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口诀 为提高计算能力插上翅膀
——“加法口诀”实验研究报告
2019-05-09李芹
李 芹
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 湖北武汉 430014
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前期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加法口诀”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前测准备
为了确定实验班和普通班,春季开学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后,我们用20以内加减法口算量表(1)对全体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实验的前测。20以内加减法口算量表(1、2卷),难易程度相同,每张量表有12组,每组10题,共计120题。前测成绩如表1:
表1 20以内加减法前测情况统计
为了缩短班级之间的差距,综合学生的前测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我们将前测成绩相对较低的班级作为实验班,成绩相对较高班级作为普通班,并且按照执教教师的不同将四个班分成了两个组。
表2 实验班级分组情况
(二)加法口诀
加法口诀是指20以内进位加法,用口诀的形式读出来,四字一句共计20句,借助汉语一字的发音特点,背诵起来朗朗上口。
口诀写法,采用前面两个汉字是加数,后面阿拉伯数字表示和,这样可以分清哪是加数,哪是和。为了与乘法口诀区分开,最后一句不用九九18,而用两个九18,这样记住了9的四句乘法口诀,可以减轻后续熟记乘法口诀的负担。
(三)实验过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结束以后,教师利用1节课时间对实验班介绍加法口诀,讲解记忆口诀和运用口诀的方法,强调运用加法口诀计算减法(想加做减),例如:13-5=8(想八五13);要求学生完整背诵加法口诀,利用课外时间加以练习。普通班除了不教加法口诀外,教学进度、教学时数、练习内容及次数等均与实验班一致。实验三周后,实验班与普通班用同一张口算量表“20以内加减法口算量表(2)”进行测定。
二、实验数据的分析
(一)年级组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表3 20以内加减法测定统计
1.表3的数据是学生5分钟做对的题数,该数据既能表示计算速度,也包含正确率的因素。从统计表中看,实验前,计算“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实验班比普通班慢得多,慢20.74%,相差10题左右。实验班背了加法口诀后,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缩小了与普通班的差距。
2.经过3周时间的训练,实验班熟记了加法口诀,实验班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高达48.08%,而普通班只提高了23.01%,证明了背诵加法口诀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事实。
(二)个案分析
为了更真实的揭示实物的本质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我们选取了一名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我们对实验班前测成绩较低的一名学生从20以内加法、20以内减法、20以内加减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前后成绩的统计,发现该学生在背诵加法口诀以后,20以内加法计算速度提高的不太明显,但是20以内减法计算速度提高幅度显著。
三、实验研究的结论
(一)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我们对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加法口诀的实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熟记加法口诀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加法口诀借助汉语一字一音的发音特点,把计算结果和公式结论编成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好记好用。小学生记忆力正处于上升阶段,熟记20句加法口诀对于学生而言轻而易举,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加法口诀能够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二)针对个案,深入研究
整体看是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对比,个体看学生实验前后的对比,大量数据显示熟记加法口诀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我们也要发现并非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实验后成绩都有所提高,那么这个实验后成绩降低的原因在哪里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进行归因分析。
(三)因地制宜,重置标准
《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评价建议中对各种计算内容有具体要求“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每分钟8—10题”,折合成5分钟为40—50题,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三年级达到。观察学生实验前测定的数据(表1),我们发现,四个班的学生基本能够达到每分钟做对8道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针对全国不同地区提出的平均水平,因此,作为城市学校的标准可以适当有所调整,当然到三年级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比较合适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