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都市报的流量迁移

2019-03-20洪永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都市报媒介受众

洪永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一、被“降维攻击”的都市报

“纸媒寒冬已至”非空穴来风。2019年全国多家报纸休刊,《法制晚报》、《北京晨报》、《成都晚报》等都市报纸版成为历史,均转型运营新媒体业务。[1]与此同时,2019年媒体融合趋势更加明显,县级融媒体建设如火如荼。一冷一热现象或将成为今后数年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当下,受众接受的信息量变大,获取信息渠道与方式却越发集中,即手机等智能终端。截止2018年底,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75 亿人。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6.53 亿,占手机网民八成。同时,碎片化的信息被接收,电脑已经不再常用,人们使用台式电脑上网比例降至48%。[2]

因为形态上的劣势,都市报逐渐失去生存土壤。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在此之下,个人成为社会运作的基本单位,驱动着新媒体生态形成。[3]按照这一思路,现在的传统媒体正在遭遇“降维攻击”。如今信息的传播需要“吸睛”,文字、图片和视频综合体现,表达方式需更具灵活性、趣味性,树立内容是产品、受众是用户的观念。发行量、收视率的计算方式换为阅读量、点击率,“10 万+”成为媒体内容考核的重要指标。

这一时期,都市报传统形态势弱,造成读者流失,广告营收下滑,人才纷纷出走等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些地方都市报经营不善只能关门大吉。但长期以来,讨好大众读者是市场化规律办报的都市媒体的强项,主要契合点是相通的。

二、报纸读者变用户之策

在此之前,都市报生存的根基需要厘清。读者是都市报赖以生存的关键,他们也是庞大的消费群体。都市报市场化的思维区别于党报、专业报的受众,在都市报转型中也需抓住这一特征,否则一切转型如空中楼阁。

都市报的定位决定了目标受众是都市生活中最普通的市民个体,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市场和用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都市报的“用户思维”并没有跟上这一步伐,当下需要的是重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4]因此,现在可借媒体融合趋势,利用互联网将传统报纸的潜在用户流量迁移至新媒体平台中。

一是树立服务用户思维。“用户”是都市类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新闻业转型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从不同渠道涌入给了用户多样性选择。这一过程中,普通的新闻内容供过于求,新闻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便要求树立服务用户思维。同理,都市报做新闻如同做产品,这种市场环境下,记者充当研发人员,编辑充当产品经理,产品要好、服务要全,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大众消费品。为用户提供既接地气又有品质的产品。从用户角度出发,了解信息需求,真正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爆款文章”。

二是“报网融合”到“纸屏跨传”。笔者看来,从手机报到电子报,其本质是实现报网融合,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5G 网络将扑面而来,信息的流动与交互方式或又迎来变革,届时报网比重彻底倾斜。当务之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流量过渡,逐步迁移用户。“纸屏跨传”就是内容从报到网的跨介质传播过程,信息流动带动受众的关注力流动,同时也带动纸媒的生产习惯和思维定势向网端转移。在这当中,考虑如何将受众引入网络端,重点应是形式多样的渠道和内容。

三是移动优先打造新媒体矩阵。移动优先战略的口号在业界学界已推行多年,发布新闻客户端与完成“双微”布局已不是新鲜事,遗憾地是在许多都市报中重报轻网仍是普遍的现象,人力财力重心仍在纸版。时至今日,短视频、H5 等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都市报更应该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向新媒体矩阵发力。新闻服务跟着流量走,内容形式跟着潮流走。有声音认为“都市报推行移动优先,布局新媒体矩阵”是自断后路的做法,但要意识到在媒介不断融合的今天,传播形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大势所趋,受众为王的理念不会变。

三、展望:“移居”互联网

媒介不断融合发展,各个媒体的界限逐渐模糊,这波浪潮中,报纸不会消亡,而是换一种形态存在。其中,都市报因恪守市场化办报理念,另加内容生产优势、新闻政策优势是自媒体和商业网站不能比拟的。

从第三方数据平台“清博指数”可见,回溯2019年已有数据,在众多政务媒体、商业网站与自媒体夹击下,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排名前三均来自传统主流媒体。[5]传统媒体在网络环境中不仅有生存空间,且仍是独占鳌头。现在需要做的是,让都市报“移居”至互联网。

猜你喜欢

都市报媒介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