2018年9月在中国上映的《影》对色彩符号的使用上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水墨视觉作为画面的主要表现,赋予水墨符号以情感价值,呈现独特的文化感知。该片在金马奖获12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四个奖项。可以说在视觉表现层面得到了广大观众和评委的认可,它的成功也刺激着我们重新审视色彩符号对影片叙事与视觉传播的作用。
《影》中对水墨的全面应用,展现出苍凉与遒劲的视觉风格。黑白两色构成权利的对抗,连续的阴雨又调和了黑与白的冲撞,渲染出自然的灰色过渡空间,映示了扑朔迷离的关系。例如影片末尾子虞死时面具呈现的一左一右景象,左边是物象上的征服,右边是情感上的绝杀,水墨的表现方式代表了子虞在这场真身与影子决斗中的全面失败,黑白画面更直观地传递出角色溃败时的凄惨与悲痛。整体来看,《影》的色彩运用高度统一,连续的图像、故事性场景为我们展现了色彩符号与人物性格、叙事逻辑之间的关联,让我们在色彩美观的基础上去探索蕴含的哲理。
除此之外,影视化的表现方式便于观众交流,社交平台和人际传播为影片带来更多曝光,推动符号更大范围的传播。《影》中水墨符号的成功应用让我们看到了色彩于叙事的作用,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创新的魅力,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建立文化符号的连续性、统一性,也为新时代视觉传播带来动力支持。
三、小结
当前,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形式,以符号化的方式实现电影艺术家与观众间的交际愿望。人们在符号化的世界中生存并进行叙事活动。大众传播时代下,我们已经了解到水墨作为视觉符号在电影中建构人物形象与内容叙事的影视化应用。不难发现的是,在影视表现中若是完善视觉文化符号与影片叙事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构建角色的个性特征,增强故事的张力,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共鸣。
除去色彩这类视觉符号在影视视觉文化中已有所应用,服饰、道具等符号同样是整体视觉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符号在视觉传播时代也逐渐被重新解读。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表现形式都应该建立在对符号本身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符号的文化特征赋予其时代性的视觉化呈现。未来研究需要明晰符号的组合与媒介选择之间的逻辑,从而更好地把握视觉符号与媒介对大众文化生活和文化传承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