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广告隐喻翻译探析
2019-03-20钱思彤白佳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钱思彤 白佳芳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告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则优秀的广告及其翻译能够使产品走向国际,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激起其购买欲望。因此,广告翻译已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引起了翻译界的普遍关注。
广告与其他文体有很大不同。它的翻译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同时也是文化层面的尊重和交流。为了适应中西方国家的大众,就有必要充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运用适当的方法翻译广告及其运用的隐喻。
一、功能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theorie)起源于德国,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弗米尔(Vermeer)和赖斯(Reiss)等人开创,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目的论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的第一原则,即整个翻译过程由翻译目的决定。弗米尔(1978)提出了翻译的目的性原则(skopos rule)、语内连贯原则(fidelity rule)和语际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诺德(1977)认为,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在翻译时,由于目标读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译者必须要努力兼顾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首要因素是翻译目的。目的决定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只要能达到翻译目的,译者便可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意译,音译或几种翻译方法结合以及其他方法。
二、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目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解释或者是阐述另一种事物,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Lakoff and Johnson,1980)。隐喻这种修辞手段广泛应用于广告语言中。广告作者总是特别注意修辞,在语言上狠下功夫,创造出精辟独到、生动形象、效果非凡的广告词(谭卫国,2003)。
广告文体广泛使用隐喻,是为了成功地实现广告功能,即传播信息功能,劝说功能,塑造形象功能和刺激消费功能(Vestergaard,1992)。隐喻的运用可以使广告语言更为生动形象,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于某个产品的关注度。同时,传统的广告形式早已毫无新意,人们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隐喻在广告中的兴起让广告语言更具独特风格,带给人们一种新鲜感,进一步的吸引大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隐喻翻译策略
根据目的论,在文化语境中,翻译的交际目的是最重要的。广告和广告翻译的目的十分突出,就是要充分宣传商品。因此,目的论对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能够达到广告目的翻译便是好的翻译。这样的观点并非标新立异,实际上,它是对广告翻译长期实践的总结。(李克兴,2006)
广告中的隐喻翻译始终是一个难点,准确翻译隐喻的前提是要理解不同文化中的隐喻所反映的文化因素。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对隐喻翻译造成障碍的根本原因(柴子兰,2018)。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用隐喻时所“采用的概念系统和语言形式有所不同”(魏耀章,2013)。因此,不准确或是不恰当的隐喻翻译,无疑会阻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纽马克(2001)曾提出隐喻翻译的7种方法,下文根据广告文体特点,以目的论为指导,借鉴纽马克的隐喻翻译方法,结合例子,总结出了广告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一)将隐喻译为隐喻
不同的文化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一种文化中的隐喻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意象。如果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隐喻认知一致,翻译就变得比较简单。只要在目标语言中运用相同的喻体来表达,目标语读者就能顺利得理解。
如:In Asia's bustling cities, an oasis awaits the trader and traveler.(某旅馆广告)
在亚洲喧闹的城市里,一片绿洲在等待着商人和游客。
此则广告把一家旅馆比喻成“oasis(绿洲)”,英语中的“oasis”和中文的“绿洲”恰巧有同一种含义,都代表一个能远离城市喧嚣,摆脱生活压力的世外桃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喻体直接保留,实现翻译的等效性。同时,这种翻译能够充分的宣传旅馆,更好地让大众了解这里,从而吸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感到疲乏的都市人来到旅馆歇息放松,调整身心。
