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架构设置与传播策略浅析
——以许昌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2019-03-20庞占斌许昌人民广播电台
庞占斌 许昌人民广播电台
在“四全媒体”背景下,广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广播媒体的传播特点,适应听众的收听需求,科学设置节目架构,努力实现广播与听众同频同振,让听众与广播始终处在“一个频道上”,以互联网思维拓展传播渠道,努力提升广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一、以“全程媒体”思维推动栏目设置碎片化
许昌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综合广播频率的收听人群以车载人群为主,在车上的收听时间多数在15 分钟左右。而他们的年龄结构、职业特点、收听习惯又各不相同。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听众需求,融媒体环境下的“全程媒体”思维应该引起广播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要想在短短的15 分钟左右吸引听众锁定频率,传统的大板块节目已经不能适应听众的收听需求。如何在快节奏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听众的多元化收听需求为此,综合广播全天节目采用了栏目设置碎片化策略:把每小时划分为四个单元,每15 分钟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均由互动话题、新闻资讯、天气路况信息、歌曲音乐、公益广告等内容。这样的节目设置架构,既满足了听众对信息的需求,在短短的15 分钟之内就能快速知晓各类信息,也避免了长时间收听主持人播报产生疲劳感,实现了对听众的全程伴随。
二、以“全息媒体”思维实现节目内容编排多元化
栏目碎片化的设置方式,增强了广播收听的伴随性,但也存在着节目同质化内容雷同的缺点,如果听众在下一个时间段继续收听就会产生收听疲劳,甚至出现厌烦情绪而换台,甚至产生一种负面印象从此永久不再收听这个频率。通过收听率调查分析发现,听众收听综合广播第一需要就是对新闻资讯的需要,而长时间收听资讯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听友收听疲劳,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综合频率按照“全息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全天各个栏目的编排上动了一番心思。节目架构设置上把每小时分为四段,每逢整点编排的是《整点快报》,之后每逢15 分、30 分、45 分各编排一档《新闻快递》,全部采用简讯方式编排,每档资讯都在12 条左右,内容选择突显“有用、有趣、有态度”,这样每小时都有4 个集纳式新闻栏目为支撑点。虽然都是新闻资讯类栏目,但是栏目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整点快报》以许昌本地新闻信息为主,每逢15 分的《新闻快递》内容编排以法制、军事、体育等信息为主,每逢30 分的《新闻快递》以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正能量新闻等信息为主,每逢45 分的《新闻快递》以财经、房产、汽车、手机、旅游等信息为主。这样4 档集纳式新闻资讯小栏目把每小时划分为4 个单元,每15 分钟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均有正能量议题让听友通过微信参与互动,还有即时资讯(以有用、有趣、有温度、有态度的社会新闻为主)、路况天气预报等公共服务信息、精选歌曲、公益广告、经典诵读等等,特别是《经典诵读》小栏目,由许昌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播音员主持人精选古今经典诗词,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演绎,加上后期精益求精的配乐录制,虽然每期时长只有短短的1-2 分钟,但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力。很多听众觉得听得不过瘾,要求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或才重播,以方便经典诵读爱好者反复收听。应听友要求,我们就在广播公众号进行推送,并且增加重播次数。在短短15 分钟之内,听众除了快速知晓身边事、天下事,满足对新闻的需求之外,还能获得服务性强、及时有用的信息,欣赏经典诗词诵读,带给听众轻松愉悦的感受,受到了听众特别是有车一族的普遍好评。
三、以“全员媒体”思维促进互动话题平民化
在传统媒体当中,广播具有互动性强、便于听众参与等独特优势。从最初通过热线电话和短信参与,到现在的通过移动互联网参与。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让听众通过手机参与广播节目与主持人零距离互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程度。如何以“全员媒体”思维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吸引听众踊跃参与广播节目互动,增加听众对广播的黏性,让听友离不开广播,就需要在互动议题设置上多下功夫。为此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成立了4个节目研讨小组,各小组每天对海量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梳理,从中找出群众关心的热点事件,从中找出热点话题,让听众能参与、想参与、有话说、想说话。选择互动话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原则:第一是正能量,不管正面表扬的话题,还是反面批评监督的话题,所有互动话题必须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导向上不能有偏差。第二是新鲜性,所有互动话题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时效性差的、无法激起听友参与热情的老事件一般不考虑。第三是平民化,也就是话题设置必须以百姓视角入手,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让参与的人感觉话题就是为自己设计的,让他们想参与,而且一旦参与就不吐不快。比如今年1月10日,综合广播全天的互动议题就设置成了“保安小哥为啥刷爆朋友圈?”话题一经抛出,听众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短短一个小时听友通过电台微信公众号互动留言就达到了一千多条。原来今年1月9日当天,许昌市区下了一场大雪,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季节,微信朋友圈突然有一段10 秒的短视频迅速扩散,成为寒冬当中的一股“暖流”。在这个短视频当中,在许昌市区一家大型商超门口,一位年轻的保安小哥手拿一把棕刷子,为前来商超的顾客扫掉身上的积雪,这个小小的举动,温暖了顾客也温暖了全城百姓的心,并迅速在朋友圈传播。节目研讨小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条信息,并且决定把这件事当作互动话题,肯定能起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不出所料,这一话题引起了听友的强烈共鸣。好的互动话题也产生了好的传播效果,听友纷纷在朋友圈转发参加广播节目互动的截图,无形之中都成了广播的宣传员,初步达到了“全员媒体”的传播效果。
四、以“全效媒体”思维加快传播方式立体化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台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生活、健康、养生、娱乐等信息,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努力让广播成为“全效媒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全媒体环境下我们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广播节目的传播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广播人应该以“全效媒体”思维使广播节目实现立体化传播。除了广播的自身传播方式之外,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广播、手机客户端、小程序等,这些都应该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传播的立体网络平台,广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听众就可以成爆炸性的增长,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今年5月23日,一位听友向综合广播反映,他家的八旬老人走失,我们除了在广播节目中多次播出之外,还在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寻人消息。消息一经推送,众多得到众多微友的关注和转发,一天的转发量近万条。5月24日早上7 点40 左右,微友丁女士在上班途中,发现老人在河堤边的草丛中睡着了。丁女士赶忙买来矿泉水给老人,并及时联系上老人的家人。家属对微友和电台也表达了谢意。这也是立体化传播效果的最好说明。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许昌人民广播电台在打造“四全媒体”方面只是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离“四全媒体”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随着5G 技术的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广播媒体的结合必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广播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压力重重的挑战。有着光荣传统的广播人更应该“捋起袖子加油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互联网思维,科学设置栏目,创新传播模式,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