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9-03-20贡巧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村落旅游资源

□贡巧丽

太行山脉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人类的远古摇篮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太行山脉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传统村落,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丰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对现代社会同样具有较重要的价值,形成了乡村旅游中一种较为重要的资源。在习近平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鉴于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文化旅游开发是重要的内容与方向之一。

一、文化旅游的内涵

文化旅游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麦金托什提出,他说:“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可以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1]他显然是从广义上定义文化旅游的,或者可以说他把旅游这一概念中的文化内涵做了强调。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认识与感受的逐渐深入,文化旅游的涵义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以至于到现在文化旅游成为了一个“伞形词”。

作为一种活动,文化旅游指的是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消费对象,通过对特定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消费,获得一定的见识、体验,在文化中感受风土人情,得到精神满足的活动。这个涵义主要就是从游客的角度做出的界定,例如旅游者参加傣族的泼水节,通过这种平时接触不到的新鲜独特的形式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同时自身也获得了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作为一种产品,文化旅游指的是一种特殊的以获得文化体验为目的的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例如潍坊风筝博物馆,旅游者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可以了解当地的风筝文化和风俗,而经营者正是以博物馆这种产品形式向旅游者提供了文化旅游的资源。

作为一种意识,文化旅游指在人类独有的对于精神层面的积极追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主动的以获取精神体验为目的的精神活动与旅游方式。从意识层面来讲,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从未被泯灭的创新意识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中国古人的诗词歌赋里多有以亭台楼阁为歌咏对象的作品,其旨归大多在于精神情感的表达,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独怆然而涕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坠青云之志”等,一定意义上也揭示了文化旅游的旨归。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文化旅游资源因为强调“文化”而比一般旅游资源在某些方面的特点更为显著。

(一)对象特殊。文化旅游资源本身与传统的一般旅游资源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之所以是“内涵”正是指非外露性、非实体性,或者可总结为“虚”。而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正是其实体背后的“虚”。比如,对于传统村落,人们除了领略其实际样貌,更多的是感受其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这类文化旅游资源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旅游资源的认识,文化旅游的对象更加强调的是它能否给游客带来属于自己的而非千篇一律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产生更多地来自于文化旅游对象的“虚”的特点,因为虚,游客可以用自己的体验使之实,因为虚,游客可以在情感世界里有更大的空间。

(二)资源丰富。我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一是表现当地历史文化的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如荆州古城、杭州宋城和北京的大观园、武汉户部巷等;二是融入了现代文化、艺术、技术的现代文化,如各地“印象”;三是表现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状态和民俗文化的如节日庆典、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如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四是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如各地茶文化游。这些在传统村落里也都有体现。

但同时,在中国辽阔的地域中,和一般旅游资源相比,文化旅游资源也存在“小”和“散”的特点。“小”除了规模不能跟名山大川的“大”相比,更多的是体现在内涵的“小”上。“散”体现在整体分布和局部分布上,整体的全国分布零散。太行山古村落开发中存在同样的问题,从数量上看起来古村落很多,可是分布比较散,形不成规模,游客想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总会感觉路途较远,而看到下一个村落又有雷同、浪费之感。所以,文化旅游资源在丰富中呈现出散在的状态。

(三)价值独特。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经济创收方式之上,也就是说文化旅游既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又和一般产业产生经济价值的途径有所不同。它是在游客自愿消费而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独特价值的。文化旅游和一般旅游的区别在于其文化的传递,而这种文化的传递又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之类的文化传递,它让文化受众乐于接受,在享受中获得文化。因此,文化旅游是几方共赢的产业方式。这一点也正是其最独特之处。

从游客角度更能发现文化旅游对人的价值的独特性。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风光旅游相比,文化旅游更加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广博的文化知识、悠远的情感体验、浓厚的人文关怀。前者更“务实”,后者更“务虚”;前者更注重“身体”的参与,后者更注重“心灵”的参与。

三、传统村落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现代的人讲究“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也宣扬“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文化旅游就是那场让心灵在路上的修行,是诗和远方。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得到了彰显。

(一)文化保护与传承。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意见》把文化的意义、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阐释得特别透彻,并且在“重点任务”中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足以见出文化旅游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文化遗址、遗迹、文物、建筑、艺术景观、民间艺术、传统习俗、民族风情、博物馆等各种类型的文化旅游项目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通过文化旅游,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挖掘、被感知,进而被保护、被传承,甚至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比如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传统村落一般有一种共同的建筑材料——石头,这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如果比较中西方传统建筑,就会发现,其实能代表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是木头,而石头恰恰是西方传统建筑的符号,而在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传统村落中出现石头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则向人们昭示着另一种文化传统与智慧,那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思想中的依势而为、就地取材等指导思想,甚至能从中看出中国古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哲学与智慧。

