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养成教育及其实施途径分析
2019-03-20韩景东姜奉奇长春光华学院
韩景东 姜奉奇 长春光华学院
现代社会中,高校的首要教育目标及职责便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与做人,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并正确处理好身边的各项问题。对此,养成教育的实施便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独立、积极、团结他人,才可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实现不断进步。
一、高校养成教育的含义及作用分析
(一)养成教育的含义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行为训练角度着手,综合运用多样化教育方式,使学生得到“知、情、意、行”的全方位提升,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高校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与我国将来的文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因而强化德育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养成教育便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次,养成教育也是促进高校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重心所在。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同时也需要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学生接受了养成教育后,可以形成较强的独立意识与团结精神,掌握待人接物、学习和思考的正确方法。
二、高校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通常会忽略养成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导致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通常会把重心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面对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而当学生迈入高校的门槛后,其升学压力逐渐消失,便很容易在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问题。首先是心理方面,目前不少高校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其普遍存在毅力和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有的还具备着任性、自我中心、孤僻、情感脆弱等个性特点。
其次是学习方面,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职业性也不强,对自己攻读的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都不甚了解,亦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功利心,希望大学毕业后可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可是又不能把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妥善结合起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养成教育的缺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自律能力差,团队意识淡薄,学习能力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
最后是生活方面,学生未能养成文明生活习惯,难以充分适应高校的学习方法与生活模式,也很少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不少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独立意识不足,也没有正确的节俭观念和时间观念等,生活中较为随意。还有少数学生有着吸烟、酗酒等不良的嗜好,甚至于生活上难以自理,或是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若是没有妥善处理好上述问题,将会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说,高校的养成教育实施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帮助学生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培养其正确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与健全的人格,如此才能实现学生将来的健康顺利发展。
三、高校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实施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
对于高校的养成教育来说,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先建立起一套规范、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将此作为依据,围绕制度开展高校的管理工作。制度属于一种规范化的体系,对学生的行为活动能够产生强大的指导作用,高校学生个体道德及素质的发展塑造,都需要规范化制度进行引导。良好的制度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应当要贴合基础的伦理原则,比如民主、公平、以人为本等,要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其次,制度应当要具备较强的可行性,换句话说,便是要程序合法,并确保程序和实体和谐统一。另外。单是制定出良好的制度也是不够的,若要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达到理想的养成教育效果,还需要执行者将制度落实到位。因此,高校的管理者与教师都要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发挥出榜样功能,始终坚持表里如一,言行得当,将制度精神渗透到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以此确保养成教育顺利实施。
(二)构建出合理的育人管理机制
高校管理者应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理机制,可安排辅导员随堂听课,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协助学生处理好学习障碍。在课余时间,辅导员可以到学生寝室内与学生交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建立谈话制度,把握高校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对其实施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针对人生理想、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方向等展开教育。而校内的每位教职员工,都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进行逐步提升与完善,积极参加到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作为高校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的时候,应注重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当前大学生通常都具有好胜心强、自尊心强、怀揣梦想等多种特征,教师要抓住这些特征开展养成教育。对于一部分比较急躁和脆弱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自尊自立的意识,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于一部分厌学、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对于一部分具有依赖和任性心理的学生,就要教会其自理、自治以及自我保护,让其积极参加各项劳动与公益活动。还有的学生可能抱有孤僻、狭隘的心理,教师应引导其多与他人交往,培养其合群的性格。与此同时,还要对所有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高校学生能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公民意识。
(三)积极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在学生刚入学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讲座,对新入学的学生实施各方面的教育,比如思想品德教育,学习和生活习惯教育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考察活动。比如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可采用丰富的影视资料、新闻媒体以及社会舆论,开展有关社会主义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与此同时,还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主题班会、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这类方式熏陶和感染学生,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尽快过渡到高等教育阶段,并充分适应大学生活。在此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四)打造良好校园文化
在高校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校园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功能,比如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其心灵,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等。所以必须要重视校园环境及文化氛围的建设,要给学生提供干净、高雅的学习殿堂,这有益于学生高尚品格的培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倡导优秀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并全面体现出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实训室等设施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还应当尽量发挥出学生社团的效用,因为学生社团相当于第二课堂,能够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活动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专长发展,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举办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的讲座,对学生实施审美及艺术教育,并对宣传橱窗、校园网、广播、校报等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为高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养成教育是一项综合化、基础性的教育,其主要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并且涉及的面较广,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将其正确运用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强化德育工作成效,还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并实现体育、美育等各方面的落实。所以,不论是社会各界还是学校部门,都必须要对养成教育的实施引起高度重视,肩负起对高校学生的教育职责,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