另外,由于不同语言体系和文化的差异,有时源语言的隐喻使用的喻体不适合目标语言,如果直接译出会引起目标读者的疑惑。这时,译者可以用目标语言中合适的喻体来代替源语中的喻体,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如: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白兰地)
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未来绚烂缤纷。
此则广告中,原文的隐喻为“black and white”和“color”,直译为中文则是"黑白","彩色"。如果这样翻译会让广告失去应有的色彩,不能发挥其优势,从而影响销售。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寻找中文中的固有表达习惯,比如成语,四字格,俗语等等。这样的译文既能保留隐喻这一修辞手法,又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认知和语言习惯。
(二)将隐喻转为明喻
隐喻其实就是“浓缩的明喻”。隐喻是由明喻转化而来的。如果源语中的隐喻在翻译成目的语时,不能表达应有效果,不妨保留喻体,直接用明喻表达,也就是添加“像”、“如”、“似”等词语,使隐喻形象化,清晰化,这样读者便能立刻理解隐喻所传达的意象。此时,明喻比暗喻效果更好。
如:Life is a sport,drink it up.(佳得乐牌运动饮料)
生活就像一场运动,喝下它。
如果将其直译,则为“生活就是运动,喝了它”,会让译文变得十分奇怪,且存在逻辑问题,但是译者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喻体来替代“sport”。这种情况下,我们便可以转暗喻为明喻,加上“像”这一字,变成“生活就像一场运动”。这个译文十分简单易懂,也充分传达了原广告的含义。
又如:Breakfast without orange juice is a day without sunshine.(某橙汁广告)
没有橙汁的早餐就像没有阳光的一天。
译者如果把这个广告直译为“没有橙汁的早餐是没有阳光的一天”,那么中文本身就会有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所以此处不宜直译。然而,将译文添加了“像”之后,变暗喻为明喻,将“橙汁”与“阳光”类比,使整个译文逻辑清晰,生动的表达出了广告的意象:在阳光明媚的早晨,享受甜美的橙汁,看着窗外的美景,开始美好的一天。这种诗一般的意境有利于唤起人们的共鸣,激起其购买的欲望。
(三)将隐喻进行意译
广告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更好更生动的传达产品的信息和特性,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这是广告的最主要目标。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因隐喻翻译不当而造成歧义,削弱广告信息的传播质量,则是得不偿失。这种情况下,基于目的论的指导,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传达广告内容,可以脱离源语的束缚,采用意译的方法,增加译文的灵活性和可读性。
如:Our department store can be relied on.We eat no fi sh and play the game.(某楼盘广告)
公司一贯诚信可靠,公平竞争原则,值得客户信赖。
此广告中出现的“eat no fi sh”意思是“对人忠诚”,“play the game”表示“遵守游戏规则”,都是英语中的隐喻。如不考虑中英语言之间的差异,按字面意思直译为“不吃鱼”和“玩游戏”,目标读者肯定会十分困惑,无法理解。所以,本着目的论的原则,为了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应该将隐喻进行意译,译为“本着忠诚可靠、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样目的语读者便会豁然开朗,立刻理解广告主想要传达的信息。
又如:Pick an Ace from Toshiba.(东芝微机广告)
卓越源自东芝。
在源语文本中,“Ace”代表的是扑克牌中的王牌,这则广告运用此词来委婉的表达产品的优越。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可译为“从东芝中挑选王牌”。虽然目标语读者也能理解其中含义,但是这个译本未免太生硬,好无创意与吸引力。基于目的论,译者要尽最大努力传达原文的表面及深层含义,把广告的宣传功能最大化,这是广告翻译的根本目的。因此,译者把"Ace"进行意译,转换为“卓越”,这样能够更好的向大众传达产品的特质。
由上述多则范例可见,目的论给译者提供了翻译的理论依据,对广告及其隐喻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隐喻翻译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的制约翻译。在翻译应用隐喻的广告时,译者更需狠下功夫,充分了解各国的语言和文化,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摆脱原文的框架,更加自由灵活的发挥,巧妙地处理隐喻,实现广告的预期功能。
四、总结
广告翻译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一则优秀的广告能够完美的深入人心,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探讨了广告中隐喻的常用翻译方法,并举出大量实例。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想要翻译好广告并易事。它要求译者要有科学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广告隐喻的翻译对译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有严格的要求。译者应灵活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将广告美尽情的展现给大众。只有这样,广告翻译才能助企业一臂之力,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