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主流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践与创新

2019-03-20郑雨茜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李杰沧州师范学院宣传部安琪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党委校报校园

郑雨茜 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 李杰 沧州师范学院宣传部 安琪 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

高校校报随着近代高等教育的兴起而诞生,不仅记录着高校发展历程,而且在引领思想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调查显示,全国高校中拥有报纸的占到91.5%,可见报纸是校园媒体的首要形态。[1]

一、新时代校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高校校报是校党委的机关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校报接受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以加强思政工作、制定实施思政计划为职责,不仅围绕国家重要主题活动开展宣传,而且对立德树人成果深入报道,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引导校园舆论的风向标

高校校报围绕学校重要活动开展报道,涉及到学校发展方向、学校重大战略规划的解读,对爱岗敬业标兵、创新创业团队、助人为乐典型等予以大幅报道,内容筛选有严格流程,在引导校园舆论上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三)传播校园文化的大平台

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从建校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该校历届师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等的总和。[2]高校是传播和构建校园文化的平台,通过直接的师生活动、日常行为记录以及间接的校园环境、学校发展近况的报道,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和弘扬校园精神,培育和传播优秀校园文化。

二、高校校报生存发展现状与内容分析

(一)校报运营模式

以《沧州师范学院报》为例,拥有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和准引号,为4 版8 开刊物,每年出版16 期,平均每月2期,每期印刷2000 份,师生总数持有量约700:1。校报设一名总编,3 名编辑兼任版面责编。主要由学生记者向各部门各学院发放,部分校报面向社会赠阅。

(二)报道内容分析

在报道内容上,沧州师范学院报共4版,每期刊出报道约25 篇。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一版:学校要闻、领导动向、重要会议、校园喜讯、校际交流;二版:产学研动态、师生比赛获奖新闻、名师讲座、理论学习;三版:学院动向、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文艺晚会、专版专刊、人物通讯;四版副刊:特约稿件、征文比赛、摄影绘画选登、校园诗歌、美文小品。

(三)在校受众接触与使用情况

通过对255 名在校大学生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调查后发现,56.08%学生只是偶尔阅读校报,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关心学校动态发展和获取有用信息,41.9%的人认为校报在满足使用目的上一般。教室和校园宣传栏是学生接触校报的主要场所。学生最经常使用的仍然是手机、电脑。接触的便捷性和满足需要的快速性是在校学生选择媒介的首要考虑因素,而接触媒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66.67%、了解社会最新动态58.43%以及专业需要54.51%、社交需要32.94%、购物26.67%。

三、融媒时代校报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发展策略

校报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首先,时效性和互动性差。校报多为月刊或半月刊,很多新闻在见报后都已成为了旧事。作为校党委机关报,校报编辑的采编也多偏向于政治性,学生记者参与较少。其次,版面内容单一,基本上都以校园要闻、教学科研、学生活动、文艺副刊四版为主。标题和正文写作内容呈现模式化,在版面设计上,报纸图片内容少,设计缺乏美观。再次,传播对象和传播范围有限。校报面向在校师生,一般不对社会公开。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校报的功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全面创新。

(一)与校园新媒体融合,扩展渠道平台

校报应主动拥抱新媒体,借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融媒体运营模式,搭载新的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探索高校校报、微信、微博、网站、广播、宣传栏等校园媒体的互动互联和优势互补,扩展思政教育平台。

(二)加强内容与版面创新,做强做优校报品牌

校报要想坚守好阵地,必须以内容为王,加强报道策划,集中力量推出深度报道,打造名栏和名栏目,树立精品意识,深入挖掘新闻现场,捕捉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呈现多角度全方位报道,用深度、温度、力度走精品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三)提高编辑技术与素养,培育学生记者队伍

一方面,加强对校报的扶持与重视。校党委应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对校报发展予以高度支持,增加校内报纸阅读栏覆盖力度,为校报改革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校报编辑记者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追踪校园热点,提高图文编排等技术水平。此外,重视通讯员和学生记者的培养,用读者语言讲好读者故事。

(四)探索高校新闻联盟,提高社会影响力

宣传思想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强化协作、多方联动、全员参与。[3]校报应坚持开门办报的原则,不断加强与企业、政府、社会媒体的联系,将新闻触角和服务能力涵盖社会。同时,各高校应“抱团取暖”,尝试建立校园媒体联盟,推出组合报道和系列报道,走地区间高校媒体整合发展之路,扩大校报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校党委校报校园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2020年全国“两会”精神
注重文化建设,体现文化底蕴,彰显办学特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学生特别委员列席校党委会
新媒体语境下以受众为本提升高校校报传播效力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