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文学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根据民俗学家钟敬文的定义,民俗是民俗传统,是指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传承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群众。既是物质上的,又是精神上的。节气词、方言、口头文学、戏剧,都反映了风俗习惯。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清明和中秋节是法定的节日,政府在谱系上增建了祖堂,其中有传统文化的民间元素。曾任中华农工民主党宣传部长的学者李汉秋提议,孟子的农历生日是四月的第二天,孟子母亲受难的日子,孟子“母亲的”是中国第一正母。孟子的“三迁”故事有着巨大的底蕴,符合当时的中国的文化背景。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特点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来说,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发端于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源头则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实际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名称也在不断变动,就当前来说,部分学者习惯将其称呼为中国20世纪文学,但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诞生之初,人们却将其称为“中国新文学”。新文学之所以能成其为新文学,不仅是因为在时间概念上的“新”,更重要的则是新文学代表着中国文学史革命性的变更。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就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有别于传统文学,现当代文学中更能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所以,文学作品不只是简简单单比较生硬的,没有任何情感的文字,它是在当时的文化中渐渐产生的作品,具有历史的印记。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文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有浓厚的西方现代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思想的色彩,这种人文精神的存在是饱受儒家思想禁锢的传统思想文化所不具备的内涵。当然,关于人本价值的认知只不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参天大树中的一片绿叶。从最早一批现代作家的创作中不难认识到,“人性的解放”似乎是二十世纪初现代文学作品的主旋律。正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狂人日记》,就是那个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另外,个性解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也大量涌出,从这些已知的现代文学作品中,读者不难还原现实中的事物和人,帮助人们更好地体会人文主义在文学艺术中的体验,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这些正能量的人文精神能够影响读者的价值观和生活。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黑暗、腐朽时代人文精神光辉的闪耀。

二、民间文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文学的起源,不是文学的争论,而是文学与民间文学紧密相连,民间文学密不可分,是一种相互依存与和谐的关系。从学术角度来看,虽然不像整体那么多,但认为文学是东方文学的民间传说,是十分公认的。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不断地在“创造宇宙”,本能地恐惧和崇拜,创造财富和文化,由于宗教活动,宗教是最基本的民间文学活动,是艺术与民俗作品交流的载体。我们可以说,原始民族的宗教确实是作为宗教文学的歌唱活动。例如,哈尼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和“十月年”,都有喝谷酒的习俗,人们唱歌跳舞、摔跤十分热闹,每到新春佳节,各家各户都会在大街上摆设宴席,一起喝酒,共度佳节,呈现出相亲相爱、共同合作的精神。在通俗文学的情感上,风格和内容都比较有吸引力。文学创作的助手,往往基于文学作品的各种活动,并且基于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生命的源泉,但生命大于文学。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民间文化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文学和民俗的相互作用。相反的,如果文学失去了民间文学的支持,那么文学的发展就会变得举步维艰;民俗如果不能植根于民间文学,那么它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总而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形成的象征。20世纪初是科学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自然与现代科学两种“对立的局面”,这也有助于以民间为目的农民文学创作民间文学艺术。文学关于风俗习惯的选择和发展非常具有创造性,以发展文艺、民俗、文学、民俗、艺术来表现其价值。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文化艺术

(一)文学作品民俗文化背景

在当今的文学中,现在存留的作品中有很多以前的文学作品,其真实反映了当时文化背景、文学思想以及文学方向。其中的民俗相关的资料更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当时文学写作者的思想追求,从而可以看出,民俗文化是了解当时文学知识的最基本的要求。例如:鲁彦的《黄金》,本书是对浙江东部地区的乡土文化进行描写,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通过当地的民风民俗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为此作者写了《黄金》一书。

(二)审美意境的民俗化构成

优秀的通俗民俗作品,塑造了神性的形态和特征,较好的艺术审美通俗化。鲁迅的《阿甘正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阿甘,固执的封建愚昧性格是环境的弱点。或者,你的生活是一个孤立的环境,没有意识形态的封建村庄,阿甘的行动并没有改变贫穷和苦难的命运,在绝望中,他创造了所谓的精神治疗。另外,对反抗的无知是阿甘悲剧人物形象的产物。此外,莫言是中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者,他的作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的生活特点,文化气息,是最有特色的中国作品。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鲁迅先生是当代小说的先驱者,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例如他的作品少年闰土中,因为闰土是闰月生人,而又五行缺土而得名,作者刻画了闰土悲惨的童年生活,且小说中体现了民俗文化。少年闰土的刻画,与鲁迅先生本人的经历大同小异,因为鲁迅从小也有一个名字叫作“长庚”,是由当时绍兴长庆寺的师父为他取的法名,这和闰土名字的由来尤为相似,都是蕴含着民俗意义的名字,赋有意义而且通俗上口。因为长庚代表着金星,也是古时候人们研究生辰五行而取名的一种常见方法,这自然而然的体现着民俗的发展历程。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也备受当代及现代人的追捧,他的小说简洁流畅,不重装饰,相比其他的作家那些冠冕堂皇的句子,他的文段描述了大量的民俗故事,处处体现着当时的百姓生活。从当时人们生活的方式,体现并讽刺当时的社会问题。文中像是舞狮子,老式剃头,掏耳朵刮痧等等民俗活动比比皆是,让读者感同身受。

通过上文这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大部分都埋藏着当时的民俗文化,也使得当时的文化作品登峰造极。但在各类的文学作品当中,如果作者希望给读者传递某种价值观或人生观的时候,必须仔细描画这种价值观,并赋予其一定的礼节性,让读者感到这种民俗的重要性。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刻描述了当时陕北人民的民俗文化,并充分定位了当地的礼仪民俗,分别刻画了几个人物来侧面突出礼仪之道的必要性。并且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不同的礼仪文化分别做出对比,并集中将这些人有礼志士的伟大情怀和最终的民族气节相结合,来升华最终感情,突出作者的用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当中,凡是礼当先,礼仪是人们需具备的品质,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也是社会和谐的关键之处。作者陈忠实用《白鹿原》一个作品用不同的民俗文化阐述了礼仪的高贵之处,高于生命乃至高于一切,这恰恰就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以及民俗文化的特点。

莫言先生的作品具有其精妙之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一种作为中国人独有的特殊精神与力量,使人们认可并感同身受的认可作者的寓意,而这些点点滴滴的认同感,最后汇聚成了一股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神。

在他们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找到一个独特的中国,是精神性的,固有的民族情怀,可以说他的作品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并在同一时间,每一个感觉,后面有一个明确的意义和含义,读者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红高粱”是一部充满灵感的作品,是忠诚、勇气和决心,表现出青春的精神,通过其生长经历,表现出做一个明白人的“忠诚、勇气和毅力”的道理。青春时期几乎什么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其实并没有改变人的身份,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鲜明的特点。

五、结束语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学已经渐渐地深入人心,不仅有民俗知识、艺术品位还有生活习惯等等,这些都从里而外地透露出当代的文化的特点,文学创作者理应深入民间,体会民间的生活方式、交谈方式以及工作的等等,从中可以领略文化的气息,从而写出更具有当时特色的文学作品,得到文学作者的共识。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