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务二级管理工作探索
2019-03-20张佳丽
□张佳丽
近些年,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在学校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等方面也越来越细致,使得学校的常规教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化。相比之下,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更加适用于办学内容比较简单、办学规模比较小以及办学层次比较低的学校,因此,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分院部教务管理的灵活自主性,高职院校也开始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建立符合自己情况的二级教务管理制度,结合本科院校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把学校的教务职能部门管理总权向二级分院部进行分解和下放。
一、高校教务二级管理模式
高校教务管理纵向涉及到学校、教学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组织,横向涉及到教学、科研、学工等诸多部门。教务二级管理是指通过调整学校与院系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改革教务管理制度,强化分院部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充分调动分院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权责明确、责权统一、充满活力、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管理和运行机制。这种模式能够主动地适应形势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高职院校教务二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务二级管理现状。目前,教务处为高校的一级教务管理职能部门,在分院部设有分管教学的院部负责人及教学秘书。但是,学校与二级院部的管理关系没有完全理清楚。学校权力占据权力分配的主导地位,教学事务的决策权大部分仍由校级层面在掌握,分院部只限在执行权和较小的自主权。这就导致,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误解分院部的工作,简单的认为分院部的教务管理工作仅局限于上传下达、机械执行以及落实教务职能部门下达的任务和文件而已,对二级院部的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普遍不够重视。另外,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在分院部设置与校级职能部门相应的职能分支机构,往往是只设置一个综合办公室。校级职能部门就只能将指令直接下达给分院部的综合办,综合办就成为诸多管理工作的末端。单个职能部门向分院部下达的指令次数可能并不多,但对于分院部而言,则是千头万绪汇于一个节点,各个职能部门的指令使得分院部疲于应付、无所适从,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务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务管理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行了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分院部教务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学院的管理队伍庞大,办事的效率低下,权力交叉严重。加之,在旧体制的影响下,一些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很难规范起来,相关的制度存在缺陷,完善也相对滞后。由于没有合适的限制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基层的教务管理人员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低。甚至出现对于教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不及时上报甚至隐瞒,对于分院部教学工作中薄弱的方面管理力度不够,进而无法有效地把控分院部的教务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管理机制的不严格,进一步限制了二级分院部对于教务管理工作方面的作用发挥,更有甚者,可能会引发教务管理工作的混乱,学校教学质量也随之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2.分院部教务管理工作的决策权不够大。目前,虽然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逐步采用教务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浮于表面的二级教务管理方式。具体表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务处还处在“总揽”的地位,比如二级学院的考务安排、教材选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任务下达、排课等全部教务工作都是由教务处统一下达指令。二级学院凡事都需要请示汇报,其本质上来讲还是一种垂直管理模式。也就是由学校教务职能部门统一部署工作,各项事宜统一管理,管理权和决定权都在教务职能部门,没有下发给二级分院部。由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决定权不在二级分院部手中,使得二级分院部只能通过单纯复制、分解的方式开展工作,教务二级管理的效果不好。
3.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的参与不够多。在高校这个组织中教务管理人员只是一名纯粹的管理人员,他们应当对教学的全部过程非常了解,对于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也要熟悉。然而,很多分院部的教务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权力,有的甚至还会被被限制参与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分院部的教务管理人员不参与专业建设,导致教务管理人员渐渐脱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对教务管理工作的了解深度越发不够。另外,由于日常的工作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务管理人员无法成为教学主管领导的得力助手,进而被高校组织内部边缘化。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分院部的教务管理人员不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单纯执行者的角色。
4.二级分院部教务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在二级分院部的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设置中,其大多数的教务人员是由行政管理岗性质的人员来担任,也有少数由专任教师来兼任。但是,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招以及发展壮大,学生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多。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分院部相应的教务管理人员数与学生数和专业数不成比例,人员配备明显不足。第二,在薪资待遇方面,高职院校分院部的教务管理人员的收入相比专任教师还比较低,而其自身的工作量却非常的大。久而久之,教务管理人员没有办法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也就没有办法确保岗位的稳定性。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分院部频繁更换教务管理人员,这对于分院部正常开展教务管理工作来说是很大的不利因素。新的教务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熟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经常会出现人员交接工作过程中衔接不上,出现断层。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分院部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其教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二级管理新举措
(一)构建以二级分院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第一,要理清楚二级分院部与教务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高等职业院校教务职能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监督以及审核教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特殊事项。相对而言,二级分院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应该是对教务工作中的基本业务的控制和审批,也就是说,一些常规的基本业务可以下放到二级分院部,在把握住大原则的情况下,由二级分院部对教务基本业务进行自主决断和安排。给二级学院更多基本教学业务的审核权,使教务管理具有更大的创新性和更强的活力。第二,让二级分院部能够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以及优势,进行充分合理的资源整合和调配。将排课、调课、安排考试等工作结合分院实际开展,将校级各项业务规则灵活的运用起来,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服务。
(二)提升二级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建立教务二级管理体制,带来教务管理权利和职责的下放,这就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二级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二级分院部的教务管理人员不再是简单地执行教务职能部门下达的任务,而是要结合分院部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管理工作,工作方式方法都要随之转变。具体来讲,针对二级分院部的具体情况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的完成,更加科学合理。为了取得好的工作效果,高等职业院校要对二级教务管理人员经常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要围绕提高管理人员的统筹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二级分院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等职业院校要将科学的教务管理理念、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加上正确的理论知识输送到教务管理人员身上,将这些营养元素内化成一种工作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教务管理水平。
(三)建立二级分院部教务管理评价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分院部的资源利用率,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进一步来说,是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大有裨益的。因此,对二级分院部的各项教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很有必要。要引导二级分院部将教学工作扎实稳地地开展起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评价标准要结合二级分院部自身的特点,符合学校的总体要求。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评价工作公正、高效地进行,评价指标就必须设定的科学合理、全面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同时,建立二级分院部教务工作水平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各分院之间的良性竞争。将评价结果作为二级分院部教务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务监督管理工作的实现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工作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既是基础工作也是核心工作。虽然教务二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模式,但是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基于此种情况,要不断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稳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总之,推进二级分院部的教务管理机制建设,既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水平,又能够确保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