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经济”下传媒产业发展创新路径探析

2019-03-20刘成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经济

刘成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从2020年至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近年来,国家呼吁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伴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当前,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日渐提升,文化产业也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传媒产业在“数据经济”背景下,谋求转型升级之路,以更好的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期传媒产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1]。基于此,本文将依据“数据经济”下传媒产业发展新特点,探讨其创新实践路径。

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概况

当前,我国传媒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使得传媒产业在“数据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中国的数据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优势地位,总体呈现增长速度快、规模庞大、潜力巨大的发展特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数据经济规模高达31.3 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数据经济在GDP 中占比34.8%,对比全球其他主要国家较低。从现有形式来看,传媒产业在“数据经济”背景下,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16 万亿元。

(一)传媒产业细分市场发展状况

通过分析传媒产业细分市场发展状况,整体呈现互联网发展势态良好,传统媒体逐渐下行的趋势。互联网技术在近年内获得较大进步,国内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规模达到3920 亿元,网络游戏销售收入达到2144 亿元,同比增长5.3%,网络视频市场规模达1250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1%。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在传媒产业发展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相比之下,广播电视行业整体收入呈负增长状态,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同比下滑2.07%。报刊行业无论是广告收入还是发行都在持续下滑,市场规模下滑率达到10.9%。图书与电影在2018年发展形势略微有一定增长,但与互联网相比,市场规模依然有较大差距。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总规模达到894 亿元,同比增长11.3%,2018年电影票房规模达到609.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0.9%。

(二)传媒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现阶段,传媒产业的内部结构已发生较大改变,传统媒体在市场环境中呈现持续衰弱态势。纵观传媒产业发展历程,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5808 亿元,中国传媒产业主要以传统媒体为主,传统媒体报纸、图书、期刊、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介形态虽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形态在传媒产业内部结构中逐渐占据更多份额。自2011年之后,新媒体逐渐在传媒产业中提升市场份额,传媒产业内部市场结构在此之后的调整速度越来越快。2011年,传媒产业内部结构由平面、广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组成;发展至2013年,形成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三足鼎立”之势;进入到2017年后,传媒产业内部结构发展成为“一超多强”的全新局面,其中,移动互联网占据整体传媒市场份额接近50%,而传统媒体总规模则不到20%,传媒产业中,互联网广告、手机游戏、数字音乐、数字阅读更是以惊人增长速度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度越来越强,“数据经济”使得传媒产业的结构有了全新的划分依据。

二、“数据经济”下传媒产业发展新特点

(一)传媒行业向泛媒体化发展

“数据经济”背景下,传统媒体由此受到极大影响,关于传媒产业的数据信息统搜集及整合分析能力,传统媒体原有的数据处理方式已无法与当前社会变化及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媒行业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受到阻滞[2]。“数据经济”使得传统媒体工作的众多功能逐渐分散,各类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传媒产业信息安全及监管逐渐成为一大难题,这正是传媒产业向泛媒体化发展的表现。“数据经济”改变了信息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执业者向多种媒体共同作用而改变。此时,不同媒体团队的传播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个人传播,也可以是不同组织传播。总体而言,“数据经济”使得传统型信息传播执行者更为宽泛,同时在传播途径、传播渠道以及具体工作内容上日益发生变化,人们在手机APP、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多个渠道都可以传播信息,广大民众因此也逐渐成为泛媒体化中的一分子。

(二)传媒行业工作方式转变

由于传媒行业逐渐向泛媒体化变革,使得传媒行业的工作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如此才能确保社会信息传播效率及质量处于较高水平。“数据经济”下传媒工作方式的变化,导致传媒工作者及工作内容也得到相应改变。于传媒工作者而言,现代化传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这需要传媒工作者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并懂得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传媒工作效率。为适应新型传媒行业工作环境,“数据经济”要求传媒工作者不仅具备文字信息整理能力,更多的还要学会运用数据,提升其分析及解读能力。在工作内容方面,“数据经济”下,传媒行业的信息传播过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现场信息播报,智能技术和工具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的部分。同时,传媒信息内容收集范围逐步增大,且需要充分与广大民众需求相契合,以此进行有效收集、整理和传播,最终提升信息实际价值意义[3]。最后,“数据经济”背景下,传媒行业对数据及图表信息的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将信息转变为可视化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传播,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展示传媒信息内容,促使受众理解更为方便。

(三)技术创新推动传媒产业发展

现阶段,我国传媒产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作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数据经济”下,传媒产业通过与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传媒产业以全新面貌服务于受众,促使我国民众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与满足。从目前传媒产业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整个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 技术等多元化技术,对现代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有着积极意义[4]。随着各类技术与传媒产业的不断深化融合,未来时期,技术创新将在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数据经济”下传媒产业发展创新路径

(一)个性化传播创新

“数据经济”下,传媒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需要充分与当前受众需求相衔接,因此,通过个性化传播方式,更易于让受众接受。目前市场环境下,民众更为注重个性化,传媒产业在信息传播方面就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利用大数据对受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进而为受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在传统媒体中,传媒产品鲜少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此一来,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群体,甚至还会丧失大量用户,对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将造成不利影响。现代传媒产业的个性化传播创新,不仅需要与广大受众保持高衔接度,实行产品服务精准化,还需要对传播信息的内容及传播形式予以创新。例如,微博平台对图片和视频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多元化用户的喜好进行数据分析及整合,当用户使用平台时,该平台自动为用户进行推送。

(二)深化产业形态创新

传媒产业持续发展需要对产业形态予以优化创新,当前,传媒产业的产业结构已发生较大发展与变化,但若要实现结构内各形态协同发展,还应加强不同产业形态的合作发展。跨界整合是“数据经济”下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系统化的产业升级,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信息计划技术对产业内各项资源进行整合,涵盖传媒产品发布方式及渠道、产品理念等多项内容,将传媒产业的发展视为系统化形态发展。“数据经济”下,新型媒体形态对传统媒体造成较大冲击,只有建立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形态有机合作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传媒产业获得整体升级转型[5]。具体而言,传媒产业并不只是对行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更需要通过利用第三方平台,充分吸收多种途径下获得的资源,并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有机共享。通过此方式,可以有效深化传媒产业形态创新。

(三)传播规则创新

基于“数据经济”下的传媒产业发展,应在传播规则上予以创新,信息技术为传媒产业发展带来很大助益,然而,与此同时,其面临的挑战也尤为严峻。因此,现代传媒产业应注重用户体验的升级与优化,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传媒产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各环节都需要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前提,确保产品设计处于较高水准。由于传媒行业属于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产业,受众的实际需求与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状态,这就意味着传媒产业在产品升级创新过程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传播规则。“数据经济”要求传媒产业对传播途径予以全面创新,为受众创作良好的传媒产品体验环境。例如,近两年非常火热的抖音短视频APP 对产品升级就尤为重视,其设定10 秒的表演时间充分诠释了“以人为本”的传播规则创新,

四、结语

目前,传媒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数据经济”下的传媒产业拥有更多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坚持优化创新,巧妙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有助于促进传媒产业持续发展,在未来时期,可以为我国整体经济贡献更大力量。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