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超载问题研究
2019-03-20陈玮瑜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玮瑜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信息超载定义
在新闻学,“信息”这一概念指的是狭义信息,即能够消除受信者不确定性的东西。“超载”本意是装载量超过最大容许限度,因此,我们将信息超载理解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超出了的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指向海量信息与人的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
二、信息超载现状
(一)海量信息转移用户注意力
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包含娱乐、科技、军事、体育、健康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可以说,互联网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大量信息。但是,用户在这海量信息中想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并不容易。搜索前,各式各样的搜索引擎、APP 应用已经让用户眼花缭乱,在搜索过程中,超链接、广告弹窗、二维码扫描等很容易转移用户注意力,甚至让用户忘记最初的信息获取目的,搜索结束,用户只会感到大量信息蜂拥而来,而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却是微乎其微,用户解决问题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所以,一定程度上,海量信息反而让用户无法获取有效信息。
(二)低质量信息降低用户效率
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低俗信息、重复信息,这些信息占据用户时间,降低用户工作效率。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大量抄袭信息涌现,同样的信息,换一个标题作为原创传播,或者是把旧闻当新闻传播,给用户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互联网上各种“专家”、“官方”言论不断,真假难辨,用户在识别信息的过程中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信息爆炸增加用户焦虑
戴维·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一书中提出“令我们深夜难眠的,并非是担忧如此众多的信息会令我们精神崩溃,而是担心我们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足够多的信息”这一观点。当用户的使用行为满足不了用户的动机时,用户就会陷入恐慌、焦虑,这种心理压力最终也会体现在身体机能上,引发健康问题。
三、信息超载原因
(一)生产主体大众化
美国网络作家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一书中提出了“人人都是记者”的观点,由于社交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任何人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新闻的主体不再只是专职的新闻工作者和传媒机构,普通人都可能是新闻的提供和制作者。互联网与无线传输的融合让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造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生态系统。媒体生产、复制、出版及传播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一个大众业余化的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扩散者和接受者,导致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和病毒式传播,成为信息超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分发平台多元化
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生产与新闻分发逐渐分离,涌现出大量的内容分发平台,如搜索引擎平台、个性化推荐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和内容整合类平台等,这些分发平台大多只是负责信息的传播,将平台所拥有的信息推送给用户,因为它们不具有新闻的生产权,所以这些平台很多信息来源是一致的,这就导致用户在不同的平台看到的是同样的信息,但反复出现的信息,已经失去了对用户的价值,对用户来说就是无用信息了。同时,像今日头条等采用算法推荐技术的内容分发平台,以用户浏览数据为基础向用户推荐个性化信息,但有些时候对用户兴趣的把握并不精准,导致出现大量用户不关心的信息。
(三)把关机制被弱化
网络环境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发生变化,专业媒体的把关人功能被弱化。从信息生产主体的扩大、发布环节的简化、扩散模式的改变等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专业媒体已经不能很好地做到各个环节的把关,尤其是信息扩散环节,因此,信息的生产、发布、传播门槛降低,使得良莠不齐的信息大量涌现,信息数量的增加和信息质量的参差,都是造成信息超载的重要原因。
(四)受众媒介素养低
第4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7%和25.1%;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10.6%。由此看出,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教育水平的限制,使用户在辨别信息、选择信息时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海量的信息使得这一问题更为严峻,加剧信息超载的矛盾。
四、信息超载解决措施
面对信息超载,我们并不是无力的,可以从多方面着手,缓解这一现象。首先,专业媒体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在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等方面为信息生产者提供参照,同时,加强对信息内容的把关,从源头上减少虚假、抄袭、有害信息。其次,分发平台加大技术投入,在信息传播、扩散环节加强把关,如屏蔽关键词、封闭不良账号等。第三,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抄袭信息、不良信息的打击力度,有利于用户筛选有效信息。最后,用户要提高媒介素养,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高效搜索信息,辨别有用信息,让信息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