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3-2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针对性插管约束

刘 畅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05007)

ICU收治的患者往往都是危急重症患者,病情严重且发展速度快,并且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医院感染通常都限制了人员探视,使得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受到影响,这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从而引发了许多不良反应,例如体征变化或是病情加重等[1]。因此如何为ICU患者提供有效的针对性护理,从而缓解ICU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是目前ICU病房护理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针对性护理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00例ICU收治的重症清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相同。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5~84岁,平均(61.3±10.6)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3~81岁,平均(60.5±9.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体征观察、药物护理、体位护理、卫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关心爱护患者:无论患者拥有什么样的家庭条件和社会背景,护理人员都需要秉持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和原则,尽心尽力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为患者提供药物服用或是检查项目时,需要为患者提供语言支持,鼓励患者配合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②积极与患者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让患者更好的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2]。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每位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心理状况,与患者展开耐心的沟通,同时讲解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通过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若患者的情绪过于激动,首先需要耐心的劝导患者,并通过肢体抚摸或是背部轻叩给予患者一种慰藉,若仍旧无法平复患者激动的情绪可以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从而确保患者能够以平稳的状态接受临床治疗;③针对性护理:ICU患者自身的疾病各有其特点,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的护理人员时,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尤其是患儿和老年患者,针对患儿需要以简单直白的方法进行讲解,同时要叮嘱家长劝导患儿保持安静同时不能有较大的肢体活动;对于老年患者,需要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担忧,从而放松患者的心情。

1.3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临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标准与SAS评分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50 护理前 65.5±6.5 68.4±7.2护理后 53.8±5.5*# 54.2±4.3*#对照组 50 护理前 64.8±5.7 69.5±8.2护理后 62.4±6.1 65.4±6.3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n(%)]

3 讨 论

ICU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且发展速度的患者,多为大手术后、严重外伤、脏器衰竭以及心肺复苏患者[3]。而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并且ICU病房禁止人员探访,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胡思乱想,导致患者的心理状况受到影响。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患者的心理负担主要集中在:①害怕手术失败;②许多患者在进入ICU病房之后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接受自己重病这一现实;③部分患者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从而出现消极反应,不愿意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4];④ICU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而老年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容易出现恐惧心理[5]。因此,ICU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护理工作。例如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水平;同时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与理解,从而更好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最后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心理干预,缓解心理上的负担,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

针对上述提到的原因,主要干预措施为:①健康教育:在插管之前评价患者对于气道插管的认知水平,同时为意识清醒的患者讲解插管的目的以及导管脱落的危害,同时做好相应的导管护理教育,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②妥善固定导管:取2条30 cm×1.5 cm的丝绸胶布,采用反“∞”字固定法,双环套结固定在气管导管或套管与牙垫上,拉紧双环,然后在牙垫或导管上打结,一端绕至耳上方,再往头部后往下绕至对侧耳垂下,与另一端在此打死结。可以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这种设备能够避免胶布黏度下降造成的导管脱落,且固定方法简单,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7]。③合理使用镇静剂:许多患者在ICU中容易出现躁动、紧张或气道插管不耐受的现象。这就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8]。许多研究认为可以通过约束带进行肢体约束,但是这可能导致肌肉或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的出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使用带有海绵的约束带,通常应用于手腕或(和)足踝处,躁动激烈的有选用肩部约束带的。约束后每15 min观察1次约束肢体的情况,约2 h解开约束带放松1次,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因此对于无法使用约束带的患者采用镇静剂。遵医嘱进行镇静处理,对轻叩眉间或听觉刺激的反应敏捷即可,从而避免情绪波动大造成的意外脱管。此外,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④针对性沟通:由于气道插管的原因患者无法说话,因此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利用写字板或者手语等方式进行沟通,若患者不便也可以使用沟通示意图片,例如需要喝水、上厕所、头痛、冷、热等图片。⑤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ICU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新入岗的护士。

猜你喜欢

针对性插管约束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