(二)形象塑造与传播。旅游地形象是指游客或异地人们对旅游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印象,这一形象是一种综合性形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综合认识与评价。影响旅游地形象的因素很多,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始于旅游地的外在表现,却更多地得益于其内在的涵养[2]。名山大川的自然样貌固然可以树立形象,其文化内涵才能让人久久怀想。文化旅游不仅能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娱乐,还因为其文化内涵,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体验能深化旅游地的形象、增强其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属性,同时,文化旅游通过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当地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可以激起游客对异文化的好奇心理,这些因素都能使旅游地形象得以塑造与传播。太行山区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古朴外在形象与文化内涵使所在地在游客心目中树立起了独特的形象,对本地的知名度与文化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精神体验与向往。陈子昂以一首《登幽州台歌》写尽了中国古诗的精神,诗名为“登幽州台”,全诗却无一处实景的描写,了了几句却让人不得不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见在诗人眼里,风景不单是风景,更是情感与精神体验的凝聚物。情感与精神体验是旅游活动中较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文化旅游在这一层次有其独特而天生的优势。文化旅游可以给游客提供较为“愉悦”与“轻松”的知识、较为“自由”的情感体验空间,从而在精神层面引导着旅游者的体验与向往[3]。漫步在古镇小街、浸身于风声树影、听到的传说故事,心中涌动的正是文化旅游给人更有意义的涵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等都彰显着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尽管人们对文化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但物质载体与精神意义都是其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而且,精神意义是其最主要的方面。文化旅游正是把旅游中的精神意义做了强调,强调通过旅游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体验与向往,引导人向着更本质的人发展,所以,甚至可以说这时的旅游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在传统村落感受传统的力量,这种精神的影响也正是其更高意义上的价值。

四、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一)保护相关者利益,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因为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和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村落都会有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比如,在有的村落游客想进入民居深入了解民风民情,会遭到居民的拒绝。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和村民的利益并无紧密的联系,而且容易产生责、权、利的纠纷,因此建议,在进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时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总体上考虑各方的关系和利益,使责、权、利明确、透明、合理,最大程度保障村民的经济收益,提高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再比如,各村也会有较大量的闲置房屋,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责、权、利不明确,村民认为闲置比开发从经济利益或心理情感上更合适,以至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传统村落中很有特色的资源之一就是其中的古建筑。对以古建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旅游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需要把握好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度。对于古建筑来说,开发和保护同样重要,不开发其价值就不能得到体现,而开发过度又会破坏其原生态自带的价值,因此,正确处理古建筑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

这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比如对于闲置和需要维护的房屋的处理,“现在很多传统村落分布在偏远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条件和能力有限。尽管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大梁江村党支部书记梁瑞锁建议,古村落的开发可以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但除此之外,一些相关的科研、媒体单位,一些组织与民间企业包括个人其实都是传统村落开发的积极力量,只要建全各种利益机制,统筹好各方面的关系,就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加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建设对于游客来说是最先感受到的因素,当游客进入村落,如果首先是脏乱差的自然环境,那么就大大抵消了感受传统与文化的心理,因此对于外部硬件的建设要充分重视;自然环境的改进与人文环境的改进是相辅相承的,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尽管天天身处在外人看来很特殊的场境中,但也正是因为天天身处其中可能反而不能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力量,所以,对于当地村民来说,进行一定的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构建和谐的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

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同时,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大概念,也需要从更大的层面上进行考虑。2016年6月全国第一个传统村落保护区正式落户井陉。此后,在这个传统村落保护区的规划中,着重于整体的规划,以保护为落脚点,打破行政区划,统一规划包括天长镇、于家乡、南障城镇、秀林镇等4个乡镇的24个村庄。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的河北新思维”。这种高层面的思维规划,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完全可以顺着这一思路进一步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让更多古村落群得到整体保护,建立更良好的整体生态环境。

(四)突出特色,加强创意。传统文化色彩鲜明是传统村落的特色,可是具体到每一个村落,大家都是如此,那么,特色有的时候也就成了无特色。所以,在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也要根据不同村落自己的特色加以发展,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加强创意。比如在开发模式上,有“农户﹢农户”模式、“政府﹢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户”综合模式等,各个村落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吕家村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选择了和秀铁的合作,秀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和文化追求的团体,因此他们把一些独特的理念运用到传统村落的开发中,使吕家村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与活力。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另外,在市场营销、旅游商品的开发、土地使用方式的选择、旅游保障等方面均需要充分发挥创意的力量。

(五)充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对文化内涵的体验是传统村落旅游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当游客看够了“千篇一律”的石头后,不同的文化内涵应该是传统村落最应该传达给游客的。但是,文化内涵却存在着体验的矛盾性。有些传统村落有专门的讲解员,讲解员的水平也各有高低。好的讲解员能够带领游客进入村落的传统氛围,使游客对传统文化的感受与体验相对要深刻得多。这也给人们一个启示,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被最大限度地呈现,是文化旅游开发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营销与宣传、利用先进的VR等技术对传统文化场景加以体现,都是在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中可以考虑的方向。这样也才能使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与时俱进,也才能有更好的创意方向。

猜你喜欢

村落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