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20农柳叶

成功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可视化导图

农柳叶

田东县小龙矿学校 广西百色 531500

把学生置于促进思考、必须思考、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进行思辩性阅读。本文主要是探讨让学生思维“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

一、思维导图——让思维“看得见”

所谓思维导图是指根据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内在关联,建立起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这是思维整合和筛选的科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强化学生记忆,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共同发展。

一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和把握抽象与概念性较强阅读材料。而思维导图因其知识可视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图形、符号、线条等方式将复杂的知识体系进行连接,并以图示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

二是引领学生构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每个学生的阅读效果是不尽相同的,这与每一名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有关。而思维导图因其形象性、关联性、层次性、可扩展性的特点,可以将隐性的思维过程显性化,从而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可视化。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样也是一门思维学科。因此,思维导图地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及表达,进而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

三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思维导图是以联想和想象为中介,依托文本,按照个体的思维方式,由一个点引出若干个分支,多而不断地发散与拓展。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有质量的思维活动——让思维“摸得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每个学生使他们的阅读成为有质量的思维活动。一是共同体的合理构建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提。为促进思维的最大化,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性格、信息素养等具体情况,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来完成各个板块的学习任务。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共同体之间存在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既要考虑成员之间的搭配,又要考虑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每个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差异,随着阅读活动的推进,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始活跃,使得阅读成为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

二是思辨性阅读是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模式[1]。一方面,共同学习小组成员要善于倾听教师或组长提出的学习要求,为确保学习活动更加高效,要在学习小组中形成共同学习的一些常规。另一方面,引导每一个学生围绕问题认真思考,发言时表述有条理,同时专注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养成良好的交流和分享习惯,并在学习交流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表达所思所想——让思维“听得清”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所思所想。一是在设计教学课件时,要以“学的活动”来设计教学环节,要“从教”转向“从学”。要结合教学板块,设计教学内容,推动学生有效思维。二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尤其是思维的细节显现出来,让看不见的思维,可以“听得见”,使“问题”驱动“任务”。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受原文的启发,经过深入思考,使得其对课文的理解领会远远超出文本的有限信息,这样在阅读过程中会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引申出新的问题,并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从课文的主人公、语言风格、影响力、题目拟定等多个角度进行有质量的思辨,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发现[2]。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成为教学中优质的课程资源,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每一名学生阅读素质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多少。如果说数学教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语文教学则是思维的田径场。在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对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养成敢于质疑一切权威的习惯,始终保持开放的头脑,挑战已有的认知,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思维能力,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提高自已的认知[3]。

猜你喜欢

思辨性可视化导图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